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川网 全媒记者 牟联文
“凉城”利川 五彩仙境 吴华斌摄
利川市位于湖北省最西部,南临潇湘、西靠蜀渝、北依三峡。清江自西向东横贯境内,平川大坝与山地丘陵镶嵌两岸,为有利之川,故名“利川”。全市平均海拔1212米,年均气温12.9度,境内四季分明,冬少严寒、夏无酷暑,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爽之城”称号。
近年来,利川市聚焦州委、州政府提出的“一谷、两基地、三示范区”目标定位,大力推进“六大产业链”建设,以生态文化旅游、硒食品精深加工、生物医医、清洁能源四大产业集群为重点,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兴市战略,全地域、全要素、全产业链推动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着力推进“三个示范市”建设,努力建成湖北省特色产业增长极核心板块。
生态福地 孕玉藏金
利川的魅力与独特的地理条件关系密切。全市地处神秘的北纬30度线上,属云贵高原东北部的延伸部分,巫山山脉与武陵山脉的交会部,境内山地、峡谷、丘陵、盆地、平川、河流相互交错,生态优良,物产丰富。
全市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有360万亩,占利川土地总面积的52%,海拔800—1200米的二高山有282万亩,占总面积的41%。境内生态优良,地形独特,资源富集,适宜立体经营,被称为“坝漆之乡”、“黄连之乡”、“莼菜之乡”、“山药之乡”和“水杉之乡”。
利川盛产优质大米,产量占全州三分之一强,素有“银利川”美誉;利川是林木种子资源库,星斗山被誉为“华中天然植物园”;全市已知农作物300余种,特产作物8大类、1008种,仅药材就达628种,黄连、坝漆、莼菜、烤烟、山药、茶叶、黄花、薇菜、魔芋、党参、天麻、桐油、贝母等名优特产享誉海内外。
利川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是承东启西的战略要地。目前,全市拥有七大交通纽带,包括一条国道(318国道)、两条高速(沪渝高速、利万高速)、两条铁路(宜万铁路、渝利高速铁路)、两大机场(一小时到恩施机场、一小时到万州机场)。随着区域合作战略的推进,利川已成为鄂渝融合发展的桥头堡,区位优势日益明显。随着国家投资重点向中西部的战略性转移,利川正成为湖北向西推进的“排头兵”。
重点突出 绿色发展
习总书记在武汉会见印度总理莫迪时品利川红茶
如何将特色富硒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呢?
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该市进一步优化产业结调,集中资源、资金,大力推进绿色富硒食品、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生物医药、信息物流和大健康等六大产业链建设。
在此基础上,按全州统一部署,重点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硒食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和清洁能源四大产业集群,推动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冲刺。
几年来,利川产业发展卓有成效。今年4月28日,“利川红”红茶在中印首脑武汉非正式会晤中亮相,成为2018年国事活动茶叙用茶。随后,“利川红”红遍华夏,品牌影响力全面提升。
今年以来,有近10次省州现场会在该市举行,有机茶、香菇产业、山桐子产业,新老产业交替发展,亮点纷呈。
山马赛开跑
6月3日,2018利川国际山马赛开跑,吸引数千国内外户外运动爱好者参赛,这是该市连续第三年举办山马赛。几年来,利川“山马+民宿”效应更加突出,避暑游再创历史新高,“凉城”效应不断彰显。今年1-7月,全市旅游接待861.2万人次,同比增长28.1%。全域旅游和旅游目的地建设效果十分明显。
一乡一业 振兴乡村
得益于良好的生态优势和地理条件,利川市各乡镇各有特色,互补性很强。谋道苏马荡,宜人环境令游客蜂拥而至,康养旅游渐成气候;诗画南坪,以田园为本,田园综合体正成规模;毛坝“利川红”,十任书记一任接着一任干,茶叶已成支柱产业;借力山马赛,东城白鹊山走上小康之路,并成为全市民宿旅游示范。
瞄准优势,该市提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战略,加快实施。同时,派出党政代表团分赴全国多个地方,学习各地产业发展经验。去年,该市出台产业扶贫方案,明确茶叶、香菇、莼菜、田渔生态、林业、旅游以及各乡镇产业发展方向,为全市及乡镇主导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按全市统一部署,南坪、汪营、团堡、凉雾等乡镇分别发展大米、香菇、山药和莼菜等特色农产品,沙溪、建南、元堡、毛坝、文斗、忠路、柏杨坝等乡镇分别发展山桐子、药材、茶叶、大豆等经济作物,东城、谋道、佛宝山等乡镇分别发展民宿、康养、旅游观光产业,建立完善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分红利益联结机制,增强产业扶贫带动效应。
今年以来,各乡镇立足产业实施,纷纷举办产业文化节,全市“一乡一节”渐成规模。建南油菜花海节、柏杨坝乡村音乐节、南坪农耕文化节、毛坝茶叶开园节、团堡山药节、凉雾莼菜艺术节纷纷登场,成为农旅融合典型。在产业发展之路上,利川正以实际行动推进乡村振兴。
(责任副总编:傅小棠 责任编辑:冉春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