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7 15:38:07 来源:【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页 分享
45名中青班干部为利川旅游代言
中国利川网 特约记者 秦卫飞 通讯员 牟新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4月19日,利川市团堡镇太坪龙村教学点,响起了孩子们欢快的歌声。
讲台上,2018中青班学员、该村第一书记黄玲打着节拍,指挥孩子们唱歌。
驻村以来,黄玲每周坚持来这里,给仅有的一年级8个孩子上一节课。除了常规的语文、数学课,她还利用手工、音乐、舞蹈、绘画课拓展孩子们的视野。
2018中青班的30名学员纷纷效仿,结合自身特长,走进了所驻村的课堂。他们坚信:今日自己付出一小步,明日定能提升孩子一大步!
近年来,利川市委按“选派一批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村工作”的要求,探索出“党校+高校+农校(贫困村)”的“中青班”培训模式,做到了一线培养、一线摔打、一线识别、一线考察,精准培养选拔了一批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到深化改革、脱贫攻坚等重要岗位。
4月20日,参加全州一季度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会的与会人员步入利川市电子商务产业园,体验了一把具有景点特质农旅产品新零售,对改造升级后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赞不绝口。
筹建这个电商项目的负责人余圣艳,就是2017中青班学员。他用在中青班所学,不到3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在新岗位的第一项重大任务。
开辟信念课堂、专家课堂、实践课堂“三大课堂”,把中青班教学办到脱贫攻坚一线;聚焦选、育、管、用“四个环节”,把干部考察延伸到脱贫攻坚一线。2016年底,利川市委决定将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与中青年干部培训相结合,将县级党校主体班不少于1个月的学制延长至1年,党校封闭培训2个月,高校进修学习1个月,贫困村工作学习9个月,把培训的主课堂放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实现了脱贫攻坚与中青年干部培养的有效链接。
“提交‘一份答卷’,把为民情怀书写在脱贫攻坚一线。”这是2017中青班学员的共同心声。他们扎根农村、坚守一线,把脚印印在了大山深处、田间地头,把政策送到了千家万户,把实事办到了群众心坎儿,用脚步丈量出为民情怀。
晏黎是2017年中青班学员,南坪乡双水村第一书记。因该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群众家里的土特产很难变成钱。在一次走访途中,她碰见一位老奶奶上街卖鸡蛋,脚下一滑,一背篓鸡蛋全部摔碎。
本来就没几只鸡下蛋,攒了好些天才凑了几十个,谁知道在路上摔了个大跟头。看到老奶奶抹眼泪的样子,晏黎又心疼又着急。她灵机一动,试着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信息,帮村里的群众卖鸡蛋。一时间,订单越来越多,村里的鸡蛋供不应求。于是,她把在朋友圈里卖鸡蛋这件小事坚持下来,成了帮老人们在网上卖农产品的“鸡蛋姑娘”。
“真没想到她的变化这么大!”晏黎的变化,使已是地税局中层干部的丈夫谭晓伟深感诧异。
“做事有条理、做人有爱心、看问题有深度。”妻子的迅速成长、成熟,坚定了谭晓伟进中青班历练的决心。经考核、考察,今年,谭晓伟成为2018中青班的一员,被任命为文斗乡核桃村第一书记。
夫妻接力扶贫的故事,成为两届中青班学员中的一段佳话。
“水池虽小,感动却大,这份情谊恰恰是我与群众心灵深处的碰撞。”这是2017中青班学员、时任团堡镇云雾山村主任助理毛健写的民情日记。
去年3月,毛健在入户核查中,发现已过古稀之年的文衣菊吃水仍靠挑。文衣菊女儿16岁时被拐,至今杳无音讯。多年来,老两口相依为命,平日,文衣菊一边料理家务,一边照料病榻上的老伴。为了帮老两口解决吃水难题,他买来水泥、水管、碎石、碾沙,自己动手拌水泥砂浆、铺设取水管道,为老人建起了一个小蓄水池,并把水管拉到老人屋后。
据介绍,利川市委借助“中青班”这一平台,培养选拔干部52人,其中任乡镇主职6人,任市直单位主要负责人2人。其余44名干部充实到全面从严治党领导小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和脱贫攻坚指挥部等重要岗位。
(责任副总编:傅小棠 责任编辑:冉春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