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一座什么样的施州古城?

12-12 20:02  

□ 孙福民

施州古城,是恩施人灵魂深处的皈依地;重建施州古城,是恩施人多年的梦想。

巴山万重入蜀境,夷水千回接楚天。恩施历来为古巴人聚居地,公元260年建沙渠县,公元573年置施州,南宋时期依山靠水筑土为城,明清时期扩容修缮,终成形制脉络“方正端庄”的施州古城,抗战时期为湖北省省会,建国后为恩施专署、州府所在地,1991年被省政府公布为湖北省九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因历史原因,施州古城留存极少,基本上已经是一个现代的、但又相对落后的城市片区,呈现出历史遗迹碎片化、历史街区现代化、片区建筑脸谱化的问题。

重建施州古城,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无论是规划难度、房屋拆迁量、投资额度,在州城建设项目中都是超历史的。在重建过程中如何接驳历史脉络、再现风貌、激活产业、聚集人气,重塑历史文化名城形象,打造恩施旅游新名片,值得认真研究。

施州古城建设要“古”起来。打造施州古城,必须按照施州古城的原有格局,在空间布局、街区布置、建筑特色、城市功能方面追寻地域、历史和文化的本底,尽可能地再现施州古城历史风貌。

首先是格局再现,按照施州古城格局全面恢复城墙,东侧因格局变化无法恢复的,可移址另建或改成文化墙;恢复古城迎恩门(东门)、朝阳门(南门)、金华门(西门)、拱辰门(北门)四个大门;古城空间布局尽量按照原有图纸进行规划。

其次是恢复街区,对风貌保存较好的西后街片区、和平街片区、城乡街片区进行全面恢复;打造从纪念碑到抗战展览馆一线的古城景观轴;重建仁德坊、永宁坊街区;将改造难度大的街区因地制宜改造成以文化体验为主的文创、商业步行街区。

然后是修复文物点。对保存较完好的文物保护单位和单体文物点进行全面修复,包括武圣宫、文昌祠、洗马池、白衣庵、纪念碑、周家石门老屋、饶应祺故居、城隍庙、国民党电话班等;对标志性遗址进行重建,包括问月亭、六角亭、张王庙、吉王祠、天后宫等。

最后是保持风貌,新恢复的标志性建筑必须保持原有风格;新建建筑必须按照本土、本民族建筑原汁原味地进行复建;对拆迁难度太大的现代建筑进行“穿衣戴帽”,确保施州古城建筑风格的一致性。

施州古城要“绿”起来。施州古城在生态布局上,要从环境美学的角度,充分利用背靠山地、伴江而生的极佳地势格局,做足山水文章,形成依山而建、因江而美的古城地理特色。要打造景观绿地,充分利用现有绿地规划建设挂榜岩、摩天岭历史文化主题公园,打造南门湿地公园,建设城墙景观带;依托摩天岭、象牙山、鳌脊山等自然山体以及清江、高桥河、高井河和芭蕉河三条自然水系,打造环城游览绿带。要进行生态修复,对规划范围内丹霞地貌和遭到破坏的山体进行生态修复;对古城墙沿线绿地进行生态修复;在古城密不透风的建筑格局中打穿生态空间,进行生态修补。要实施“大树进城”战略,后期绿化应尽可能栽植大树、古树,增强古城的生态历史感。

施州古城要“活”起来。施州古城投资巨大,打造施州古城必须把投资回收作为核心问题加以考虑,不能把古城做成一座门可罗雀的“死城”,要让古城“活”起来。首先要打造“旅游古城”,从旅游的视角高端策划,大胆创意,做活项目,充分发掘施州古城的核心吸引力和卖点。

施州古城不能只是一大片复制的古建筑,要以鲜活的项目作支撑,只有大胆的策划和具备足够创意的项目才能吸引游客。其次要打造观光景点,将摩天岭、挂榜岩、南门湿地公园打造成旅游观光景点,并与滨江景观带一起形成古城生态旅游线路。然后要注重打造文化游览线路,既要将古城内著名文物点串联起来,打造古城文化旅游线路,又要让古城主要街区形成文化体验线路。最后要增强旅游体验感,对恩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充分挖掘、整理,形成文化产品,进行精心包装后在古城进行生动演绎;将恩施民间绝活、名吃市场化,让游客在古城游览过程中增强体验感;在非历史街区引入能够充分吸引游客的现代文创项目,强化文化趣味体验。

施州古城要“融”进来。首先是城市融合,恩施古城不是孤立的,在城市功能分区、交通骨架、空间布局上充分考虑与州城的全面融合。其次是宜居融合,古城打造要充分考虑与居民生活的融合,对片区内医院及规模不大的学校等与居民息息相关的设施应予以保留。最后是旅游要素融合,将施州古城打造成全域旅游片区,必须充分考虑古城的吃、住、行、游、购、娱的全要素融合,同时增加旅游休息区、旅游厕所,制作系统、规范的旅游标识标牌。

施州古城要“立”起来。施州古城不仅仅要恢复湖北省九大“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更要有底气与丽江、凤凰古城争高下,通过大力宣传营销,在市场中树立起中国旅游名城的地位。如果无法在旅游市场上成功树立品牌,施州古城的打造就是失败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