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忠路农业:组织参加第十一期农业科技人员远程教育培训

09-30 11:33   陈杰

9月28日上午,忠路镇农业服务中心组织干部职工在中心会议室参加中央农广校举办的第十一期农业科技人员知识更新远程教育培训,此次培训的主题是:入侵生物学及检测监测。

本期培训邀请的嘉宾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张桂芬,她就生物入侵发生的现状、重要入侵物种、科学防控和基础研究,生物入侵的应用研究和学科发展、学术地位等七个方面对入侵生物学以及检测监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讲解。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完善外来有害生物监测体系,做好外来有害生物监测,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定殖、扩散,保护本土生物多样性,是确保生态环境安全的基础性工作,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

典型的有害外来生物入侵过程包括四个阶段:侵入、种群建立、扩散和造成危害。从侵入到形成对农、林业及生态环境的危害需要一定的周期,特别是植物性外来有害生物,因其危害对象具有一定程度的公共性,更是容易受到忽视;有些植物性病原微生物入侵后,污染地下水,通过植物的维管束系统对农林业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还有一些细菌隐蔽性强,它的芽孢可以长期在土壤中生存,如破伤风、炭疽等,若遇皮肤破损,可以经土壤引起感染。同时,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各国竞争加剧,生物入侵更加隐蔽,如转基因生物的研究增加了有害生物传播的潜在危险,更是难以发现。

随着外贸的发展,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进境量不断增长,在多数口岸,检验检疫机构人员补充不足,由于人员高度融合,职能深度细化,点多面广,被安排在口岸机构的动植物检疫人员更显不足,且部分人员还兼顾基层机构的管理工作,或兼顾动植检专业以外的业务工作。而从现行检验检疫三级管理的管理体制上,口岸机构多数为分支局的下属机构,没有调动人员的权限,虽可向上级申请多派人员,但受机构人员编制所限,人数难以满足检疫业务的需要,国际疫情的复杂性决定了口岸检疫工作难以做到万无一失。

通过分析对完善外来生物监测体系的客观要求,根据我国现有开展对外来生物监测工作的情况,以现有开展监测工作为基础,从监测种类、监测范围予以拓展,形成完善的外来有害生物监测体系,是检验口岸检疫把关职能、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有效措施,是构建中国特色进出境动植物检疫体系的有效补充,有力助推我国生态环境安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