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中青班故事】入尘寰,众悲欢,始信另有天

06-27 15:05  

市财政局驻谋道镇寨包梁村第一书记 张蕊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待入尘寰,与众悲欢,始信丛中另有天”这句话。这句话是习总书记到陕西梁家河当知青后在《诗刊》中读到的,出自党内秀才胡乔木的诗《采桑子•反“愁”》,大致意思是当进入了人世间,和老百姓同悲同乐一起生活,才相信乱丛之中别有天地。当时的习近平读了这句话后反复吟诵,很受触动。如今参加中青班并正在驻村的我读到这句话后也深有体会。

一、党离不开人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我们党不可能取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正如书中齐云阿姨所说,抗日战争时期,只有坚决依靠老乡,找到老乡,才能坚持斗争,坚持生存。哪有嫌弃农村生活艰苦、农民落后的道理?如果那个时候离开老乡,共产党员一天都活不了。面对上大学的珍贵机会,年轻时期的习近平放弃了,因为他要留下来为梁家河做点事。他深刻认识到,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是陕北人民养育和培养了自己,应该有所回报。同样,我们每一名党员也应该认识到曾经是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才有了我们党的今天,对于人民我们也应该有所回报,我们党的初心就应该是为中华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我们“入尘寰”的前提。

二、学会“入尘寰,众悲欢”。一是沉下去。习总书记的亲身经历“一个共产党的工作者,如果不真切了解基层群众的疾苦和贫困地区群众生活的艰难,就无法真正站稳群众立场”告诫我们中青班学员成长要学会“入尘寰,众悲欢”。要沉得下身子,放得下架子,才能迈开步子。如同习总书记一样,“我现在就是个普通农民”。只有在基层受过苦,知道百姓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才能够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才能够有正确的工作方法,才能为百姓做实事、做好事。二是为民的情怀。习近平到梁家河以后,在生活与劳动中与老乡接触,越来越多地了解到当时农村的落后与老乡生活的艰苦,对他们很是同情,激发出为他们做实事的志愿。1973年周恩来总理陪外宾到延安,看到延安解放多年变化不大,老百姓生活还那么苦,周总理很难受甚至流了泪。两位领导真切关注民生疾苦的情怀是我们驻村工作要学习的第二点。三是读书和思考。在梁家河那段艰苦日子里,习近平从来没有放弃过读书和思考。白天干了一天活已经很累了,但晚饭后仍坚持拿起书本开始学习,他曾感慨地说“农村知青生活可真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高度结合呀!”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书读过了就是读过了,了解了历史或知识,而对于他来说,就会有思考、有借鉴、有批判。正是习近平如此地博文广识与善于思考,才塑造了如今的习总书记。

三、“始信丛中另有天”。曾经的习近平到梁家河插队后,首先要过的便是“四大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想来如此巧合,如今的驻村生活竟如出一辙:同样也是四大关:“蚊子关”、“饮食关”、“工作关”、“思想关”。“蚊子关”便是所驻村谋道寨包梁村海拔低、天气热、蚊虫多,现在已有很多看着不起眼的小蚊子出动,能钻过蚊帐,上身一咬就是一个大包,比普通蚊子毒性强很多。“饮食关”便是要习惯没有水果、常吃猪油的生活。“工作关”便是要适应政府机关到农村基层的工作,改变工作方式方法,学会融入群众中。“思想关”便是要学会转变工作作风,担好第一书记的职责,压力与责任并存。

习总书记经过知青岁月,再苦的日子都不觉得苦了。相信我们经历过驻村生活,也终将明白幸福是靠自己奋斗出来的,日子稍微过得好一点,都会觉得很知足。

(责任副总编:傅小棠  责任编辑:陈玄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