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助推利川高质量发展

08-17 22:04  

□邱嵩

毕业十二年,一路风雨兼程,感受过深圳改革前沿的繁华、膜拜过西藏金融监管的神奇、品读过北京金融血脉的厚重。当我还沉醉在回到凉城利川的喜悦中,承蒙组织厚爱和信任,我从“这方凉水长青苔”的清江河畔来到“平地波涛挟风雨”的钱塘江,开展金融方面的挂职学习,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沉思半年萧山感悟,试想“折取一枝入城去,使人知道已春深”。结合萧山挂职所学、自己工作经历、利川现实需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思想,深入贯彻中共利川市委八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运用金融助推利川高质量发展。

守住脱贫成果 引导乡村振兴

为满足小微企业、基层群众金融需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 ,并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5〕74号)。助推利川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金融行业大有可为。

一是守住攻坚战成果。防止脱贫户返贫是利川工作的重中之重,可以参考“厦门模式”,配套运用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在大病保险的基础上增加补充医疗保险,防止脱贫户因病返贫;探索开展大灾保险、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引导保险机构提升保障水平,防止脱贫户因灾返贫;为增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抗风险能力,可以借鉴《浙江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保险试点方案》(浙民福〔2016〕45号)工作措施,提升社会兜底政策效果;争取政策支持开展综合保险试点,可以学习山东省潍坊经验,激活民政沉淀资金,促进保险在服务社会治理创新、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应对灾害事故风险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二是构建内循环链条。2019年上半年利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37亿元,增长11.5%,对GDP的贡献率达到112.8%,消费已成为拉动利川经济增长的最强动力。但是利川产品附加值、居民消费资金正以初级产品、外地购房、外地求学等方式大量流出,产业发展起来后又存在销售瓶颈。急需构建利川区域“生产—消费”内循环链条,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夯实基础。金融要围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模式,引导农产品在乡镇间差异化种植,增强市内产品、资金的内循环,重视公司、供销社、基地、农户定向授信 ,推动“公司+基地+农户”产业链条形成消费闭环,增强乡镇之间、城乡之间的资金流动。要推出农业信贷保险、农产品期货金融支农衍生产品, 配套建立“政府—电商—金融—合作社”平台对接“一带一路”,在内循环的基础上嫁接区域外链条。

三是发展互助性机构。用好监管部门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机遇,依据《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引导民间资本流向,推动农村资金互助社建设。针对农村基础设施维护难问题,可以借鉴浙江丽水市的经验,运用财产保险共保体机制,建立长期有效、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农村基础设施管理体系。针对农村金融机构不足,可以持续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增加农村ATM、POS等金融自助设施的投放,积极发展乡村线上银行业务。

四是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浙江省启动“千万工程 ”建设,初步建成“山青、水绿、景美”画卷,农发行浙江省分行累计审批农村人居环境项目贷款34个、150.57亿元;投放项目贷款32个、86.47亿元,为利川争取政策性银行贷款作出了示范。为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效率和水平,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了《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明确围绕农业农村抵质押物、金融机构内部信贷管理机制、新技术应用推广、“三农”绿色金融等,强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同时,考虑积极建立多渠道资金供给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在主板、创业板以及新三板等上市和挂牌融资。

服务产业兴市 做大经济规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在混业经营的金融大环境下,利川金融仍存在单打独斗,还未形成合力。把金融作为做大做强全市经济规模的有力引擎,促进金融与产业良性互动。

一是培育良好金融生态。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萧山的新招有两个,一招“金融超市”、一招“股权投资”。利川可以依据《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帮助企业从严重依赖银行贷款转向集合发债、股权投资、金融租赁。同时,积极构建金融服务信用平台,有效破解政银企信息壁垒,银行有针对性地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金融产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平等化、精准化的普惠金融服务。结合利川民间高利借贷症结,考虑运用《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以高利转贷罪威慑民间高利借贷违法行为,规范市场秩序。

