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川网 全媒记者 李锟
城南新区一角 牟联文 摄
城南新区,清江之滨,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城市沿江景观带,杨柳依依,绿草如茵,休闲市民络绎不绝;道路交通四通八达,城区四季鲜花盛开,百姓生活安居乐业……如今,走在利川,让人真正体验到“人在城中走,如在画中游”。
从高速开通到动车通行,从坝漆、黄连、莼菜之乡到风电起航,从优秀旅游城市到文化先进县市,改革开放40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克难攻坚、真抓实干,开启改革发展新局面,市域生产总值由2.5亿元增长到114亿元。
特色产业方兴未艾
茶园 李启明 摄
利川有水田30万亩,素有“银利川”的美誉。
作为全州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市,40年来,利川市致力农业产业发展,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特色产业长足发展,蔬菜、茶叶、林果等种植面积达历史最高水平,农田建设、村级公路、农村饮水、农村能源等基础设施全面改善,累计脱贫40余万人。
近年来,利川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一大批新能量注入传统农业,标准化生产、新型农机大行其道,积极探索“莼渔共生”“稻渔共生”等特色产业发展新模式,茶叶产业从无到优、高山蔬菜从多到精、药材品种从薄到厚、特色基地从弱到强,全市特色作物基地总面积达到158万亩,农民人均特色产业面积达2亩,基本形成了乡乡有特色产业、村村有特色板块、户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格局。
工业发展重点突破
风车森林 熊亮 摄
利川地处武陵山腹地,过去因交通不便,发展滞后,工业以烟叶为主、小加工业为辅,门类齐全,但总量偏小。利川市多方探索,重点突破,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能源工业、生态旅游、特色农业等支柱产业,市域经济综合实力全省排名大幅提升。
近年来,利川实施“一区多园”发展战略,依托资源优势,围绕“一谷两基地三示范区四大产业集群”建设目标,加快建设生态文化旅游、硒食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清洁能源、信息物流、大健康等六大产业链,着力推进硒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建设,涌现出五洲牧业、山江农业等一批现代企业,成为引领全市工业发展的“头雁”。
城市建管提档升级
滨江路一角
利川市抢抓机遇,整合资源,加快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截至目前,城区建成面积达20平方公里,较30年前扩大5倍。
1985年,都亭镇总体规划出炉。在此基础上,三次修编,于1999年编制《利川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发展定位为鄂西南经济区重要门户和恩施州副中心之一,并获省政府批复,为后续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
利川市按照“改造旧城、拓展新区、整治环境、美化清江、完善功能、集聚产业”的城市发展战略,以规划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先后实施110多个城市基础设施重点项目,长达15.7公里的城市新主轴线南环大道及延伸工程全线贯通,24个老城改造项目和一批城市交通重点项目相继竣工,中等规模城市骨架基本拉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魅力逐步彰显。
积极探索城市管理模式,在全州率先推行建管(规)分离,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城市管理体系,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该市先后成立城市管理局和城市管理执法局,一个机构、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创新推出“9+1”综合执法模式,由城管执法部门行使市政设施、城市环境保护、城区工商行政、公安交通等法律法规规定的部分行政处罚权,城市管理“九龙治水”的局面得以改观。
全域旅游步履铿锵
腾龙洞风景区 游客等待换乘 牟联文 摄
利川旅游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1985年6月,腾龙洞旅游资源探险考察,拉开利川旅游开发大幕。该市加大旅游资源普查力度,为后续景区开发奠定基础。随着《利川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利川市生态旅游项目总体规划》先后通过评审,利川旅游开发步入快车道。
近年来,利川抢抓“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机遇,实施“旅游强市”战略,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崛起了龙船水乡、苏马荡、大水井、傩王谷等一批知名景区。加大规划力度,打造溶洞品牌、山寨品牌、大健康和民宿品牌,全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力发展民宿旅游,仅每年暑期就接待游客数十万人次。先后举办“山马赛”、“硒”游利川、“大V”看利川等大型文体娱乐活动,承办湖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大型活动,多次组团到武汉、重庆等城市推介民宿旅游,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利川市累计接待游客1447.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2.1亿元,旅游成为该市重要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