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镇的产业新路 利川柏杨产业发展新观察

08-06 18:06  

 中国利川网 记者牟联文 通讯员付静

柏杨,全名柏杨坝,位于利川市区以北,跟市城约30公里,是利川盆地的传统产业名镇和文化重镇,境内至今仍保存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近年来,在柏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当地充分发挥特色优势,粮食、蔬菜、畜牧等传统产业持续壮大,风电、豆干、茶叶以及旅游产业快速崛起,成为镇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柏杨豆干制作流程

一枝独秀:柏杨豆干的产业秘密

柏杨豆干制作过程完全不用石膏,这是产业的核心秘密。近年来,在柏杨坝党委、政府支持下,柏杨豆干由传统家庭作坊,加快向现代工业步伐迈进,“好吃婆”是柏杨豆干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集镇的“好吃婆”生产车间,一股浓郁的豆干香味迎面扑来,不同车间里,工人们正各自忙碌,企业负责人沈金忠正在巡查生产。沈金忠豆干制作技艺是其祖上传下来的手艺,1996年,他在柏杨集镇成立小型豆干制作销售公司,重整家族技艺。创业初期,一年销售逾30万,让他看到了希望。

尽管柏杨豆干历史悠久,但市场拓展仍十分艰难。为抢占市场,沈金忠带领团队到周边地区推广销售,但消费者和商家并不认可。2001年,沈金忠小儿子沈强从部队转业回家,他从父亲手上接过企业,决定从州内市场做起,再向外扩张。不到两年,柏杨豆干在州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同时拓展到云阳、奉节等地,企业年销售额突破百万元。

2003年初,企业成功注册“好吃婆”商标,沈记“好吃婆”从此进入世人视野。随后,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并形成手工制作、机械生产两种产品格局。柏杨豆干进入武汉中百超市后,虽品质优秀,但并未占到上风。沈强采用赠送试吃的办法,让每个来专柜的顾客免费品尝,这给柏杨豆干带来了生机,回头客不断增加。近几年,“好吃婆”加快好展,企业规模持续扩张。2013年,“好吃婆”整体搬迁到位于柏杨坝村红卫水库旁占地6亩的新厂区,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去年,该公司销售额达2000万元,成为柏杨豆干产业名副其实的龙头。

产业的发展壮大,不仅让企业尝到了甜头,也让集镇百姓普遍受益。近年来,柏杨豆干名气大涨,中央电视台、湖北日报等主流媒体曾多次采访报道,全镇从事柏杨豆干生产的达150多户。

另一家生产柏杨豆干的企业名叫康美食品。2004年,康美食品负责人陈松涛将企业从柏杨坝集镇搬迁到利川城区东城路230号,初期企业员工仅4人,销售不足百万。为实现集约化生产目标,陈松涛尝试用现代工艺对豆干生产进行改造,同时还到上海、河南、四川等地学习考察。两年后,他达到了目的:在保持产品口感前提下,柏杨豆干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从2006年开始,陈松涛积极争取进驻该市经济开发区腾龙工业园。2008年1月,企业顺利入驻,新厂房占地25亩。到去年,康美食品年销售额达2700万元,发展驶入快车道。羊年正月初三,年还未过完,企业就正式开工,仅20天时间就完成产值400多万元。连日来,陈松涛为全厂职工放假,还支持员工外出旅游。下一步,他打算进一步壮大企业规模,同时瞄准互联网业务,准备大干一番。

两家企业你追我赶,互不相让的竞争格局促进了产业快速发展。近几年,柏杨豆干制作工艺被列为省级和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沈金忠也被列为省级和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康美食品的豆干品牌也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品牌建设成效明显。

苗仙牌袋装矿泉水

比翼双飞:能源、矿泉后来居上

近年来,利川市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风电工业。2012年10月,中广核柏杨风电场工程正式开工,项目设计装机总量为4.96万千瓦,总投资4.34亿元,设计安装31台单机容量1600千瓦机组。2013年12月,中广核利川柏杨坝风电场工程正式并网发电,标志着柏杨辖区首个风电项目正式建成投产。

风电开发让地方党委、政府尝到了工业发展的甜头。近年来,该镇着力发展能源产业,提升工业综合实力。除了中广核柏杨风电场外,海拔1800米的寒池山是该镇下一个风电项目的建设地,目前,该镇正积极协调各方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

去年3月,利川四小水电项目顺利通过欧洲投资银行评估,其中观音峡电站就位于柏杨境内,该电站系梅子水流域规划的第四级电站,为径流式引水发电站,装机10兆瓦,总投资12881.73万元,目前项目建设推进顺利。此外,该镇与奉节相连的石笋河电站也正在做前期工作。