二是重塑“企业家精神 ”。当华为公司任正非董事长的座驾是标准308S,萧山部分金融机构高管还在挤地铁、乘公交上下班的时候,利川部分困难企业的老板已经醉情于豪车别墅。利川工业短腿现状很大程度是“巨婴”企业家泛滥,完全依赖政府补贴、持续扩大银行贷款规模过日子的企业难以发展壮大。萧山成立银企党建联盟,把银行与民营企业这两个市场经济中最为活跃的主体以联盟形式凝聚起来,建立共同“朋友圈”。利川可以从意识形态、业务能力、《公司法》等方面提升企业治理水平,尊重市场规律、允许优胜劣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有“不换思想就换人”的魄力,把能够埋头苦干、善于经营的企业和企业家推向前台,让那些商业信誉较低、法人治理不完善的企业无款可贷、无政策可享。

三是推行金融顾问服务。浙江的金融顾问制度是在地方金融监管局的指导下,培养一批资深、敬业的金融顾问队伍,对龙头骨干企业有效开展日常金融顾问服务,免费为企业传授金融知识、提供金融咨询。利川开展“百名行长进乡村”活动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服务的质量和广度方面需要提升。萧山的金融服务还体现在“四化”。政策清单化,出台《萧山金融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包括扩大间接融资支持、拓展直接融资渠道、积极推进股改上市、鼓励并购重组、加快资本集聚、建设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协调组织化,萧山金融办结合“民情双访”,会同人民银行萧山支行、银保监部门,成立“民营企业融资服务专班”,及时协调解决融资难题。服务多样化,启动建设“金融超市”,搭建投资融平台,促进民营企业与银行、证券、基金、资管、担保、评级、小贷等各类金融机构的沟通。改革纵深化,推进工商注册、不动产抵押登记、公积金贷款等事项入驻银行,“政银通”便民服务工程首批12个大类60个事项在萧山农商行顺利开通。

四是建立多种融资渠道。对企业的融资,要符合公司成长规律。从idea到IPO是一个企业成长的完整过程,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阶段确立融资方向。如,企业在100万以内量级,企业处于孵化期,属于种子轮融资,一般依靠创业者自筹或寻找合伙人;企业达到100-1000万量级,可以寻找天使投资或银行贷款;只有达到亿元量级,才能依靠风投机构开展A轮、B轮融资;企业达到10亿以上量级,就可以随时上市,相关业务和盈利都较为成熟。除去传统金融中以银行创新信贷产品为主的间接融资渠道、以上市发债为主的直接融资渠道外,萧山推进“一城一镇”金融集聚区建设,充分发挥政府产业基金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引导民营企业实施股权融资。

采取综合措施 缓解政府压力

解决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是全国基层政府面临的共同难题,要解除“欠账还钱”的老思路,把心思花在“用好政策”上来。

一是用好优惠政策。湖北省给予了少数民族地区部分优惠投资政策、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如“中央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民族地区县及县以下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市州级配套资金”“对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安全饮水、流域治理、重点林业工程等公益性建设项目资金配套要求,通过加大转移支付统筹解决”“全面贯彻落实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贷款贴息政策”等政策值得深耕细作。同时,需要相关职能部门提早对接上级部门,在编制“十四五”规划过程中扩大少数民族地区的优惠政策支持力度,争取在中省投资项目中减免配套资金、争取更大范围的转移支付、争取更大力度的贷款贴息支持。人民银行结合利川农商行实际,争取更大支农再贷款规模。

二是缓解债务压力。2019年上半年,全国300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2.25万亿元,同比增长16%,杭州以1400亿元高居榜首。“土地财政”仍是未来一段时期最有效的增收渠道,要打好土地算盘,提高土地经营效率。此外,坚持“借新还旧”发债模式,仍是各地基层政府的必然选项,利川在专项债、城投债发行方面仍具备拓展空间。同时,建议利用政策性银行给予平台公司的抵押权和担保权,把压力适当转移到政策性银行。

三是增加金融税源。2019年上半年,全国缴税排行榜前10位中有6家金融机构。从2017年、2018年利川缴税排行来看,利川农商行高居榜首,16家金融机构进入前80名,特别是地方金融法人机构带来的税收、融资作用不可替代。利川可利用良好的气候资源和“候鸟”人才资源,引进区域法人机构建设培训基地、研发基地,针对市外金融机构迁入、来利川注册或设立办公场所,制定区域最优惠政策,千方百计地让更多金融法人机构落地利川。同时,借助优惠的金融政策,引入更多的龙头企业建设利川,不但把机构留下也要把税收留下。

