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宗派
船头寨
支罗古建筑 据传原有皇城1座、雄关5座、卡门72座、古路36条、文庙1座、天子殿1座。经多次文物考察,今存明代卡门10座、古路10余公里、岩居2座、文庙1座、古桥1座、牌坊1座,其历史沧桑变化令人惊叹。
穴居野处是人类最早的居住形式之一。岩居是支罗船头寨人从古至今仍然不愿放弃的一种居住方式和习俗。他们喜穴居,多穴居,至上世纪80年代民委实施“消茅”以前,居住岩洞者仍有100余户。明代黄中结寨反明修筑“天城”,虽有较大规模木构砖瓦建筑出现,但其型制结构究竟如何,今天仍不得而知。文物普查中,我们在支罗所见到的民居仍以穴居最为古老,仍以石柱木架土墙瓦顶最为常见。今支罗船头寨岩居和龙水文庙等建筑是支罗土家族人从古至今生活足迹、建筑历史的实物证据,十分珍贵。
传说黄中称帝反明时,船头寨曾有36条小路,72座卡门。衙门坪为六路之总,36条小路汇成6条石板大路从四面八方通向“天城”。经过三次文物普查,结果表明:支罗船头寨尚有岩头缝(中咀)、罗家岩、堰塘坪、红岩寺、观音岩、苕坪、土地梁、六也岩(绿野岩)、张果老岩等10座,以及关卡间险要石板古路7段(总长10余公里)保存较好。多数卡门、古路已毁,现在仅存地名。这些卡门主要分布于以衙门坪为中心,南至太平镇,西至马龙关,北至龙驹堡,东至老鸹塘的石板古路之上。卡门全以规整条石修砌而成,选址重在防守,或凭孤峰以远眺,或拥老林以藏形,或扼深涧以断路,或借洞穴相交通。门前道路有的盘绕如惊蛇,有的壁陡似天梯,“一夫把关,万夫莫开”,地势极为险要。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支罗船头寨关卡、古路的建设和保存,不仅是当地土家族人过去争战的需要,也是当地土家族人历史生存智慧的体现。关卡上凝聚着鲜血、呐喊,古路、桥梁上承载着信仰、追求。这是一些保存在大山丛中的文化线路,价值十分珍贵。
支罗船头寨原有大型石构雄关牌坊大寨门、寨湾、马龙关、苏马口及谌满氏节孝牌坊等五座;前四座属关隘建筑,始奸于明,可惜尽毁于公路修建。现仅存清“奉旨旌表”谌满氏节孝牌坊一座,保存较好。
支罗船头寨山麓,南东为野山场河,北为龙驹河,西为葫芦溪、鸡头沟。这些溪河水流湍急,古为山寨天然屏障。为与外地交通,古人曾在溪河上建修黑潭子桥、复原桥、马龙关桥及天缘桥等四座大桥,今除马龙关桥已改建为鸡头沟公路大桥外,其余三座仍保存较好(黑潭子桥、复原桥二桥由于解放后行政区域变化,现为湖北、重庆共管,故本文只录天缘桥一座。
(未完待续)
编辑:卢华 责任编辑:谭莉 审签:古学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