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簇拥谱新篇--利川市2014民族民间文化周活动综述

08-11 16:07  

都亭代表队在表演原生态原创节目《铁铁赤铁铁》

中国利川网 记者 牟联文 通讯员 胡勇 刘甜

火热的民族民间文化周活动渐行渐远,留给人们更多的是回味与思考。本次活动不仅是该市首次融合众多活动形式,集中展示当地民族民间文化的精彩之笔,也是该市展现文化建设成果和民间艺人风采的文化盛会。灵活的形式,丰富的内容,不仅体现了当地党委、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对活动对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更展示了当地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文艺事业后继有人。

资源:文化发展之本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地区人民智慧的集中体现和结晶,是民族个性与民族精神的重要特征,是民族情感和理想的重要载体,是一个民族身份的标志和精神魂魄。它来自民间,来自人民大众,是文化发展的根本源泉。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不仅忠实地记载着社会的变迁,人们生活的变化,反映着不同时期人们的精神面貌,保存着丰富、独特的民族记忆,同时也展示着社会发展的足迹。

利川地处湖北西部,扼巫山与武陵山之咽喉,是中部与西部战略重镇。八百里清江之源,巍巍武陵山孕育着丰富的文化宝藏。群山簇拥,古老的民族民间文化,像是尘封的酒窖,日久弥香,利川成为“土家文化的聚宝盆”。

该市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世界优秀民歌《龙船调》、民间曲艺《利川小曲》和土家肉连响被称为民族文化“三绝”。其中,肉连响还被誉为“东方迪斯科”。

利川历来就是文化、军事、交通要地,是古代巴人开疆拓土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巴、楚、蜀三大文化撞击、融合的结合部。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民族文化积淀深厚,民风民俗源远流长。磨制石器的发现,编钟以及虎钮淳于的出土,叙写这里悠久的历史;大锣坝、城池坝古城池遗址、建南土司、忠路土司、谋道上下支罗土司的丰富内容又仿佛在展现利川自唐、宋以来山寨林立、城池井然的历史片断;崖墓、石板墓、砖石墓以及规模宏大工艺精湛的石碑坑墓,更象一幅五彩缤纷的画卷,渗透着民风民俗奇特的文化内涵;利川是山民歌的海洋,“三句子”、“五句子”句式别致,盘歌、孝歌、哭嫁歌内容丰富,优秀民歌《龙船调》曲调悠扬、世界传唱;绕棺舞粗犷奔放,肉连响风趣幽默,川剧、南剧、灯戏十分活跃,扬琴、竹琴、评书四处传唱。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千年传承,流传至今,曾被张正明先生誉为“巴楚文化沉积带”,被张良皋教授称为“巴楚文化的历史冰箱”。

走进利川,就像走进一座历史博物馆。全市现有文物点264处,其中文物保护单位94处,被称为土家第一山寨的“鱼木寨”和有堪称建筑界史诗的“大水井古建筑群”已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市现拥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20余项,其中,肉连响和利川灯歌先后被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歌《龙船调》就是利川灯歌的典型代表。利川小曲现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去年,绕棺舞又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外,利川现有野外文物300余处(件),其中古墓葬、历史人物墓23处;历史纪念建筑22处;古石刻15处;古遗址14处。全市馆藏文物达7380余件。

平台:文化交流之基

本次民族民间文化周活动前后筹备历时大半年,活动集中展示时间为5天,活动周期创历史之最。活动主要内容包括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活动、“民间记忆”绝技绝艺表演、广场舞大赛以及精品文艺节目展演等,满足了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群众的文化需求。

不同活动均通过层层选拔,最后向广大市民集中展示各种文艺形式的精品,直接参加演出的群众演员近万人。这是该市近三年来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收获最大的一次全市性群众文化活动。文化周期间,恰逢暑期旅游高峰,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还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的关注。

活动成为民族文化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助推了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与发展。活动周期间,一批富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原创文艺精品受到追捧,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在“大美利川”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上,由国家画院10位资深艺术家结合利川特点创作的50幅美术作品,成为展示地域民族文化的精品;以利川生态和文化元素为原型的美术与摄影作品首次同台竞技,让人们在感叹不同艺术形式的精彩之余,也为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叫绝。

“我的中国梦”文艺创作大赛是本次文化周活动的最大亮点,主要表现在:一是原创节目达9成以上,且融入了地域和行业特点,柏杨坝是龙船调的故乡,该镇选送的《龙船调的家》荣获创作一等奖,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可见一斑,人民医院选送的《土家娃,天使梦》,巧妙融合民族与行业特点,演出十分精彩。二是民族文化元素丰富,地方味十足,利川小曲、莲响舞、三句半、威风锣鼓等利川独有的地域民族文化节目精彩纷呈。由利川老干部艺术团精彩上演的利川小曲《锦绣利川》因形式活泼,内容丰富,集中展示了利川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之美而受到欢迎,并成为颁奖晚会的保留曲目,一举获得创作二等奖殊荣。

民间绝技绝艺首次在舞台上展示。“垄上达人”牟联伟表演的缩骨功和上刀山,在“民间记忆”表演赛和颁奖晚会上,均获得超高人气。木雕、篆刻、草编等民间工艺也首次登上表演舞台,如都亭牟利忠根雕,忠路张祖意石刻先后精彩登场,赢得了观众的赞赏。其中,前者已被公布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外,由当地文化工作者结合肉连响特点改编的广场舞,也首次登上赛场并广受欢迎。据了解,都亭办事处参加广场舞大赛的比赛队伍达40支,群众参与文化的热情非同凡响。

政策:产业发展保障

近年来,该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在保护、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同时,扎实推进文化建设,全市文化产业不断发展。

2012年,该市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推动利川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大力实施以完善文化基础设施、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工程,不断壮大文化软实力。本次文化周活动是该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实施文化民生工程,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丰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积极推进文化强市战略的重要举措和生动实践。

本次活动不仅吸引了机关干部、社区居民和农民的广泛参与,也吸引了一批本土专业人才的聚集和回流,同时一批草根文化人才也崭露了头角,恰好印证“文化力量,民间精彩”的活动主题。据了解,后期,该市人才部门将根据比赛结果,为活动中涌现出的一批本土文化人才命名。这些优秀人才和曲目,最终也将沉淀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优秀基因。

在利川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近几年,利川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由时代集团打造的中国夷城影视文化产业园项目推进顺利,项目占地6平方公里,总投资额逾30亿元,成为华中地区文化联姻旅游的典范。此外,重庆明捷文化投资1.2亿元在该市经济开发区打造数字文化产业园,湖北腾龙纵横旅游投资公司拟投资30亿元建设团堡野猫水村宜影古镇。昔日围地打转的民族民间文化“小儿科”如今正借力政策保障,加快向大产业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