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出自实干——沙溪乡以扎实作风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

10-22 10:16  

中国利川网 全媒记者 李锟

“杨大姐,红薯现在还有吗?您腿脚不便,红薯、鸡蛋有多余的我们还是帮您带走卖出去。”10月14日,利川市沙溪乡党委书记刘玲芳又一次来到自己的帮扶户杨桂现家中。

刘玲芳到帮扶户家中走访

50出头的杨桂现患病多年,腿脚不便。前不久,刘玲芳见杨桂现家中红薯还有剩余,便帮忙联系客户销售杨桂现家里的红薯,红薯被一抢而空。

“遍访就是把每村每户每人根据“两不愁 三保障”还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一遍又一遍的过筛子,查找问题,解决问题,担起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刘玲芳介绍到,4月以来,全乡所有党员干部走遍了全乡的各个角落,一遍遍地对照标准,沉下身子,逐个解决问题。

今年4月至今,沙溪乡从“危房改造、健康扶贫、环境卫生等,均存在不同程度问题”到“工作到位、群众认可度高”。

集中安置点

背后凝聚的是该乡党员干部苦干实干的干事精神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脱贫决心。

22个村,34847人,其中6个重点贫困村,如何全部如期脱贫?

大山深处扶贫干部留下深深浅浅的脚印给出了这样的答案:脱贫需要各级干部把责任压实,就是不折不扣地把各级政策执行好,落实好。

“海拔最高的是黄泥塘村,1700米;江口村海拔最低,500米。”据介绍,沙溪乡因境内群山连绵,沟壑纵横,山大沙沟多而得名。

由于山高路远,海拔落差大,要访遍每村每户的难度可想而知。往往上午走访还在“享受”热辣的阳光,下午走访身上就得多披一件衣裳。

“我驻的新庄村是离乡政府最远的的,每次开车至少需要70分钟。”沙溪乡综治办专职副主任谢正毅告诉记者,曾经新庄村是全乡脱贫攻坚基础最薄弱的村。

2019年以来,该村17名帮扶干部从走访调研到修建产业路,从建水池到鼓励村民发展茶叶产业,几乎从未有过假期。

修建的蓄水池

成绩出自实干!如今产业路修通了,水池建起了,群众的满意度也大幅度提高。

“孩子刚出生3天,村书记便回到了工作岗位;走访中吃了无数顿泡面;每个晚上12点的碰头会……”说起扶贫工作的日常,谢正毅娓娓道来。

自4月起,全乡各“尖刀班”实行全村全覆盖走访,建立“日碰头”机制,对每天走访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商讨、制定整改方案,确保能当时当日解决的问题即当时当日解决。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形成汇总问题清单上交乡脱贫攻坚前线指挥部办公室协调解决。

“摸排问题清单3226条,已解决2110条,其中上交市直部门111条,交办给乡直部门252条,村内自行解决753条。”刘玲芳说,目前,已经完成全乡农户走访工作,正在逐个解决问题。

危房改造

从前,由于基础条件差,乡里很多地方都没有通路,很多木房子年久失修。沙溪乡把农村危房改造作为实现“两不愁 三保障”的重中之重。

“我们的标准就是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刘玲芳介绍,在危房改造的过程中,扶贫干部主动担起责任,根据农户家庭成员情况,保障卧室房间数,甚至主动帮助危改户买材料、施工等。目前,全乡已经完成1698户危改。

住房有保障的同时,吃上安全水也让沙溪乡想尽了办法。

“受地理条件的制约,从前我们村里吃水特别困难。”沙溪乡司城村书记冉瑞文说,为了让所有村民都吃上放心水,乡里想尽了各种办法。

让冉瑞文记忆最深刻的是,村里部分村民原有自建水池蓄水,为了让村民都吃上放心水,乡里干部一次次的到有自建蓄水池的村民家里做工作,让其将水池里的水分享给乡亲们。

“你想想,自己建的水池要分享给大家,肯定工作不好做嘛。”冉瑞文说,还是刘玲芳书记和乡里干部们有办法,最终把事情办成了。

目前,该乡安全饮水工程基本完工。

如今,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沙溪乡党员干部正以扎实的扶贫作风,不断夯实基础补短板,坚定推行“一高两化三到位”,一步一个脚印,切实做好每件关键小事,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

责任编辑:卢华 审核:谭莉 审签:古学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