柏杨辖区呈弱碱性的泉水也成为吸引投资的关注点。2011年,重庆客商操全林在柏杨坝镇投资成立苗仙富硒泉水有限公司,主打“苗仙”牌天然富硒水。操全林,重庆奉节人,打小就曾跟随其父在柏杨一带生活过,对柏杨的风土民情十分熟悉。从银行退休后,不甘于平凡生活的他再次回到柏杨,决定做水的文章。

经检测,“苗仙”牌天然富硒水,清甜甘洌,富含人类健康所需的硒、锶、锌等二十余种微量元素,达到了优质富硒矿泉水标准。近几年,苗仙矿泉水投放市场,深受消费者青睐。目前企业已具备年产5万吨富硒泉水的生产能力。去年,苗仙矿泉水荣获北京2014年第三届中国富硒食品推广交易会金奖,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

连日来,操全林忙着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并与北京、山东、河南等地客商签订了省级代理合同,“这都是得益于硒博会的影响”。苗仙富硒矿泉水连续两年参加了州委、州政府组织的硒博会。今年第二届硒博会期间,每天前来展台咨询的各地客商络绎不绝,富硒泉水成为最好的招商广告。

谈及品牌发展,操全林深有感触,四年前,他在央视打广告,尽管产品品质优异,但广告效应却一般。这几年,依靠各级政府搭建的平台,企业发展加快,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去年,企业销售额已突破1000万元大关,成为当地饮用水重点发展企业。

“恩施是世界硒都,硒是恩施州最大的品牌,做大做强硒产业,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操全林说。他认为,恩施作为地市级城市,地处偏僻,流动人口较少,从两届硒博会实际情况看,每届都是第一天人多,但第二天人就少了,展会持续影响力不大。“下届硒博会应该开到重庆去”,他是这样算的账:重庆是一线城市,人流量大,每天流动人口可达百万人次;重庆距恩施近,动车开通后,从恩施到重庆只有两小时,提速后,两地的空间距离将进一步拉近;在重庆开设大型“恩施硒产品超市”,依托重庆硒博会的影响和千万级人口消费市场,提升恩施硒产品知名度,进而提升恩施的影响力。

“硒元素人人需要,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把恩施和硒产品推出去,”在商言商,操全林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所谓新常态,就是在常规起点上找到经济增长的出路。恩施的出路在‘硒’”。

生态栏堰新村美如画

三足鼎立:茶果、文旅相得益彰

近几年,利川市茶叶产业发展较快,一举成为该市五大产业——绿色富硒食品产业链中的一匹黑马,柏杨坝镇党委、政府立足实际,因势利导,积极支持企业和农户发展茶叶,效果良好。利川金利茶业公司抢抓机遇,积极谋划产业布局,两年前,该公司在柏杨尝试茶叶种植取得成功,首批两百亩茶叶如今已可采摘。

以友好村为核心,目前该镇已在龙凤、响滩、双梨等村已发展茶园近4000亩。该镇计划五年内在全镇8个村发展茶叶2万亩,将茶叶打造成镇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政清人和百事兴。近几年,当地干部群众掀起干事创业高潮,全镇不仅传统产业实力雄厚,新兴产业也层出不穷。在高仰台村,村支书李兴刚热情地邀请记者参观村里的猕猴桃种植基地。高仰台毗邻旅游名村大水井,海拔450-900米,立体气候明显,境内还有跟大水井李氏庄园一脉相承的高仰台李盖五住宅。从2012年起,村里就立足实际,探索产业发展之路,在海拔较高的地方重点发展猕猴桃基地,全村种植面积已达千亩。

上月,李兴刚组织村民前往建始、万州等地考察猕猴桃产业发展情况。看着别的地方发展势头良好,村民们也都卯足了劲。“猕猴桃市场价高,产量好,每亩最高可收入4万元,种植猕猴桃符合村情。”李兴刚说。据了解,村里还从青岛引进了一家公司,投入巨资在海拔最低的龙桥河发展三纹鱼养殖,前景很可观。此外,柏杨坝镇还在响水等村发展李子,加快向“一村一品”挺进。

柏杨镇生态良好、景色宜人,除了大水井、观音峡等已经营业的景区外,在栏堰村,记者还见到乡村和休闲旅游发展的新气象。走在通村水泥路上,特色民居与新开发的别墅和电梯房相得益彰,成为村里靓丽的风景线。近几年,镇里投入资硬化了公路,并将沿线近百户农户进行了民居改造,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2012年,重庆国梁集团借助当地依山傍水、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旅游地产。未来,该集团还将在此建设齐岳国际度假中心,着力打造湖北的“丽江”,向休闲旅游进军。

此外,传统畜牧产业也成为镇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批特色养殖基地迅速兴起,荣兴肉牛养殖、鼎发牧业、众旺养殖、三力生态养殖、栏堰畜禽养殖等企业和养殖大户异军崛起,成为产业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