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情·奋斗者】田云奇:劈山凿路 开山种茶 终让家乡旧貌换新颜

07-02 20:23  

田云奇(左)跟村民一起摘茶

中国利川网讯(全媒记者 颜晓倩)阳光晴好,毛坝镇楠木村的茶园在阳光下长势正好,茶农穿梭其间,忙着采摘茶叶,村书记田云奇站在一旁,不时与茶农们交流采茶经验。

楠木村家家户户都种茶,种的还不是普通茶,而是高端茶“冷后浑”。2018年,中印首脑武汉非正式会晤东湖茶叙时,“利川红”茶为世人瞩目,经人民日报官微报道后,一夜刷屏,走俏全国。

楠木村是高端茶“冷后浑”母本园所在地,目前,毛坝镇“冷后浑”茶园的茶苗绝大多数就源自这里。但甚少有人知道,曾经的楠木村村民都不愿意种植“冷后浑”,全村曾仅剩4亩“冷后浑”。                    

楠木村地处毛坝镇的东北部,由于地势原因,四周全是峡谷和悬崖峭壁。因为交通不便,便于自然隔离,这里还曾是恩施州其中一个麻风病院的旧址。

曾经的羊肠小道

多年来,楠木村村民进出只能靠几条十分陡峭的羊肠小道,山外的生产生活资料难以运进去,山里的农副产品也难以送出来,不仅生产生活极为不便,也是该村长期贫困的痛点所在。最为贫困的时候,不少村民甚至只能以偷盗为生。

2000年,在外打拼小有积蓄的田云奇回到家乡,看到不少儿时伙伴生活穷困,一些伙伴甚至因偷盗入狱,他便下决心一定要改变家乡贫穷的面貌。

要带领村民发展产业,但首要的是要修路!田云奇决定先把村里的公路修通,这样才有发展产业的可能性。

2003年,由他自费出钱请炮工、买炸材,村民出力,田云奇开始带领村民修建楠木村1组的公路。由于施工难度大,人力修建进度太慢,这条路修了三年都没能修通。

“我无论如何,硬是要把这个路修通!”虽然困难重重,但田云奇下了决心,一定要把路修通。

考虑到光靠人工挖路胚进度太慢,田云奇组织了30户人家每户出资500元,剩下的空缺由他填补。就这样,一台大型挖掘机开进了悬崖上的楠木村。有了挖掘机的帮助,村民们更有干劲了。终于,2006年底,楠木村的第一条公路修通了!

修通1组的路只是开始。2011年,田云奇当选为村支书后,立志修通全村道路。

天堑变通途.

修路最大的难题是资金,于是,他个人出资17万元,向本村在外成功人士集资11万元,再由村民出一部分。3年后,通到每户村民家门口的34.5公里简易道路修通,现在,楠木村的道路已是组组通、户户通。

“以前路还没通的时候,赶集进出都不方便,后来书记带动我们把路修通了,现在都是水泥路硬化到位了,方便多了。”涂显成是楠木村3组村民,也是当年参与修路的村民之一,在他看来,路能修通,田云奇操了不少心。

路通到了家门口,村民们都高兴极了,田云奇比他们更高兴,因为他知道:路通了!产业发展有希望了!村民增收致富有盼头了!

别看如今楠木村的茶叶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其实在这之前,田云奇也走过弯路。

他种过板蓝根,但没想到隔年行情突变,板蓝根价格猛跌,不仅没赚钱,反倒赔了不少钱;他发展过经济苗木,但遇上政策变化,也没能赚到钱。

后来,经过多方咨询,联系毛坝镇素有种茶的传统,田云奇决定还是发展茶叶。但这次,他瞄准的是高端茶“冷后浑”。

茶园风光

2004年,田云奇从当地农技部门买来两万多株“冷后浑”茶苗,连同其他品种一共植造了8亩多茶园。“冷后浑”虽然茶质优异,但产量很低。所以一开始村民们都不愿种植,为了降低村民收益减损的风险,田云奇把茶苗低价或无偿发给村民种植,村民们这才慢慢放下心来。

11组村民莫益彦家有12亩土地,以前这些地里全都种的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只够温饱,现在这些地里全都种上了“冷后浑”,每年收入能有5万元。

“以前喊我们种茶叶的时候,我们都担心土里都种茶不种粮食,吃饭的问题怎么解决?后来村干部、党员一直来宣传、动员,终于把村里的产业结构调整了。现在村民收入可观了,可以拿钱买米让人送到家门口来,不愁没有饭吃!只要茶叶种好了,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莫益言和女儿在自家茶园里一边采茶一边感慨。

如今,楠木村家家户户都种有“冷后浑”,每年每亩茶可获收益20000余元。全村更是在2016年就成功实现整体脱贫。

“近年来,我们楠木村坚持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发挥基层党支部和尖刀班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发展茶叶产业,特别是高端茶‘冷后浑’为主,为老百姓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为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带领全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田云奇终于完成了他当初的心愿。

作为一名党员,心中时刻牵挂着百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田云奇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将道路修到了村民家门口,将茶叶青山变成了“金山”,实现了楠木村的旧貌换新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