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17万亩草药长成扶贫“格桑花”

08-31 09:20  

农村新报讯 记者 彭翠楠 通讯员 欧阳长远 刘洪浩 吴向海

精准扶贫,产业先行。面对全市海拔800米以上的耕地面积高达80万亩的现状,靠哪些产业能带动全市在册的21.6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有着“华中植物园”美誉的利川市,探索种植草药脱贫致富。

合作社撑腰,小草药长成“格桑花”

“像我们箭竹溪这种地方,过去十年九秋风,种谷基本无收。乡亲们只好上山挖草药找钱。”建南镇大道角村第一书记徐泽刚依稀记得过去的窘迫。

山上的草药挖完了怎么办?徐泽刚决定带着村民种黄连。他成立了箭竹溪黄连专业合作社,五年生的黄连,亩平均收入可达4万多元,相当于年挣8000元。一个贫困户送种送肥种一亩,轻松脱贫两个人。

“用合作社把大家组织起来,便于统一指导种植技术和统一收购加工。我新结对的36户贫困户既可以领种子回去种瓜蒌,也可以到基地务工,保证不低于1万元的年薪,还可以带扶贫贷款入股,保证5000-10000元的分红。任何一项措施,都可以让一个三口之家当年脱贫。”团堡镇龙台村村支部书记、农安药材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建光如是说。

周建光所言非虚。看着5亩长势良好的瓜蒌,11组的贫困户李大松很感谢合作社的帮扶:“周总派人送来5500元的瓜蒌种,2500元肥料款,还承诺按每斤1.4元的单价收瓜蒌,我一点风险也没有。看这长势,当初承诺的亩平过5000元的收入是稳滴!”

118个这样的中药材合作社,让这些草本药材扎根于全市17万亩二高山以上耕地,在贫瘠的土地上开出了脱贫致富“格桑花”。

新技术给力,综合效益翻几番

3月底,利川市建南镇箭竹溪黄连基地被中国科协、财政部授予“中国黄连高产栽培科普示范基地”,获奖金20万元。

示范来之不易。徐泽刚摸索出的稻连轮作模式,使黄连亩产平均500公斤、最高达628公斤,高出全国平均单产3到4倍。他还联合相关科研院所研制了获得国家专利的黄连烘烤炉,消除了黄连糊头,副产品毛须利用率提高90~95%,黄连商品价格提高3~5元/公斤。徐泽刚算了一笔账:“按我们的方式种植和加工,一亩黄连的净收入是50200元,传统种植法只有10200元。”

食药两用的山药,也因引入现代科技元素而效益倍增。在团堡镇赛田村,汇川农业与省农科院合作,探索出零余籽体外繁育技术,将山药亩产从4000斤提高到5000斤;试验出浅生槽种植技术,让山药采挖由200斤/天/人提高到13000斤/天/人。

“利川大黄的大黄酚含量最高,已优于甘肃大黄,被业内人士归于质量最好的‘川药’之列。”康之源合作社负责人介绍。

龙头引领,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

到2016年底,全市中药材种植将达25万亩面积、5万吨产量,如何利用,扶贫效益最优?利川市委市政府选择了引进药企深加工。

湖北香连药业落户利川后,现正进入 “盛花期”,可对利川地产的84种药材进行精深加工。公司副总经理马烁飞介绍:“每年需采购2.5亿元、96种药材,就有84种产自利川,黄连、大黄、木香需求最大,仅干黄连每年就可消化360吨。”

在投资1亿元新建的中药配方颗粒生产线旁,马烁飞信心满满:“公司是黄连治疗领域的第一品牌,香连片剂、丸剂、胶囊剂、中药饮片、颗粒剂这五个剂型全部获得药监局审批通过,对黄连的深加工正进入新阶段。”

龙安药材合作社也在试水瓜蒌的深加工:“单纯卖鲜瓜蒌,2元一个,加工成瓜蒌籽、瓜蒌饮片就是4元多一个,瓜蒌根还可以做成天花粉,增值一倍以上。神州药业、时代阳光这两家公司已承诺收购我们加工的全部饮片。”

“过去挖药现在种药,过去卖草药现在卖药品,这条中药材产业链,已价值13亿元,产业链上的农民,现在可脱贫,将来可致富。”市药办主任张诗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