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班故事】争做新时代新青年

07-24 10:30  

近年来,利川市加强中青年干部培养,创新培训方式,把中青班课堂办到脱贫攻坚一线,为扶贫工作注入了新的力量,也磨炼了中青年干部担当时代重任的本领。

2018年1月23日,在进行了为期20天的军事训练和党校理论学习后,利川市2018年中青班30名学员都奔赴到了各自的扶贫联系村,受组织派遣,担任第一书记或者村主任助理,进行为期2年的基层锻炼。

“这是我第一次进村,我想用最踏实的脚步来丈量这里的每一寸土地,用最真挚的眼光把百姓的模样印刻在心底。”学员谭伟到了扶贫帮扶村文斗乡大杉树村,他徒步进村,脚步坚定,目标明确。

“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能做些什么?”带着问题,接过上一届中青班学员的“接力棒”,2018届中青班学员在边远贫困村接受锻炼。

自觉学习,苦练为民服务内功

谭晓伟,一名普通的2018级中青班学员,被派往最偏远的文斗乡核桃村担任第一书记,从利川城到核桃村,车程长达6个多小时。

用脚步走出精准,用真情记录扶贫。驻村不到30天,谭晓伟的微信运动程序就记录下他在村里摸底调研行走了40多万步,用完了10根笔芯,写完3个笔记本。

发现和记录工作的点点滴滴是中青班学员的传统。驻村期间,每位学员记录每天的民情日志,双周五回到党校交流驻村感悟;行走在驻村一线,每个月阅读一本书籍,结合工作写下心得体会;在党校学习期间和在高校回炉锻造的一个月里每天都要写学习日志,不断的把学思悟践有机结合起来。

小事做实,做群众最需要的人

说起驻村“第一书记”中青班学员曹剑,团堡镇野猪坪村二组贫困户郭祥礼逢人就竖大拇指。

郭祥礼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其妻已去世多年,儿子30多岁仍未婚,父子俩相依为命。过去,他常年头裹泛黄头巾,长期不洗脸、不洗澡,衣衫褴褛。通过走访调查,曹剑为他制订了帮扶措施,发展中药材。

2月28日,曹剑组织利川市义工协会一群志愿者到郭祥礼家,用了一整天时间,把他家收拾得井井有条。在志愿者和社会爱心人士帮助下,郭祥礼置齐了家庭用品,改善了生活条件。现在,郭祥礼衣服干净整洁了,脸了有了光泽,也有了笑容。

不懂政策找邹书记,矛盾纠纷排解找邹书记,项目推进不下去找邹书记……“有困难就找邹书记”是中青班学员邹方琴所驻的碑梁子村村民的口头禅。自邹方琴到村后,坚持每天为老百姓办一件实事,深得群众欢迎和喜爱。她已经成为老百姓心中的“全能手”、“女汉子”。

与老百姓“打成一片”,为群众做实事的扶贫故事不断上演:帮村民卖农副产品的“微商书记”谭伟、周永红、牟电,关爱留守儿童的“编外老师”黄琳、杨璐、邓云峰,会装卫星电视的“技工书记”张蕊等是典型例子。

担当作为,彰显青年本色

5月是中青班学员前往中南民族大学接受高校“回炉锻造”的“集训月”。

就在5月2日,大部队出发前往武汉的这天,周永红的妻子刚刚生下女儿。其他29名学员在动车上纷纷为他送去祝福。就在此时,周永红感受到了中青班这个集体的责任和使命,自己作为其中一员,决不能掉队,所以只陪护了刚生产的妻子24小时。嘱咐家人照料好妻子后,5月3日,他就坐上了前往武汉的动车,与大部队会合参加学习。

“在这支军队行进的途中我不能掉队!”周永红说。

2018年中青班30名学员平均年龄32岁,其中20余名学员近两年才结婚,自己孩子都还小。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学员们在小家与大家之中做出了选择,用爱心关爱留守儿童,成就“大爱”。

这样的奉献故事还有很多,中青班学员们将这种“大爱”一直延续下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