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红”火了!一夜爆红天下知,订单排到3年后…

05-14 09:00  

指间利川 2018-05-13

作者 李锟

“利川红火了!”

“利川红火了!”4月28日,产自武陵深山毛坝镇的利川红红茶,作为2018国事活动茶叙用茶,经人民日报官微报道后,一夜刷屏,成为风靡大江南北的“网红”。

一夜爆红天下知,订单排到3年后

“一连几宿都没睡好觉。”4月29日开始,利川红茶龙头企业飞强茶业董事长卓万凯的电话被打爆,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爆满。

“五一节都没休息。”5月8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毛坝镇红茶生产车间看到,工人们正满负荷加班。飞强茶叶基地的负责人介绍:“30多个销售点已全部售罄,订单已排到3年后。”

“总算找到了。”5月5日,一位广州的茶叶爱好者驱车颠簸2000多公里来到毛坝深山,连夜买走4万多元的红罐红茶。

“这块300亩茶园我包下来了。”买不到货,很多人直接包下茶园3年的茶叶。在北京最大的茶叶批发城马连道,销售利川红的恩施人冉丹梅成了红人,每天数十家邻近的茶商来找她了解进货渠道。

一周内,关于利川红的文章与视频在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上点击量超过2000万次,在天猫商城,利川红成为热搜榜排名首位的红茶品种。利川市政府已接到福建八马、正山堂等著名茶企来电,希望开展深度合作。

5月7日,利川市接到通知,即将在6月中旬举行的向世界各国大使推介湖北洽谈会上,利川红有望成为首选茶饮。

一任接着一任干,30年种茶扶贫

从唐崖河畔到东湖岸边,利川红足足走了30年。

1987年到2017年,山青了又黄,黄了又青,利川市毛坝区变为毛坝乡,又变成毛坝镇。30年来,党委书记一任接着一任干,农民的破瓦屋变成小洋房,摆脱贫穷奔向小康。

30年间,这里什么都在变,唯有一件事没变:种茶。

地处深山僻壤的毛坝人饿怕了,也穷怕了,这里浓雾弥漫,传统水稻种植产量很低且极易遭受病虫害侵袭。

上世纪80年代前,每年需要国家调拨300吨左右返销粮,才能熬过饥荒。

“向贫穷开战!”1987年春节刚过,时任毛坝区委书记的黄仕永组织9辆大卡车,带领干部及种茶能手来到鹤峰县走马镇,参观速生茶园,可观的经济效益震撼了所有人。

当年冬季,一场规模空前的种茶行动拉开序幕。抽槽换土,积压青肥,调拨茶种,很多人穿着草鞋在寒冷的泥泞里劳动,一年植造茶园1.18万亩。

1991年,第三任书记陈朝安依据市场形势提出:让茶叶下水田!此举遭到部分农民的激烈反对,这才吃了几天饱饭?屋场会开了一场又一场,上门做思想动员几乎踏破了门槛,镇里开办精制茶厂,修建水泥茶道,让茶叶卖出好价钱,最终获得农民一致拥护。

2009年,第十任镇委书记曾维权上任,为提高茶叶附加值,曾维权鼓励科技人员集中攻关,试种成功珍稀品种“冷后浑”。

此后镇里又引进飞强、金利等龙头茶企,注册利川红商标。没有太多经费投入,山里人用质朴和诚意换来真情回报,央视和北京地铁先后免费为利川红形象宣传,柳传志、俞敏洪等商界大佬免费背书。

2016年,利川建成12万亩全省最大的红茶基地,年销售额5.6亿元。

当年,核心区楠木村的茶农人均收入1.6万元,在全市率先摘掉贫困的帽子。

利川红,底色其实是绿色

“快看,茶汤变混浊了。”

5月8日,在毛坝镇飞强红茶品尝室,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现场观看了传说中的“冷后浑”渐变过程。

“冷后浑”是极品红茶的特殊表现。高温时,茶汤中丰富的氨基酸、茶红素、芳香物质呈游离状态,溶于热水,茶汤清亮。温度降低时,这些物质沉淀成胶质,类似牛奶形成乳酪。高级的“冷后浑”,只有在良好生态环境下才能生成。

唐崖河流水潺潺,在利川市国家级星斗山自然保护区的千山万壑中静静流淌。唐崖河畔的毛坝镇就位于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内。

登上星斗山海拔1470余米的主峰,登高远眺,但见云海蒸腾,原始森林遮天蔽日,一垄垄茶园青翠欲滴。

利川红的底色其实是绿色。

为保证茶园全域有机环境,利川市推行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实施政府主导、企业主力、农民主体的生态保护机制,市、镇、村三级层层签订责任状,密织全方位立体化生态保护网络。

在毛坝,有30多名专业的生态巡查队员,仔细检查每块茶田,察看是否有农残和除草剂的痕迹,检查结果输入数据库。

企业与茶农签订生态协议,对农残检测合格的茶叶高价收购,对超标茶则采取禁入政策,一旦发现,终身拒收。“试用效果好,我又在网上定了500多张。”

8日,小编在楠木村有机示范茶园参观,漫山遍野,茶园里插满了淡黄色的粘虫板,宛若一面面旗帜迎风招展。党支部书记田云奇介绍,为打造好示范茶园,他从内蒙古专门订制了羊粪有机肥,拔草全部人工进行,每亩投劳是普通茶园3倍。

投入看似增加,大自然的回馈却更加丰厚。2015年,利川红从全国149个红茶品牌中脱颖而出,荣获“中茶杯”一等奖。利川红销售收入从每亩1500元提升至5000元,高的达到1.5万元。利川红通过了欧盟462项指标的严格检测,每年出口1500吨,收入达3500万美元。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而是辩证统一。

“利川红的成功,演绎了生态发展的生动实践,为全市上下带来一次发展观、价值观和财富观的全新洗礼。”市委书记沙玉山介绍,近年来,利川将“生态立市”置于发展战略首位,聚焦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全市70%的产业获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

绿色崛起之路,正沿着星斗山蜿蜒曲折的山道,不断攀升。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周青帝 审核|吴向海 审签|傅小棠

业务合作:13886785886 13593646630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