四是创新支持方式。考虑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杠杆作用,采取投资补助、资本金注入、以奖代补、财政贴息、先建后补等多种方式支持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谋划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设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推动融资平台重点向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设施建设倾斜。争取发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集合债,用于污水处理、道路交通、乡村网络等基础建设。可以考虑通过财政拨款、特许或委托经营等渠道筹措资金,设立不向社会征收的政府性基础设施维修养护基金。

五是承接金融改革。学习河南兰考、浙江丽水、浙江台州等地推动农村金融和小微民营企业金融改革试点经验。浙江丽水探索出林权抵押贷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便农取款等一系列成功经验。浙江台州形成以“专注实体、深耕小微、精准供给、稳健运行”为主要特征的小微金融服务经验。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可以学习新疆经验,考虑成立绿色金融行业自律机制、建设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发行绿色市政专项债券等。

激活衍生功能 突出多快好省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的运行不仅直接影响着经济建设的进程。让国民经济发展项目深度对接金融业务,实现政府省钱、金融参与、群众受益、产业发展的目的。

一是建设智慧城市。近来,各银行打响ETC“抢夺战”,银行通过ETC业务与银行卡产品捆绑,不仅可以增强对信用卡产品客户的黏性,也有利于扩大信用卡用户范围。相同的模式,萧山市民卡让银行主导并出资建设,集合城市交通、医保社保、商业联盟、生活缴费等民生项目完成“一卡通”。平安保险集团与青岛合作,依托智能认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科技核心技术,助力青岛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智慧城市。实现了交通违规识别准确率达99%,减少人工审核工作量70%。保险行业现场景化、数据化、智能化时代已经来临,能在居民财产基础数据收集、居民生命周期表测算等方面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大量基础数据。

二是加快消费升级。2019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拓展扩大最终需求,多用改革办法扩大消费。在中美贸易战、世界经济疲软的大环境下,全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利川经济增长前景越来越取决于内需市场的不断扩大,取决于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不断释放。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商业银行可以在保持居民合理杠杆水平的前提下,加快消费信贷管理和产品创新,加大对重点消费领域的支持力度,引导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特别是在教育、健康方面给予产业引导。可以考虑积极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补贴制度,合理确定社会救助、抚恤优待等标准,为消费升级提供保障。

三是瞄准未来产业。传统经济依赖“土地、劳动力、资本”三要素,是基于公平市场竞争环境,而在科技发展特别是颠覆性技术的运用中,“创新”的本身就属于寡头市场 ,如阿里巴巴建立的电商帝国,谷歌带领的搜索算法,互联网保险代表的金融创新,都已经颠覆性完成对旧生产力的替代。在它们从无到有的过程中,从来都没有考虑市场主体、区域优势或资源优势,在“无中生有”时代,我们在产业发展中已经不能机械的解读《西方经济学》理论,需要用发展眼光看问题、引项目、促生产。金融大力支持利川企业“无中生有”,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在“硒标准”、健康产业、新材料等领域实现突破性发展,方能抢占发展先机。

四是引入保险资金。据《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预测到2020年,全国失能老年人将达到4200万,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将达到2900万,而空巢和独居老年人将达到1.18亿。苏马荡的成功实践证明了利川凉城的稀缺性,具备布局养老高端社区的巨大潜力。泰康保险在昌平区建设的“泰康之家”,阳光保险投资广州凤凰山颐乐养生文化村,为我们示范了一站式养老养生综合服务体系。利川可以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和北纬30°位置优势,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面向全国市场定位,与相关保险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引入保险资金,以更专业、更科学、更具人性化关怀的方式推动利川参与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

谋划金融产业 发展区域市场

萧山“一城一镇 ”剑指浙江省金融中心,在这数平方公里的“金融高地”上,每天都有数以亿万的资金流进流出,输送着整座城市的资金血液,巨大的“虹吸效应”初现成效;美国Facebook公布加密货币项目Libra白皮书,标志着货币市场的未来已来,新一轮的货币战争即将上场,大国之间的经济博弈从来都是刺刀见血。利川金融产业还处于初级萌芽阶段,未来发展任重道远。

