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印记】用心用情 扶出真感情

01-13 20:08  

中国利川网 全媒记者 吴向海

政协主席卢智绘走访贫困户

在全市的扶贫工作队中,市政协办公室驻汪营镇石碾坝村和小溪村可以说是两个比较特殊的工作队:队员年龄普遍偏大,平均年龄在55岁以上;级别高,所有队员都是正科级干部;工作要求高,凡事做到尽善尽美。他们克服个人困难,吃住在村,坚守在脱贫攻坚一线。

这些工作队员中,很多同志有着多年的基层工作经历和单位“一把手”管理经验,他们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回到农村,把政策落实到家家户户。

市政协办公室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落实新时期扶贫开发方针,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深入推进“八个到村到户”“六个清零”“六个全覆盖”工作举措,着力“强主板、补短板、固底板”,按照脱贫攻坚确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提高帮扶意识和帮扶水平,积极回应群众期盼,认真找准、切实解决、不断跟踪问题,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两个工作队按照“三个三”工作要求,即开好党员会、代表会、院落会等三个会;复查危改、政策兜底、档案资料等三个重点;做好人口、房屋、收入等三个分析,确保户户达标,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石碾坝村是巩固提高重点贫困村,辖11个村民小组607户2128人。该村平均海拔1300米,以前村里交通不便,虽然适合种黄连,但卖不出好价钱,有900多位村民选择外出打工。

工作队驻村后,深入宣传惠民政策,抓好结对帮扶,强化班子建设,推进基础建设,实现了“水泥路通到院坝,一管清水进农家,信号不比城里差,发展产业有钱花,环境卫生不摆哒,乡亲个个笑哈哈!”

周世万正在清除黄连地里杂草

基础条件好了,工作队积极引导村民发展黄连产业。8组村民周世万在外务工多年,得知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村里发生了巨大变化,回到村里两年发展黄连12亩。

如今,黄连已成为石碾坝村的主导产业,家家户户都种上了黄连,全村留存面积达1820亩。

黄连大棚

工作队还扶出了村民生活习惯的改变。就连10组63岁的单身汉曾修华,也把扶贫干部张家宝时常在院子会、小组会上讲的“起床先扫屋”这句“要求”照办不误。

而小溪村是政协办公室的另一个帮扶村,全村有14个村民小组382户1665人,主要以种植业为主。该村虽然是巩固提高非重点贫困村,但帮扶工作同样用心用力用情。

工作队入驻后,深入开展脱贫攻坚政策宣传、基层组织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提升、村庄环境整治、惠民政策落实、档案资料规范管理等工作。

“以前家里人人都有桶桶靴,不然下雨天就出不了门。”三组村民温长秀把以前走泥巴路的苦日子和现在一比较,情不自禁地说,“感谢国家政策好,感谢驻村干部,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

补齐电、路短板

工作队积极争取补短板项目,硬化了1、2、3组道路,解决了供水、供电问题,修建了文化广场,添置了村委会办公设备。

以前电压低,合作社的金银花烘不干,产业发展受困。如今电压稳了,给金银花产业发展带来了光明。村民仅在基地上摘金银花就能拿到7元/斤的工钱。

工作队员包组包户听民意解民困,调解纠纷,处理矛盾,成了与村民熟得不能再熟的人,哪家灶门朝南、哪家房屋向北都了如指掌。村民也把扶贫干部当亲人。

责任编辑:卢华 审核:谭莉 审签:古学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