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东城:党建+扶贫,让老乡腰包鼓起来

09-14 21:57  

中国利川网讯(通讯员 胡双)扶贫考场,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东城办事处坚持创新党建扶贫思路,通过党员的示范带动和基层党组织的联建,借力乡村旅游的大发展,在探索中走出了一条“党建+旅游+扶贫”的新路径。

今年以来,东城街道办事处完善党建+扶贫模式,紧盯民宿旅游市场风向标,让党组织真正站到精准扶贫“前台”,高位推动精准脱贫。

党员带头,示范引导抓得巧

年初,白鹊山村被纳入全市乡村民宿旅游扶贫示范村,在未见明显效益的情况下,如何让更多的农户参与到民宿改造中来成了一道现实难题。

困境当头,白鹊山村的党员挺身而出,率先做出了尝试。该村4组组长向真付自发带领他的三个儿子投入资金十万多元,将自家的民房改造成为民宿,两楼一底,均占地106平方米,共有单间7个、标间13个。他说:“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不是喊口号,说一百遍不如做一回,只要让其他人看到发展前景,他们一定会踊跃加入民宿改造的大队伍。”在他和其他十多位党员的带动下,白鹊山民宿改造的规模日渐壮大,从最初众人的观望发展到如今已建成34户的规模,可接待游客500余人,人均增加收入5000余元。

村企共建,脱贫路径拓得宽

在白鹊山村2组,通村水泥路四通八达,公路旁是一条绿色隔离带,竹篱笆与树木错落相间,与生态观光园相映衬,我们看到的是色彩斑斓的美景,但在湖北省昌隆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创始人谢国贵眼中,却是带动白鹊山村贫困户发展的大平台。

谢国贵在外打工多年,2015年,他选定白鹊山作为创业基地,总投资约7000万元,打造生态农业观光园示范基地。作为公司的负责人,他认为:“一个有良心的企业不能只考虑自身的发展,还应当寻找合适的时机回报社会。”

今年,谢国贵在东城办事处党委和白鹊山村委的支持下,成立了湖北省昌隆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党支部,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决心推行党建+精准扶贫的“1211”模式(即1个企业支部带动2个村发展、培植一个主导产业、惠及一大批贫困户脱贫致富),按净利润五五分红签约贫困户改造民宿,吸纳贫困户到该公司就业,让他们在增加收入来源的同时,能够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贫困户雷其高一家就是其中一户直接受益者。雷其高有一座修建于70年代的房子,已闲置多年,与昌隆公司达成改造协议后,原本近乎坍塌的房屋摇身一变成了“杉树园”精品民宿,夏季高峰期的时候,预定住宿的客人络绎不绝。雷其高的儿媳妇就在昌隆公司务工就业,其余时间还可以经营田地,如今一家人已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她说:“我做梦都没想到不用在外漂泊也能过上好日子。”

据统计,昌隆公司在成立党支部后,已带动务工就业500余人,直接带动贫困户50余户,让贫困户真正享受到了民宿旅游带来的红利。

连心结对,帮扶网络织得牢

“朱大哥,真的很感谢你,你做得比我们还多还好,我作为她的女儿都很汗颜。”这是东城办事处党员干部朱鹏飞收到的一条来自帮扶对象朱玉桃女儿的短信,从被帮扶对象拒绝进入家门到感动帮扶对象,解开朱玉桃心结的是朱鹏飞的一颗真心和切实的帮扶行动。

“时常想在这个院坝里晒点东西,可是泥土不方便。”朱玉桃不经意的一句话朱鹏飞却牢牢记下了,第二天一大早,施工队就上了门,平整土地、装模、填砂石、硬化,平整硬化院坝的工序在朱玉桃的惊讶中有条不紊的展开了。更让人感动的是,4000多元的施工费是朱鹏飞掏的自家腰包。

朱鹏飞只是党员帮扶贫困户群体的一个代表。据统计,仅昌隆公司党员职工就已结对帮扶15户贫困户,辐射效应明显,白鹊山村群众直接受益超过200万元。目前,东城办事处全处156名党员已结对392户贫困户,其中167户贫困户已实现了脱贫目标。党员一对一帮扶贫困户,不仅达到了扶志脱真贫的效果,还在党员与群众间架起了一座座“连心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