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印斌
18日,由国家网信办指导,新华网主办,人民网等网站协办的“2015中国好网民”流行语和故事征集活动正式上线。这标志着“2015中国好网民”系列活动正式启动。国家网信办社工局负责人表示,系列活动旨在弘扬网上正能量,推动网络空间进一步清朗起来。
除了流行语和故事征集,“2015中国好网民”系列活动还包括网络大讲堂、法治动漫微电影作品征集、公益广告设计大赛、网络媒介素养研讨会等十项活动,从涉及的范畴及内容看,丰富多彩,且有着极高的参与性,可以满足不同社会人群的表达与倾听诉求,相信通过这样的活动,特别是在参与过程中广泛的互动,可以促使网民能够做到理性、文明、平衡的价值观与意见表达。
不可否认,一段时间以来,互联网的勃兴,不仅赢得了网民的欢呼,得以淋漓尽致地释放热与火,也一度带动了社会各个层面的上网热情,这样的状态,或可视为互联网的“野蛮成长”期。网民的热情加上技术层面的突飞猛进,很快,中国社会与网络社会呈现出叠加与重合的趋势。甚至,很多时候,网络民意就部分表征了社会意志。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切实感受到网络带来的种种积极变化,诸如沟通变得直接、便利;批评鲜少人为抑制;“草根”的意见不再被忽略甚至遮蔽;信息的壁垒正在一点点被冲破;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相应的也大幅下降 ……等等。而部分的释放,必然推高信息的渴求,并形成一种越来越开放、越来越透明的舆论氛围。凡此种种,没有人能够否认,而所有社会成员也都是受益者。
不过,信息的洪流滚滚中,也不免泥沙俱下,以往潜伏于社会中的种种戾气、极端意见,也随之跃出。而当这些戾气与极端意见,与时下中国社会转型遭遇,往往会迅速汇集在一起,呈现出强大的破坏力。
但是,互联网毕竟不是攻伐的战场,网民更不是什么斗士。与现实世界一样,每一个网民依然对应一个社会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如果总是沉浸于网络的世界,总是行走在极端的意见丛林里,未免有些夸张了。为什么不能平和一些?为什么不能理性一些?为什么不能平衡一些?哪怕是在谴责、在愤怒、在质疑,也一样可以做到。
互联网也不是法外之地,恰恰相反,越是面对虚拟的世界,越是应该保持理性与克制、文明与自律、平衡与秩序。尽管存在不同的体验,以及治理模式,但现实世界的规则、约束,同样适用于网络。“网络即自由”的理解,并不正确,也不符合社会治理的逻辑。一味想着要将现实世界中被抑制的能量,释放到网络上,不仅是对自己的放纵,也会破坏整个社会的秩序。
其实,不妨尝试一下,只要你把眼睛从网上稍稍移开一下,你就会发现,身处的这个社会其实并没有那么狼烟滚滚、飞沙走石,也没有那么多激昂与悲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依然是大自然及社会的常态。大可不必过于放纵自己的情绪,从硝烟弥漫走向乌烟瘴气。一个好公民,首先是一个好网民。(胡印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