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种庄稼,上工地,照顾重病的父亲和智障的哥哥,供孩子读完大学……

07-24 15:24  

李锟 指间利川 今天

“她勤快,做活路厉害得很,又贤惠,把一家老老小小照顾得很周到!”在利川市忠路镇东风村七组,提起覃凤云,乡邻们啧啧称赞。

种庄稼,上工地,照顾重病的父亲和智障的哥哥,供孩子读完大学……30年来,覃凤云用勤劳、善良撑起这个家。

敬老爱亲,是缘分也是责任

“做亲人只有今生没有来世,有缘成为亲人,我就有责任把他们照顾好。”覃凤云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这句话。

覃凤云的丈夫杜其军5岁时,母亲早逝,父亲杜堂一个人辛辛苦苦把5个孩子养育成人。

5年前,父亲杜堂患前列腺增生,之后去医院做了尿道改道手术,现在每个月都要换几次改道管。

二哥杜其兴今年57岁,小时候因患脑膜炎留下后遗症,造成智力二级残疾,一直跟随覃凤云夫妇生活。

2017年,因为重病的父亲和智障的二哥,覃凤云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几十年来,覃凤云将父亲和二哥照顾得很好。村民都说,这个女人孝顺老人、护理哥哥,耐得烦,不简单。

“他(丈夫)出门打工去哒,公公有病,二哥残疾,我虽然是个女人家,也得把这个家撑起。”

“从嫁给他的时候就知道他的负担重,照顾老人和哥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覃凤云说,这么多年来,看到村里很多人外出打工挣钱,有的翻新了老房子,有的在县城买了新房,可是家里亲人需要照顾,只能选择留下。

去年,父亲杜堂三次住院,每次住院费都高达几千元,“父亲和二哥都享受低保待遇,医药费可以报销很大一部分。”覃凤云说,现在政策好,为我们减轻了不少负担。

“帮扶干部给我们说过好几次,可以将二哥送往镇福利院,我们的负担也轻一些。如果去福利院,隔得远,难得见上一面,我们不忍心送他去。”覃凤云说。

“现在,女儿已经成家,儿子也参加工作了,好日子应该快来了。”覃凤云笑着说。儿子杜觅今年大学毕业,在山东一家大型国企上班。

勤劳为本,脱贫路上奋发有为

“别看她身材瘦小,几十年来为了一家人的生活,除了种庄稼,还经常在外面下苦力、干重活!”7月20日,提起妻子覃凤云,杜其军满是愧疚。

“我娘家在沙溪乡荷花村,和东风村隔着一座山。1989年嫁到杜家,当时就住在一个既小又破旧的老木房子里。” 覃凤云回忆起刚结婚那会儿的艰苦生活。

结婚不久,覃凤云夫妇便寻思着盖大点的房子。三间木瓦房,一盖就是7年!

“准备盖房子的时候身上只有100元钱!”1994年,覃凤云夫妇开始修房子,自家山林的木料不够用,就找左邻右舍借;没有钱付工人工资,覃凤云就跑回娘家借来300元……

直到2001年,三间木瓦房总算是盖好了。

“盖好一间先住着,然后又慢慢想办法盖另一间。”覃凤云说,盖房子那几年特别辛苦,刚开始工人工资一天只要3元,到三间木瓦房都盖好时,工人工资涨到了20元一天。

三间房子盖好了,家里欠下一大笔债务。平时家里的收入主要靠种庄稼和杜其军打零工。为了增加收入,覃凤云也开始在村里揽体力活。

2012年,陈家坪到东风村6公里多的村级路实施硬化,40多岁的覃凤云加入施工队,负责将倒在路面的混凝土掏平,这一掏就是两三个月。炎炎烈日下,一个女人在一帮以男人为主的施工队伍中格外显眼。村民们佩服她,这么苦的体力活,一个女人家真是不容易。每天早上5点多钟,覃凤云便起床给一家人做早饭,然后走上几公里来到工地,开始一天的工作,晚上七八点回家给一家人准备晚饭。

今年3月,覃凤云又应聘上村里的保洁员,每个月有710元的收入。

上半年,村里搞危房改造,覃凤云也跟着上房捡瓦。“我主要就是爬上房顶,将破旧的瓦片捡下来,再将新瓦片铺上去。”覃凤云说。

丈夫杜其军时常在周边建筑工地打工,贴补家用,经常不在家,照顾家人的重担便落到了覃凤云身上。

“持家没得巧,就是要勤快。勤快是本分,也是脱贫致富的希望。”覃凤云说。

村子大变样,致富路上勇向前

覃凤云不仅勤扒苦做、敬老爱亲,还是村里出了名的热心肠,乡邻有事情找到她,她必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现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里不整无事酒,乡风文明变化大。乡邻正常的婚丧嫁娶,我负责后厨,杜其军负责招呼客人。”覃凤云说,村里年轻人大多都外出打工创业,留在家里的多是老人、小孩。我们夫妻二人趁还干得动,只要乡邻有事情,都会主动帮忙。

“现在政策好,村民得到的实惠多。你看,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自来水进屋了,危房改好了,网络也全覆盖了,厕所比以前干净不少……自从市纪委派来‘尖刀班’,村里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和社会风气都有了很大变化。”村纪检委员邹豪介绍,“覃凤云两口子在村里很受尊敬,也是因为他们做得好,成为全村乡风文明的带头人。”

“还要感谢结对帮扶我们家的市纪委干部周兵来。他经常来家里嘘寒问暖,为我们宣传、落实扶贫政策,帮我们制订脱贫计划。”覃凤云格外感激利川市纪委驻东风村“尖刀班”。在“尖刀班”带动下,覃凤云家新发展了花椒、辣椒等脱贫产业。

“政策虽然好,天上也不会掉馅饼,等靠要的思想要不得。我们要感恩党的好政策、好干部,靠自己的双手把日子过好,早日摘掉贫困帽子。”目前,覃凤云家种植了3亩水稻、3亩玉米,还喂了3头肥猪,加上新发展的花椒、辣椒产业,脱贫致富指日可待。

编辑|向俊锦 审核|冉春平   审签|傅小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