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川网 全媒记者 冉春平
“去年种植的30多亩大黄,预计明年可实现30来万元的收入,明年我还要种上20几亩。”11月13日,刚出售大黄收入3万多元的元堡乡复兴村村民徐远宽谋划着来年的生产。
4年前,缺支柱产业、家庭负担重的徐远宽是典型的贫困户,他家里有6口人,84岁高龄的父亲,因智力缺陷导致重度残疾的弟弟和两个年幼的子女都需要他的照顾。
其实,元堡乡包括复兴村在内的“高山”区,气候常年温和湿润,以马蹄大黄、贝母、地乌为代表的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其中大黄产量高,品质优。
但受地域交通条件限制和市场影响,村民们手里捧着“宝贝”依然过着贫穷的日子。2014年,复兴村贫困人口占村总人口数的一半多,贫困发生率为50.9%。
为了走出困境,乡政府、村集体、农户没少想办法。
“我也出去打过工,但收入除去一家大小的开支所剩无几。”徐远宽和其他乡邻一样加入过打工潮,但致富愿望没能实现。
“为了增收,村里引导村民们发展过许多产业。”复兴村书记邓荣富介绍,为了找到一条致富路,村民们没少“折腾”,包菜、葵花、萝卜、四季豆等都种过,结果事与愿违。
近年来,利川市委、市政府以努力建成湖北省特色产业增长极核心板块为根本目标,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兴市战略,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种植、精细化加工、科技化研发、品牌化营销”的思路,全力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全地域、全要素、全产业链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支撑。
聚力谋划,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思路,元堡乡依托自身发展优势和特点,把中药材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主导产业来抓。
元堡乡复兴村、毛针村、朝阳村等依托地理优势打造大黄产业基地,元堡勤隆中药材专业合作社、金土源林药种业有限公司等一批新兴市场主体涌现出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了一大批贫困户脱贫致富,徐远宽是其中之一。
村民徐远宽(左)查看大黄长势
2015年,他贷了5万元扶贫款用于发展大黄。经过几年发展,徐远宽发展马蹄大黄30亩,大黄的生长期为3年,今年,他收入3万多元,加上其他药材收入,他赚了近10万元,不仅摘掉了“穷帽”,还被评为全市2018年度“脱贫之星”。
村书记邓荣富介绍:农户这几年的收入很可观,贫困户收入几乎都达到7000元以上,村户均收入达9441元。
目前,元堡乡已发展大黄、黄精、贝母、地乌、党参等中药材,总面积达2.52万亩,并初步形成了“一高一低”的产业发展格局。
该乡着力建设中药材全产业链,同时加大对重点龙头企业的培育,在红椿安置点投入300万元建设马蹄大黄精加工厂。元堡乡金土源林药种业有限公司与元堡乡党委、政府一道力争将复兴村建设的“华中珍稀药谷百草源”打造成全国第一家以药业养生食材产业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景区”。
元堡勤隆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与云南白药、太极制药集团,贵州省中药材公司等签订了长期订单合同,建立了“直通车”销售渠道。同时与安徽亳州、河北安国等中药材专业市场建立了营销业务。目前已成为全州马蹄大黄外销的最大市场主体,年销售大黄5000吨以上。
“三分地大黄,给一万多元,我不卖。”大黄变“金饽饽”,徐远宽增收正得意,搭乘产业快车,一大批贫困户跟他一样,踏上了致富“黄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