茶中乡愁

05-02 20:42  

田赤

  有朋至远方来,这是一名洒脱的朋友,也是一位脱离低级趣味已久的朋友——或者更直白地说,他历尽红尘,现在已经收心。

  刚刚坐下,他就拿出一盒茶道:“这是我才买的‘利川红’,来一泡试一下。”

  忘记我们相识于哪年,在武汉读书时我们曾经同住一个寝室,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喜爱喝茶。我有一个大塑料水桶,冬天我用来泡脚,驱除寒气。炎炎夏日,它变成我们共同的茶缸。下午四点钟,我把从故乡带来的茶叶,往桶里撒上一把,到厨房冲上大半桶开水,然后放到床底下。傍晚我们打完篮球,就提出水桶,坐在阳台上且饮且聊。

  半凉的茶水,被我们迅速吞入腹中,然后化为汗水又从皮肤中冒出来。在我们看来,世间没有哪种的饮料,比这种凉茶更解渴生凉。

  一起同过窗,一起喝过茶,成为我们最好的友谊纽带。

  相对而坐,茶香袅袅。杯中的“利川红”,汤色红艳,宛如流动的黄金。

  一杯入口,喉吻润。二杯入口,齿生津。三杯入口,汗轻发。

  一杯接一杯,我们仿佛回到老家的茶园,茶芽初吐,绿意盎然,采茶姑娘穿行在茶园,一边采茶,一边唱出动人的歌谣……

  茶起源于中国西南三峡鄂西一带,可以算得上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陆羽《茶经》开宗明义就写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

  利川境内,山高林密,云雾缭绕,此间生长的茶树吸天地之精华,品质上佳。“屋角阳坡尽种茶,雨前忙煞野人家”,利川清代诗人吴子丹的这句诗,证明古代茶叶在利川种植之广。《宋会要辑稿》载宋绍兴年间知忠州董时敏奏:“乞将本州管下龙渠县所产茶,依祖宗旧法免行禁榷。”龙渠县即现在忠路一带。可见忠路茶叶在宋代就有小有名气,形成对外贸易市场。

  岁月悠悠,忠路一带的老百姓一直保持着种茶的习俗。忠路茶,屹立千年,声名不坠。同治《利川县志》载:“乌东坡在忠路,土人遍种茶树,其叶清香坚实,最经久泡,迥异他处,名乌东茶。”

  从忠路集镇西南行约一公里,郁江大转折处有山巍然挺立,此山就乌洞坡。山中的石梯宽约三尺有余,随山势起伏,或平顺,或陡峭,一畦畦茶树,齐齐整整簇拥在石梯两旁边,站在石梯上就可以远远地闻到茶芽的清香。

  沿着石梯拾级而上,一会儿就来到半山腰的石洞。“雾浮雾洞托彩霞,云归洞口产佳茶,”传说洞口有古茶三株,为仙人所植,用洞泉泡洞口茶之茶,香气四溢,茶尖明上,形如白鹤腾空,饮后能成得道,因此人们一直把该山之茶叫雾洞茶,其泉名曰白鹤泉。

  1959年,19岁的杨光兴从恩施农农校毕业,分配到忠路农机站工作。他来到雾洞坡,被忠路优质的茶叶所吸引,他在雾洞坡找到传说中的古茶树,并运用科学的培育技术,攻克技术难关,为忠路茶叶作出了不朽贡献。

  杨光兴炒茶、制茶技术是一绝,他技术娴熟,手法高超,制作出来的茶,外形条索紧细有锋苗,色泽翠绿油润,内质清香持久,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醇厚鲜爽。杨光兴主持制作的“雾洞绿峰”自问世以来,曾多次参加省、州茶叶鉴评并获奖。

  至迟在清代,利川的茶叶种植就已经形成了忠路、毛坝两大中心。光绪《利川县志》载:“早采者为茶,晚采者为茗。产县西南乌洞、东南毛坝者良。”

  忠路茶早打开局面,毛坝似乎一直在积累力量。1984年,毛坝乡重振茶业,十年毛坝镇书记,一届接着一届届,盘大茶产业。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毛坝镇的茶园面积达到12万亩。

  毛坝河边、星斗山下,到处都是茶园,数畦成块,数块成片,数片成海。走进毛坝,看到的翠绿的茶林,听到的是婉转的茶歌。

  前任,在微信圈里被描述成一种恐怖的生物。在毛坝,前任是一笔巨大的财富。2009年底,毛坝第十任“茶业书记”曾维权走马上任。我的这位团堡老乡,风流儒雅,眼光独到。他继承前任的事业,全力推进品牌战略,提升市场竞争力。“利川红”作为利川红茶的公用品牌,应运而生,趁势而起,一统毛坝红茶江湖。

  2013年冬,我找到向威,合作写了一首原创歌曲《利川红》,在利川“春晚”推出:

越过万水千山,

追寻一个梦。

青山绿水中,

惊看一点红。

那是天边的朝霞,

那是岩上的野花,

那是飞扬的绸带,

那是浓浓的香茶。

利川红,红利川,

红红火火的画卷。

利川红,红利川,

映红我们的笑颜。

  这种歌震撼全场,效果出乎意料的好。次年春,湖北电视台举办“春满楚天颁奖晚会”,《利川红》再次唱响。而且,湖北电视台的导演增加了茶艺表演环节,摇臂上的摄像机对着茶艺表演拍个不停,弄得我们纷纷咋舌:这个广告做得太明显了吧?

  或许,湖北电视台的导演不这么看,在他们眼中,“利川红”不仅是一个茶叶品牌,更代表着凝心聚力谋发展的精神力量。

  品茶,注重的是仪式感。

  喝茶,喝的是乡愁。

  普通老百姓喝茶,表面的讲究不多。高寒山区,家家设火炉,老百姓以大铁缸煨茶,冷却后的茶水苦中带甜,为解酷暑、去油腻的佳品。有客来访,轮流饮用,其滋味不足为外人道也。集场赶场时,有的商铺则用大陶瓮泡茶,免费饮用,不收分文。

  正如黄庭坚过三峡品茶前,要以茶献给黄牛神,利川老百姓亦有用茶祭祀先祖之俗。利川毛坝一带百姓以茶祭祖,如茶冷后变浑,则认为至孝,故毛茶名茶称之为“冷后浑”。

  随着茶叶种植的普及,对茶叶、茶水的讲究多了起来。

  利川城北的乳泉洞,有一个巨大的钟乳石,形如乳房,倒挂在洞中。一股甘洌的泉水,从钟乳石尖部流下。清代,这是利川嗜茶者争相取水之处。

  对茶水的讲究,代表着品茶有了一定的段位。

  朋友在不停地纠正我泡茶的细节,品评利川各处泉水优劣。他在茶届已经小有名气,对品茶讲究到我难以容忍的地步。世界变化快,没有人知道他过去常“牛饮”洗脚桶的凉茶。不过,我很赞同他的一句话:“我跟胡适一样,主张‘全盘’西化,但有两件事‘西化’不了,一是我要读唐诗宋词,第二要喝茶。这两样还是中国的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