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发力劲 面上花开妍 ——利川市中医药发展路径观察

09-15 19:19  

中国利川网 通讯员 吕波

近年来,利川市卫生健康局坚持“以点带面”方式,促进中医事业和中药产业发展,中医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中医药文化特色不断彰显,不断满足广大群众对优质中医药服务的要求。该市先后获得“湖北省中医药工作先进示范县市、“湖北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湖北省农村中医工作十强县(市) ”等称号。

以提升服务能力为“着力点” 强化中医药体系建设

利川市按照“强龙头、壮枢纽、固网底”的发展思路,强化市、乡、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形成了以市民族中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涵盖市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私立医院和私立诊所的中医药服务网络体系。

强化“龙头”建设。将市民族中医院作为全市中医药工作的“龙头”打造,突出专科专病建设,医院设有36个临床医技科室,其中国家级重点中医建设专科1个、省级重点中医专科4个,是湖北省中医住培基地和利川市中医药工作的医、教、研中心。

强化“枢纽”建设。全市14个乡镇卫生院均规范设置中医科、中药房,并建立了14个古色古香的国医堂,链接上下,作为中医药“枢纽”服务力量不断强大。

强化“网底”建设。全市社区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作为“网底”单位,完善硬件设备,均建立标准化的业务用房,中药饮片配备在100种以上,中成药配备在50种以上,基本满足了农村群众对中医药防病治病的需求。

以深化医改为“关键点”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同步推进公立中医院改革。将市民族中医院纳入医改试点范围,与综合医院改革同步推进,严格落实各项医改政策,完善调整中医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和价格,积极探索适合中医院特点的支付方式和薪酬改革制度。

积极参与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建立中医药优势资源上下贯通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推动中医优势资源下沉。市民族中医院牵头3家乡镇卫生院组建了医共体,鼓励市民族中医院的医师到基层多点执业或对口帮扶,鼓励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全科医生积极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贯彻发展中医药医改政策。落实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药饮片加成销售、医院中药制剂和中医药非药物疗法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将中医院中医门诊诊疗服务纳入首诊范围等政策,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

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点” 促进中医药学术进步

建立人才培养机制。采取师带徒、进修学习、集中培训、远程培训、自学考试、学历教育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加速人才培养。实行优先落实基层中医药人员编制备案管理和职称评聘;优先安排新进编基层卫生院的中医药大学生享受大学生补助等政策。

建立名医评选机制。开展市级“名中医”评选,推荐市级“名中医”参加州级“名中医”评选,成功申报了13个湖北省知名中医工作室。

建立学术研究机制。加强中医药学术研究和交流,鼓励撰写学术论文及开展中医科研项目,编撰完成国家级科研课题《土家族医药学概论》,填补了恩施州无国家级科研课题空白。

以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为“创新点” 服务供给侧改革

大力开展“治未病”健康工程。市民族中医院结合“中医养生堂”建设,设立了“治未病中心”和“治未病科”,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以慢性病管理为重点,积极开展体质辨识、健康教育、养生保健等中医特色健康管理服务,深受群众欢迎。

加强中医药与健康管理融合。规范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将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到糖尿病、高血压、老年保健、孕产妇保健、0—6岁儿童保健及传染病防治等公共卫生服务领域。

加快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依托利川市独特的自然资源、优质的生态条件、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和中医药,打造独具特色的森林康养、民族特色康养服务业发展示范带。

编辑:卢华   责任编辑:谭莉    审签:古学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