一是完善金融体系。建设金融体系,金融人才首当其冲。萧山将完善金融人才支撑机制方面纳入了“十三五”规划,出台了高端金融人才及家属在落户、入学、就业、创业、医疗等方面享受便利和优惠政策。并整合各方面的金融培训资源,构建多层次的金融人才培训体系。利川可以借助“候鸟”人才和驻地金融机构,通过各种措施吸引一批有能力、有资源的金融人才参与利川经济发展。利川金融机构不多、服务能力不强,需要大力引进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重点城市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前来设立分支机构,适时引进金融机构地区总部、定损理赔中心、信息咨询中心等机构。有计划的培育信托公司、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不断完善金融架构和体系。

二是做多地方机构。抢抓银保监会下放村镇银行准入权限到省监管局的政策机遇,积极增加地方法人机构。鼓励现有机构下延,不断提高服务农村市场水平。支持和鼓励利川农商行通过增资扩股做大做强,改善外部结算环境和社会公信力。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发展政策性小额贷款公司,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临时性周转资金支持。探索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联合体,鼓励设立以行业龙头企业为发起人的行业性小额贷款公司。完善政府政策性担保机构,支持民间资本投资设立融资性担保机构,支持担保公司创新担保产品、服务,建立多层次、多方面、多功能担保服务体系。

三是发展新兴业务。引进融资租赁公司到利川设立分支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各类资本设立融资租赁公司,提高融资租赁对经济发展各行业的覆盖面和市场渗透率。要加大商业保理业务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保理在小微企业、政府采购供应商等市场主体融资比重,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典当企业“短、小、灵、快”的特点,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水平,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融资需求。鼓励典当企业根据中小微企业不同特点开发典当质(抵)押品,丰富当物品类,积极开展各类动产、不动产、财产权利典当业务。鼓励保险机构设立保证保险,在农业保险、大病保险等领域探索政保风险分摊机制。 

学习萧山经验 优化创业环境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萧山等沿海发达地区“思想观念新、创新氛围浓、体制机制活、营商环境优、开放格局大、干部作风实”,起到决定性因素的还是“人”的因素。

一是能做事。主要体现在萧山干部的“能”,切实突出“学而优则事”。到萧山的第一天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办公桌对面的同事通过自学后给大家呈现“科创板政策解读”讲座,从《公司法》《证券法》的法律框架角度进行了边界划分,从科创企业定位、发行与承销、上市规则等方面进行具体解读,所叙内容能够达到证券公司中层管理人员水平。这样的“深刻印象”不限于此,后来的P2P出险处置、“金凤凰”党建联盟等工作都让我看到了他们独当一面的飒爽英姿。他们在面对困难时的果敢、抉择和判断从不同维度解读了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是能谋事。“人有肚量、谋事易成”。在此的“肚量”应该可以理解为“一种格局”,萧山干部在干事创业过程中始终把各项工作融入到全国高质量发展、浙江“八八战略 ”、杭州“六大行动 ”,主动理解和剖析中美贸易战带来的影响,科学判断经济下行给萧山数字经济发展带来挑战。把萧山发展直接融入全球经济、“一带一路”建设的大逻辑之中。萧山也算浙江的基层,在创业创新为主题的新兴企业评选盛会,他们起名“中国万物生长大会”;在讨论萧山金融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他们邀请来的授课老师是中国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而在这些问题上,利川很多时候更愿意做把头埋在沙子里面的鸵鸟,勤奋地“低头拉车”,仍需要学习“抬头看路”的格局。

三是能成事。2019年上半年,萧山区实体经济贷款余额2808.7亿元,占贷款总额比重67.75%。信贷结构不断优化,企业中长期贷款1422.2亿元,占比超50%,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37.91亿元,同比增长14.95%。企业融资渠道不断拓展。实施民企债券融资支持计划,3月荣盛、恒逸参与首批杭州市中长期债券合作项目,分别融资8亿元和5亿元,成为全国首批落地的民营企业中长期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成绩源于各金融部门齐心协力、共同奋斗,源于干部的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在萧山的挂职学习中,无论是萧山的同事,还是我们一起前来挂职学习的同事,大家心无芥蒂、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具备较高的专业思维和专业素养,拥有担当作为的底气和勇气。在这种积极健康的环境中,大家始终满怀饱满的热情、求知的渴望、奔跑的脚步,“世间已无难事”。

12人组成的2019年度赴萧山挂职学习队伍让人留恋,能够带队出征更是荣幸,愿“聚是一团火、散着满天星”,在建设凉城利川的道路上,就如同我这一篇不成熟的文字,“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至少我们曾经迈出过“追梦人”的脚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