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大攻坚】村民变股民 谋道响水村大变样

06-18 16:09  

2019-06-14  李浩然

中国利川网讯(通讯员 李浩然)初夏时节,走进利川市谋道镇响水村,只见连片的桃子、李子树硕果飘香,响水洞下的水塘里,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嬉戏,整治后的河道水清河秀。贫困户住进了漂亮的楼房。谈到如今的生活,百姓欢喜地说:“如今生活变了样。”

谈起现在的生产生活,贫困户陈发科笑呵呵地说:“过去在田里天天拖着泥腿子,就知道种庄稼;现在虽然还是与土地打交道,但是干的活不一样了,田间管理,按时上下班,生活非常有规律。”

响水村,位于谋道镇东南部,人口不足500人,贫困户数近半。

“无产业、无卫生室、无学校……村民怎么脱贫?”2016年市工商局驻村工作人员进村时,心里都在犯嘀咕。

究竟响水村能致富的产业是什么? 工作队一班人积极引导各方面力量参与产业扶贫,从产业选择,到土地集约化,再到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定位,已经探索出了一条精准扶贫、农旅融合发展新路子。不等不靠,说干就干,先行先试土地集约连片经营,村民积极入股。而今,农民变股民,土地变资本,现金变股金,工作队探索出“4+1+X”精准扶贫模式(即4个专业合作社抱团成立1个公司,公司分成若干块基地和区域带动更多的群众脱贫致富)已经逐步开花结果。

“时间到了就有钱,像拿工资。”两年前,姚安林积极响应村里号召,将自家6亩土地入股到村里引进的公司,成了股东。按照1亩80元每年的土地流转费计算,姚安林每年可领取480元的直接收益。除此之外,村民还可就近打工获得劳动收入,公司还将每年纯收入的10%分配给村民。

农民变股民,土地变资本,现金变股金。两年来,湖北飞泉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经集约村民闲置土地1000亩,村民入股现金23户56.4万元,入股土地230亩,占集约土地比例23%,常年提供就业岗位50个。

“一共是39户,7.2万元。”6月14日,公司负责人姚富强在电脑前算起了账,一季度公司为响水村39户股民发工资7.2万元,其中在公司领到工资的贫困户股东就有16户。两年来,公司直接带动该村58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今年利川市场监管局接过接力棒,帮助响水村脱贫致富。鼓励公司从山东引进了一批桃树苗,有6月熟的“突围”,7月熟的“川岛”,中秋熟的“秋彤”和国庆前后熟的“映霜红”。“错峰上市,才可卖个好价钱。”湖北飞泉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姚银成说。

经过调研,引进青脆李、翠红李两个品种来种植。如今,所有果树均已整体挂果,李子最低亩产2500斤,按最低价5元计算,500亩可实现产值625万元;400亩桃树,亩产最低5000斤,按均价1.5元计算,也有300万元产值。

正对着响水洞瀑布的一片开阔地,成为养生态鱼的首选区域。“这里水质好,附近的苏马荡旅游区消费群体又庞大,公司让我在这养生态鱼,渔旅结合。”公司下属的一合作社负责人姚安平介绍。

2015年,响水村四组贫困户姚安平回乡经营鱼塘,两年就脱贫,被谋道镇评为“脱贫之星”。谈起自己的创业经历,他最感谢的是余家斌。

响水村距谋道集镇十余公里,交通便利,山清水秀,按照长短结合的模式,村里适宜发展生态种植、养殖业,据现在驻村的第一书记宋太吉介绍。“安平,村里水质这么好,为什么不养生态鱼呢?”得知姚安平有过养鱼的经验,尖刀班成员建议他回乡经营鱼塘,“依托苏马荡庞大的消费群体,还可以吸引游客前来垂钓观光。”

可没钱怎么办呢?“贷款,我担保。”为消除姚安平的焦虑,第二天余家斌就带着他到利川跑手续,不多久30万元的贷款顺利批下。买鱼苗、流转土地、成立家庭农场,姚安平的20亩鱼塘就这样办了起来。

天有不测风云。2016年6月30日,一场大雨将鱼塘冲垮,姚安平直接损失10多万元。遭受如此损失,一段时间姚安平都吃不下饭了。“大家一起想办法。”尖刀班成员一边捐款一边鼓励他树立信心。修鱼塘、补鱼苗,姚安平重整旗鼓。当年一个多月时间1.5万公斤鱼被抢购一空。眼下,姚安平经营的鱼塘步入正轨,前来垂钓、观光游客众多,一年可创收5万余元。

“依托优势,把响水村打造成为一个集观光、采摘、休闲等于一体的农旅融合旅游目的地”市场监管局驻村工作队一班人心里有一个伟大的梦想:把响水村打造成为一个3A级景区。

(责任副总编:傅小棠  责任编辑:冉春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