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种下的山桐子已挂果
中国利川网讯(通讯员 赵峰)仲夏时节,驻足郁郁葱葱的“五棵松”下观望,但见迎风起舞的五星红旗下,“党员群众服务中心”8个红色大字闪耀着光芒,一栋崭新的办公楼矗立在半山腰,这里承载着维峰村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期盼。
两年前,并非此景。改变,发生在市林业局扶贫工作队进驻维峰村后,用实际行动唤醒了沉睡的大山,让“五棵松”也重焕“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英姿。
民情民意,科学谋划扶贫方案
维峰村位于利川市建南镇东南部,距建南集镇约25公里,平均海拔1000米,国土面积5200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5户327人,村内常住人口100余人。
“抬头是山,出门是坡,祖祖辈辈穷怕了。”村支书黄美田一脸焦愁。
“发展养殖业,不需要壮劳力。”“种植药材,我们老年人还可以耐得活。”“搞果树,变钱快!”围坐在一起的村民向笔者讲述群众会上的热闹场景。
“老去”的乡村需要啥?“穷怕了”的村民又需要啥?
2017年,市林业局扶贫工作队进驻维峰村,局领导班子多次深入实地走访和调研,结合建南镇党委建议,通过召开群众会、院子会、坝坝会,广泛征求民情民意,对全村229户村民开展“1+1”(1名帮扶干部帮扶1名贫困户,联系1名非贫困户)结对帮扶机制,引导教育扶贫对象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树立自力更生、自我解困意识。通过充分调研论证,确定以抓基础设施建设立足阵地强堡垒、以三项活动(开展清洁家园·爱我维峰,我脱贫·我光荣,孝老敬老·和谐家庭三项评比活动)为载体扶贫扶志强动力、以特色产业增效益,稳定脱贫有保障的三年扶贫规划,采取因人因户施策、因贫分类施策,确保实现帮扶对象“两不愁、三保障”目标。
干群合力,村容村貌焕新颜
“来村里办事,我们方便多了!”村民张浩拿着在村办公室复印好的户口本说。
2017年10月,维峰村新办公楼交付使用。
据了解,之前的村办公室属砖瓦结构,年久失修,杂草丛生。新办公楼建成后,为切实改善办公环境,方便群众办事,市林业局送去会议室桌椅20套、配备电视、电脑、打印复印设备等,协调电信光纤网络落地。
2018年3月,按照乡村旅游规划总体设计,结合维峰村实际,市林业局多方论证,串通五棵松、古柏群落、生态黄连基地徒步旅游线路,重点打造“五棵松”民宿旅游景点。
5月,公路项目持续推进,新修一组八组组级公路,六组七组至村办公室公路共3.1千米,启动整村7.62千米环形公路硬化工程。
启动6、7、8组安全饮水工程,一管清水进农家。
“房内院外干净了,住着是要舒服些”五组张竞坐在洁净的院坝里悠闲地吐出一口土烟雾。
2018年3月,为提高村民环境保护意识,改善农村居住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尖刀班决定在全村开展“清洁家园·爱我维峰”评比活动,带领村民对房前屋后垃圾、杂草进行清理归桶,将柴禾、农具等进行归类集中存放,定期打扫室内蜘蛛网、扬尘,收拾整理厨具、换季衣服、床铺等,持续保持干净整洁。
对综合评比出的40户清洁家园户发放被盖、毛巾、脸盆等物资以鼓励带动其他村民积极参与。
“我脱贫·我光荣”评比活动中,张世来、张竞、方群碧等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向尖刀班递交自愿脱贫申请。
聚力产业,铺就脱贫致富路
“我种了2.4亩山桐子,还栽有李子、花椒、青钱柳,你看去年栽的这棵山桐子就已经挂果了”五组张书云正在给山桐子除草。
去年以来,市林业局根据维峰村常住人口少、土地荒废严重的现状,结合该村地理特点和气候条件,以农民长效增收为核心,充分考虑村支两委意见和贫困户意愿,决定在减少种植传统农作物的基础上调整产业结构,引入市场主体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林和药材。
市场主体最大限度让利于民,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利川市恒君专业合作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采取流转荒田荒土方式连片种植花椒,农民每年每亩可得租金400元,还可在专业合作社就近务工获得70元/天的收入。合作社每年按土地租金标准的10%一次性支付给维峰村,增加了集体经济。湖北旭舟林农科技有限公司栽植的山桐子,按“613”模式比例分成。
据统计,维峰村连片栽植花椒940亩、青钱柳175.6亩、山桐子158.9亩、李子64亩,按照新一轮退耕还林的条件,验收合格予以退耕补助。
因地发展的品种三年后即可收益,贫困户通过就近务工、补助增加收入的同时更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用产业帮助困难农民拔穷根、扎富根,逐步拓宽富绿惠民增收脱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