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龙寺

09-29 14:15  

□谭宗派

正殿大门

石龙寺一侧

石龙寺位于利川城东20公里的团堡镇北侧的石龙山上。因寺中天井内有“灵石如龙”而得名。殿堂式庙宇建筑,石木砖结构,共四进三院,建筑总面积2000平方米。寺内现存大小碑刻23通,详细记述石龙寺的兴衰始末,是研究利川民族史、宗教史的宝贵实物资料。特别是《冉氏家庙碑》现嵌于石龙寺山麓冉氏宗祠之内,系统地记述了冉氏来利,征苗开疆及繁衍始末。该碑全长1•86米,高1•3米,楷书阴刻,字迹清晰,十分珍贵,现全文抄录于下:

“家庙碑序:我载朝祖先子八人,讳如彪、如龙、如虎、如豹、如狼、如蛟、如獐、如鹤。如彪祖为治边都元帅。逮大明洪武登极,又封明威将军。我祖如龙公以光绿大夫之职,奉长兄彪命来抚利邑之都会坝,即今之下马溪也。拓地数十里,日与土司讲明忠孝大节,民赖以安,功亦伟矣!爰及大清御宇,改土归流,投戈讲艺,吾族之贡成均游泮水者不下数十余人,文风斯起,礼乐肇兴,建一庙而实实枚枚崇先祀也。夫我祖人圣人之室而熏其德,立天子之廷以奏功。自开辟以迄大明,后先辉映,祖孙济美,今之登斯堂者,经生射藕,代有传人。指东鲁而兴思,则由贤希圣;向西川以寄概,则移孝作忠,庶几有立德立功联翩而辉先绪者乎?

家庙传:……吾祖自大明洪武御极祖如龙公奉长兄如彪明威将军来利邑。其时土司未归流也。拓地数十里,爱下马溪山水之奇,因家焉。当日武功竟尚未遑,崇文德而远就功名。戎马兵戈之际,故其祠未建也。逮大清御宇,改土归流,设郡县,定学额,吾族之游泮壁贡成均者于六郡为最。文风斯起,祀典肇兴,族兄文生、明俸乃倡议创建于石龙寺之麓。前有金字凌云,后有石龙捧佛,而商人榷算列厘于左。此湫隘中之爽隘者。顾其时,犹草创也。嗣是而族弟恩贡生复初,大会族人,修饰而润色之。置祭田,定礼仪,春秋祭祀,跄跄济济,穆然而深极,本追远之思,诚吾族光也。今复初以七十寿终,吾恻然不能复辞其责。急命勒诸贞珉,以励族中之踊跃赴公,且表董其事著之诚,敬孝仁以为后起子孙法。

石刻

时大清光绪五年 族首恩贡生仁山冉寿益 时年七十五岁 敬撰”

石龙寺始建于明洪武初年。系利川冉氏鼻祖冉如龙所建,始为冉氏家庙,“并无异姓名目”。清雍正二年(1724),冉大进、冉光傅等募化合族,予以扩建。乾隆三十二年(1767)“始参外姓名目”,改家庙为寺庙。乾隆五十一年“后殿倾颓,四壁摧残”,住持僧洪海募化重修,历三载而功成告竣。“前殿后殿不减鹫岭□园之芳规,东厢西厢依然梵宇古刹之遗制”。同治四年(1865)改寺庙为义学。光绪十年撤义学复为寺庙。现存建筑,第一进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兴建,民国时在前面两角加修碉楼一座,在原大佛殿后面加修木构楼房一座。新中国成立后,石龙寺收作政府公产,先后在石龙寺内设乡公所、粮仓和学校等机构。

碑廊

彩楼回环

石龙寺为殿堂式庙宇建筑,石木砖结构,共四进三殿两厢一楼。第一进为清光绪时所建,主体建筑四列三间,进深13米,开21米,中间两列为抬梁式,两边为穿斗式,立柱圆用,梁枋粗大,梁托柱础雕刻精细。中梁上“钦加三品衔即选道义袭云骑尉施南府正堂”和“大清光绪……”的题记依稀可见。两旁各配一楼一底厢房两间,整个殿堂高大气派。正面为硬山式瓦顶,白灰墙面。中间大门向内凹进,两边呈“八”字形壁面,门前施抱鼓,青石门框上有“仙鹤栖松非佛国无非佛国,石龙绕殿是人间不是人间”楹联,行书阳刻,笔画圆润,门额上鱼、龙、山水浮雕造型生动。大殿两头民国时所建碉楼向前凸出,山门内靠墙建有走廊一道,与两角碉楼相通。第二进为古刹之遗制,中有山门以焕庙宇。山门青石门框,门前施抱鼓,抱鼓石上原有精美的浮雕,可惜在“文革”中被毁。门框上“仙有灵山飞法雨,龙藏胜境起祥烟”楹联,行书阳刻,保存完好。额上“石龙寺”匾额楷书阴刻,笔力遒劲,周雕五龙护卫,山门两边墙壁下“有碑石以固基址”,18通碑刻布满一壁,整齐有序地镶嵌在山门两边的墙壁上,字迹大都清晰,详细记述着石龙寺的兴衰始末。山门里面是一四合院天井,天井前为厅堂,四列三间,开18米,进深7米,中间两列抬梁式,两边为穿斗式,全系木梁木柱,穿榫联结,不用一铁一钉。立柱下石雕柱础低矮古朴。天井后为大佛殿,殿内原“有佛座以安神灵”,“破四旧”时被毁。殿前天井中有灵石盘卧,鳞角峥嵘,宛然若龙。清代诗人张定模有诗赞曰:“怪石峥嵘幻作龙,浑身鳞甲白云封,不是老衲矜雕琢,早乘风雷上九重。”可惜龙头在“破四旧”时被毁,现为今人修复。天井四周檐下的擎檐撑圆雕人物、树木,形象生动,工艺精湛。石龙两边厢房院中各有天井一个,左边天井中有石如龟,形态逼真,被称为“龟相府”;右边天井中有石若蟹,惟妙惟肖,被称为“蟹将馆”。后殿天井池中,有两堆酷似鱼、蟹,传说是石龙的两位妃子,一曰“鲤妃”,一曰“蟹后”,惹怒石龙,被长期幽禁于后殿。这些景观,为古寺平添许多情趣,吸引着众多游人。大佛殿的后面是一楼一底穿投式木架楼房。民国时所建。整个建筑除四周、寺基为条石火砖修砌外,全系木梁木柱,穿榫联结,廊、井、楼、台相互对称,浮雕精细、布局讲究。建筑四周林木葱茏,几株合抱不交的明清银杏枝繁叶茂紧傍寺旁,更显古刹风采。

抗战阵亡将士纪念塔

灵石如龙

灵石如龟

改革开放以后,为了更好地保护革命文物,将原弃于路旁的一块“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移入寺侧,建座修复,更从时代的进程中增加了石龙寺的灵气。

编辑:卢华   责任编辑:谭莉    审签:古学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