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担大学”刺痛他的心 毛坝一农民写诗颂家乡

10-10 16:36   http://www.lc-news.com/  

通讯员 单绪林

“你从山中走来,带着翠竹的伟岸、妩媚、顽强和谦逊。也曾有过大山的憨厚和原始。当你成为扁担,又多了一份责任、平衡、执着和坚韧。……”这首《扁担》诗歌,是利川市毛坝镇农民朱远烈的处女作,曾被《华夏情全国诗文书画精品集》收录。之后,他一发而不可收,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写出了多首精品诗作,在全国大赛中多次获奖。小镇农民为何对诗歌情有独钟?朱远烈说,是一次“意外”把他逼出来的。

激出来的农民诗人

今年48岁的朱远烈, 1988年高中毕业后回家当了农民。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两年后,他先后到广东打、海南、浙江等地打工,开始了他的建筑工生涯。因母亲年迈,需要人照顾,2006年夏天,朱远烈放弃在外打拼的机会,回到了故乡毛坝镇。

回乡后,他一边照顾母亲和孩子,一边在小镇做建筑活挣钱,在外打拼几年,朱远烈学到了很多建筑技术,砌墙、铺地砖成为他的拿手好戏。朱远烈靠自己娴熟的建筑技术,起早贪黑,几年下来,他不但照顾了家庭,还将原来的木屋改造成了小洋房。

2009年5月的一天, 朱远烈与几名工友,正忙碌着为镇里一所中学砌围墙。那天,学校的姚姓教师上课时,几个学生在教室调皮,老师目视窗外,看见朱远烈正用扁担挑着块。于是,姚姓老师指责调皮学生说,你们不努力学习,将来就得上他们那种“扁担大学”!老师的一句话,深深刺痛了朱远烈的心。

当天夜里,朱远烈带着疲惫和愤愤不平,拿起多年未曾拿过的笔,写下了30行洋洋洒洒的《扁担》诗。诗中不但叙述了扁担的来历和扁担的作用,也叙述了扁担在土地革命时期、搞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伟大作用,将扁担展现得“淋漓尽致”。

诗中渗透乡土气息

自《扁担》写作成功后,朱远烈对诗歌便有了偏爱,一发而不可收。他觉得可以通过写诗,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想,同时也练习了自己的笔功。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发表平台,他在邮局分别订阅了《绿风诗刊》《扬子江诗刊》等专业性诗刊,之后,每年从不间断。

“醒来的早春已有暖阳,兴奋里透着彷徨,水田改了旱、湿地建了房,蛤蟆族便从四而八方争先恐后涌向这最后的池塘,嬉戏、抱对、产卵看似拥抱春光,于是一些为了蝇头小利的人们,把喧闹和希望装进了口袋……”这是朱远烈2012年写的《最后的池塘》,同年7月发表在《百家》杂志第五期。

朱远烈的诗作,除了 《扁担》《最后的池塘》,还有《“星”连心》《珍爱惜缘》《人生之梦》《离别近黄昏》等100多首,已有10多篇相继被各地诗刊采用。他的每首诗歌,字里行间都渗透着浓烈的乡土气息和一个纯朴农民的高尚情怀,没有掩饰,没有做作,情真意切,有感而发,同时也表达了这位山村汉子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八次参加全国大赛

因为母亲年迈,孩子尚未成家,朱远烈起早贪黑,不停地的在周围务工挣钱。7年来,他对诗歌写作从未放弃过,只要精力和时间允许,他都会拿起笔来,在夜深人静之时,伏案写下自己的“有感而发”。“因为我不懂电脑操作,只有写在本子上,很多投稿渠道还不知道。”朱远烈说,他正在筹备买一台电脑学习,想把自己的诗作发往有关诗刊杂志。

朱远烈从开始写诗至今,他已参加了8次全国大赛,其中《珍爱惜缘》在2009年第二届星光杯全国诗歌散文大奖赛中荣获三等奖;《最后的池塘》在2012年“东方美”全国诗联书画大赛评选中,荣获二等奖;《扁担》在2014年中国当代作家书画家代表作文库评选中获二等奖;《“星”连心》在2015年第四届“时代颂歌”全国诗书画影大赛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并被授予“全国诗书画影百杰”荣誉称号。

居住在毛坝镇狮子岩脚下的朱远烈,虽然因家庭原因没有充足的时间创作,但他仍有自己远大的梦想。“待母亲百年归世和儿子成家后,我要把所有的精力都用来写诗,争取走上专业创作之路。”朱远烈说,毛坝不但是土家人生活的地方,更是名冠全球的“坝漆之乡”和湖北省“十大茶叶名乡名镇”之一,他要用手中的笔,为宣传家乡尽一份绵薄之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