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大攻坚】清水进农家 ——州民政局驻文斗乡大坳村工作队破解饮水难题

08-07 17:04  

中国利川网 全媒记者 李锟 通讯员 张宇双 欧明阳

“天干下河挑,下雨沟里舀。脸盆水下锅,屋檐水洗脚。”曾经,利川市文斗乡大坳村村民这样形容当地缺水情况。如今的大坳村,清水进农家,榨菜、茶叶等产业乘势而上,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

巨变离不开州民政局的倾力帮扶。该局着力破解大坳村饮水难题,书写着一曲结对帮扶凯歌。

“尺子书记”向缺水开战

位于郁江东岸的大坳村距文斗乡集镇41公里。2016年前的大坳村,交通闭塞,饮水困难,集体经济为零,基础设施落后。

大坳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虽处郁江边,却是一个严重缺水的村,大部分小组没有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望天而收,望江而渴,饮水困难成为全村长久的难题。

到郁江挑水,往返两个半小时,对村民来说,是一件苦事。

2017年2月,州民政局扶贫工作队进驻大坳村。

工作队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全村9个小组竟然有7个小组近780人存在不同程度饮水困难。

工作队进行了前期项目论证考察,拟定饮水项目规模,形成报告上报到文斗乡政府。2017年8月,13口水池、4口水窖,一一开建。

时任第一书记徐超每天拿着尺子、背着相机赶到施工现场,查看施工质量,督促施工进度。

“尺子用来测量钢筋大小、水池宽厚,相机留照便于督促进度。”徐超介绍道。因为一到施工现场就拿出尺子,以至于他被百姓称为“尺子书记”。

“尺子书记”的心血没有白费,水池、水窖修建稳步推进。

“尖刀班”破解水源难题

2018年2月,州民政局加大帮扶力量,扶贫工作队由原来的4人增加到9人。此时的扶贫工作队,与村支“两委”一起组成了大坳村“尖刀班”。

“尖刀班”对已建成水池进行全面排查,情况不容乐观,4口水池不能正常蓄水或蓄水量偏少。

为了弄清原因,“尖刀班”成员兵分四路进行走访调查。两天时间一一详细排查,终于弄清水池无法发挥作用的原因:因地处喀斯特地貌地区,水源发生变化,或流量变小,或干脆枯竭断流;或者水管直径偏小,淤泥堵塞。

水管直径偏小与淤泥堵塞很好解决,组织村民疏通管道、购买管材进行更换,但水源这一“根”上的问题不好办。

“尖刀班”成员纷纷提出解决办法:钻井取水,难度系数太高;从郁江抽水,成本不低;最经济的还是另找水源。

带着干粮和水,“尖刀班”与村民一道翻山越岭,3天时间终于在近3公里外的青岗坪村黄水溪山间找到了新的水源。大家马不停蹄,迅速购买管材,组织力量施工,5天时间就完成2500米水管铺设。

2018年5月,13口水池、4口水窖修建完毕,大坳村的饮水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对八组贫困户梁文素来说,饮水问题的解决,意义更是不同。53岁的他被类风湿病折磨多年,挑水已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今,到郁江挑水吃的辛苦已一去不复返。

“尖刀班”发现,2018年10月以来,有5口水池仍然不能发挥作用,其原因是季节性缺水导致水池无水可蓄。5个组61户、175人饮水问题存在隐患。

为解除隐患,“尖刀班”一月之内筹集资金8万元,7天时间在已建水池附近寻找到了5个水源地,组建施工队,用骡马、人力运送材料,开工一个月,共计42立方米的5口备用水池顺利建成。

清水进农家,百姓有盼头,大坳村产业发展乘势而上:榨菜种植面积达到300亩,茶叶种植突破1000亩。

如今,老百姓形象地比喻:“水龙头一摸,做饭洗菜就下锅。如是遇口渴,不用烧开也敢喝。” 

村民用上安全水

今年5月,利川市水利局到大坳村验收饮水安全项目,抽查的37户农户全部合格达标。

8月1日,四组组长余太平刚吃完早餐,就开始对本组的两口水池进行每月例行检查。

水池周边的垃圾和水池里面的杂物,是他清理的对象。9点钟,检查完毕,他开始忙乎自己的农活。

“一个季度还要给村支‘两委’和‘尖刀班’作一次检查汇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完善措施。”余太平介绍。

因为管护措施有力,责任到人,村里哪家哪户饮水出现问题了,能够依靠小组力量就能快速解决。

这样良好的局面,离不开“尖刀班”的谋划。“解决吃水是一方面,如何管护,同样不可或缺。“尖刀班”班长张平与“尖刀班”成员早早计划在前。

除了按照“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把水池管护交给村民小组,“尖刀班”还对全村17口统建水池水窖和5口备用水池实施建档管理,每口水池的容量、所处位置、覆盖农户均作详细登记,照片佐证,做到了一口水池一个档案。

不管是屋场会还是院子会、小组会、群众会,“尖刀班”逢会必讲用水、管水、护水的重要性,把护理好水源、管理好水池、饮用安全水变成每一位村民的自觉行动。

如今,大坳村民又说:“工作队到我村,公路就修通。危房全部改,水也管得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