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谋道杨大姐,离开锅瓢盆竟然腰酸背疼?

11-13 10:00  

陶鹏 指间利川 昨天

谋道街上就有这样一位大姐,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了坚守初心的真正含义,她便是杨冬琼,但凡认识她的人无不为之点赞。

没有三尺讲台,也要努力绽放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杨冬琼的父亲从教育战线上退了下来。按照当时的政策,年纪轻轻的杨冬琼便接班进入了教育系统。

想到自己年龄小,又没有教学经验,杨冬琼便主动请缨,到厨房去做了一名专职炊事员。谁知她这一干就是三十多年,直到退休都没有撇下手中的勺子。

工作伊始,杨冬琼被分到了条件十分艰苦的铜锣关中学。铜锣关地处高山之巅,又兼地势开阔,一到冬天寒风便刮得两耳生疼。上班之初,最让杨冬琼头疼的生发煤火,由于没有经验,头天晚上封闭好的蒸饭炉火常常在半夜里就自然熄灭,第二天早晨不得不重新生火蒸饭。为了不耽误师生们的早餐,杨冬琼每天就提前一个多小时起床生火蒸饭,直到将生火和封火技术运用得炉火纯青。

那些年,学校都是实行单休制度。学生们都是周六回家,周日又背着咸菜大米来到学校。有一年,周日学生从家里出发时还天气晴朗,没想到当晚的天气骤变,气温也随之大幅下降。一早起床,杨冬琼发现晾在走廊上那件自己亲手所织的毛衣不翼而飞,这令她十分心疼,因为那是她辛苦熬更守夜织出来的。

当天中午,一学生打饭时见到杨冬琼便躲躲闪闪。她仔细一看,原来那名学生身上所穿的毛衣正是自己丢失的那一件。趁着没人,杨冬琼把他叫到饭堂角落里轻言细语地询问。这名学生很快就承认因为天气突变,自己又没带多的衣物,在感到寒冷难耐时便顺手将晾在走廊里的毛衣拿来穿上。听到这里,杨冬琼心里一酸。这名学生当即就要把毛衣脱下来,杨冬琼却怎么也不同意,坚持让他穿到下个星期再归还。并强调此事只能他们两人知道,这名学生当场就掉下了眼泪。

从铜锣关中学到谋道初中再到镇中心学校退休,杨冬琼一共在三所学校工作过。无论走到哪里,她始终与人为善,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厨艺,只为让同事和同学们吃得更香更健康。

在谋道镇中心学校,每天吃饭时,单位职工刚好围成一桌。但增加客人是常有的事,每次增加客人,杨冬琼都主动让座,到厨房里吃饭。此外,临时做饭也是常有的事。有一次,一个工作组下乡之前告知不回来吃饭,可晌午一过,工作人员又全部空腹回来。闻知这一信息,杨冬琼二话没说立即出去买菜,结果,那一餐饭前前后后做了三次。

最让人佩服的是,工作三十多年,杨冬琼从未因为私事而请过一天假。与锅碗瓢盆打了几十年交道,一般人都会觉得腻,但杨冬琼不一样,三十多年的工作让她爱上了厨师这一行。今年三月刚一退休,杨冬琼立刻又去苏马荡找了一份厨师的工作。家人和朋友们都劝她好好休息一下,她却笑着说:“我这个人忙惯了,一闲下来浑身都会酸疼”。

爱你所爱,无问西东

杨冬琼的丈夫罗洪旺如今是谋道小学的副校长,两人结婚已有二十七年。常言道:舌头和牙齿都有磕碰的时候,夫妻有吵有闹才是最真实的婚姻生活。可杨冬琼夫妻俩这二十多年里一路走来,硬是没有拌过一次嘴,吵过一次架,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相敬如宾的真谛。

其实,年轻时候的罗洪旺老师是个有名的急性子,但杨冬琼却用自己无尽的温柔和贤淑彻底改变了丈夫。工作之余,她便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让一家老小对温暖之家无比依恋。对家人如此,对同事和乡邻也毫不例外,人们都称赞杨冬琼是老少合三辈。

最让人感动的是杨冬琼对双方父母的孝敬。结婚后,只要周末无要紧事情,她便带上老人最喜欢吃的水果和营养品,和丈夫一起回到老家去看望他们。锅头灶末,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婆媳俩一起烧饭干活的身影。那种其乐融融的场面不知羡煞了多少旁人。

俗话说得好,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杨冬琼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写了这句话。2006年,善良热心的婆婆不幸患上了肺癌,这个消息对于全家人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她们家虽然有弟兄妯娌三对,却都在不同的地方上班,丈夫也在十多公里之外的长坪小学教书,很难长期在家照顾。考虑到这些实际情况,杨冬琼便主动揽下了照顾婆婆的重任。每天在学校做饭、收拾完毕之后,她便一路小跑着回家为婆婆做上可口的饭菜再送到医院,守着婆婆吃完饭又做一些常规护理。

这一坚持就是整整三个月,杨冬琼累得人都瘦了一圈,但她没有一句怨言。哥哥嫂嫂和丈夫对她充满了愧疚和怜爱之情。弥留之际,婆婆抓住杨冬琼的手久久都不松开,虽然无法用言语表达,但所有人都知道,这是老人对儿媳和全家人的依恋和不舍。

三年后,公公又生病入院。随之又因为病情加重而瘫痪在床。这一次,又是杨冬琼主动提出照顾公公。为老人洗衣做饭,擦拭身体,洗床单洗被子,又是整整三个月,她一直把老人服侍到离世后才得以休息。

育人和助人路上,没有彼此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罗洪旺从利川师范毕业后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在这三十多年里,他辗转在全镇六所乡村小学任教,除了桃李遍地,教学经验丰富、成绩突出的罗老师还指导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教师成长。近年来,罗老师组织和管理实施的课题近10个,他指导的6位老师曾代表谋道出去参赛,并获得了大奖。如今,这些年轻人都不喊他罗校长,而是亲切地称他为“师父”。

今年年初,罗洪旺老师主动挑起精准扶贫的重任,担任谋道希望小学驻光明社区尖刀班班长。光明社区地处苏马荡腹地,人口众多,社情复杂。来此地扶贫,绝对是一项充满挑战性工作。

善于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罗洪旺老师深知,唯有用诚挚之心和成效之行,才能赢得村民的信任和支持,相应的工作也才能顺利地展开。于是,他带领尖刀班的所有成员,和社区两委的工作人员团结协作,经常进村入户去走访民情,了解群众所需。通过调研会和坝坝会等形势来宣传精准扶贫政策和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在上级的悉心指导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光明社区的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

对待女儿,有一股“狠”劲

罗洪旺与杨冬琼膝下只有一女,虽然百般疼爱,但却严厉有加,甚至说得上有些“苛刻”。

从孩子懂事开始,夫妻俩就教育女儿要学会独立,锻炼女儿生活自理。小时候,女儿不太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当看到母亲对病中的爷爷奶奶照顾得无微不至,而对自己却那么严格,孩子心里也曾生出过不满之情。

女儿考上大学报到的那一天,夫妻俩因为学校也已开学,都没有去送,而是安排和一顺路的熟人同行。毕业后,这个懂事的孩子又通过自身努力考上了重庆奉节某单位公务员。一路走来,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父母对子女严格要求、宽严并济的教育方式才是最负责任的爱,它会让人受益一生。

是啊,有爱的家庭不但让自家人生活得快乐幸福,还会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是当下流行的一段励志话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初心

守住某个阶段的初心倒也不难

但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就绝非易事

编辑|瞿琪   审核|吴向海   审签|傅小棠 

             业务合作:0718-721133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