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川网讯(通讯员 陈群)秋雨蒙蒙,在利川市汪营镇白羊塘村,一大早,该村七组村民陈飞早早驾驶一辆长城“风骏”牌皮卡车高兴地来到他的烟房重地。他打开烟房门,眼前,满屋的“黄金”尽显眼前。“这房烟烤得又不错!”陈飞脸上乐开了花。
陈飞,今年42岁,1992年,初中未读完的他苦于家庭窘境不得不辍学回家,那年,他才16岁。
男儿当自强。为改变家庭贫穷命运,这位不甘平庸的农家子弟开始“折腾”起来。白羊塘位于利川西部边陲,与重庆石柱,黄水等地毗邻。这里盛产野生中药材。
“满山的药材,我何不做药材生意?”有了这一想法,陈飞立即向亲戚借来2000元的本钱,买了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开启了赶“流流场”的生涯,辗转于白羊塘、鱼龙、黄水等乡镇集市收购药材,从中赚取差价。没有多余的本钱,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做了3年,陈飞只好放手。
“我是农家娃儿,必须要在土里刨“金”,寻找一条可靠的致富门路。”他发现,当时镇里正积极发展村民种烤烟,村里不少村民靠种烟发家致富,修起了平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人家种烟能致富,我为何不能!”说干就干,陈飞当时把自家的5亩“饭碗”耕地全部屯出来种上了烤烟,修起了烟房,大张旗鼓干起来。
创业路并非一帆风顺,往往会作弄一个人。由于不懂烤烟种植和烘烤技术,当年,陈飞的5亩烤烟白忙活一场,全部打水漂,还背了几千元外债,家人都劝他放手别种烤烟。
“我就不信种烟发不了财。”靠着一股倔劲,第二年,陈飞又在烤烟产业上捣鼓起来。由于第一年吃了技术亏,这次,陈飞便多了一个心眼。白天,在田间地头,他有事无事“缠”着村里的烤烟技术员问长问短,“讨”技术。夜晚,他不时跑到村里几位种烟“老把式”家里虚心“取经”。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很快掌握了烤烟种植和烘烤技术,当年,陈飞的五亩烤烟除去全部开支纯收入5万多元,他捞到了种烟的“第一桶金”,尝到了种烟的甜头。
从此,陈飞在烟叶产业上一发不可收拾。从2010年起,他每年在村里流转耕地不少于50亩种植烤烟,风风火火大干起来。
勤劳创造幸福。2012年,陈飞靠种烟收入在鱼龙集镇修起了3层楼的漂亮小洋房。2015年,他又靠种烟买了一辆崭新的皮卡车,过上了有房有车的幸福生活。
“烤烟我还要继续种,还想在城里整套房子,到时,我居住在城里,工作在农村,倍儿爽。”谈及今后的打算,陈飞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