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的利川纪实

10-17 17:43   http://www.lc-news.com/  

中国利川网 记者 吴华志

10月11日,恩施州易地扶贫搬迁督导组来到团堡镇,对易地扶贫搬迁质量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后认为,团堡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整体进展良好、工作亮点突出、政策落实到位、规划布局合理、安置模式多样、项目建设进展较快,配套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工程质量过硬。

这是全市精准扶贫工作的一大亮点。据利川市扶贫办资料显示,2015年,全市共减贫44455人,超出省、州下达目标9531人,在全省考核中被评为“A类”县市。今年上半年,通过各种扶贫措施,全年预计可脱贫14576户45653人。

五项机制扣牢脱贫链条

利川是湖北省25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市之一,建市30年来,一直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市。精准扶贫的春风吹进土苗大山,利川掀起一股前所未的竞进脱贫高潮,在市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下,迅速建立健全五项机制,将扶贫工程紧紧铸造成环环相扣、坚不可破的链条。

组织领导机制应运而生。全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指挥长的精准扶贫指挥部,下设由分管市领导任务组长的“五个一批”工作领导小组和相关市直单位牵头的六个工作专班(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光伏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工作专班),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 “1+5+6”指挥格局(指挥部+五个一批+六个专班),为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政策保障机制迅速建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州委六届八次全会精神,召开市委全会,出台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产业扶贫、搬迁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兜底扶贫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出台《关于大力实施旅游扶贫的意见》,把旅游扶贫作为脱贫引擎。出台田渔共生系统建设、西南片区茶叶和莼菜产业发展、“十企百村万户”民宿旅游工程、生产脱贫等方面的扶持奖补办法,充分调动各层面实施产业扶贫的积极性。

工作推进机制立即形成。市委政府将精准扶贫纳入全市“三指三组”(三个指挥部和三个领导小组)重点工作协同推进机制,坚持挂图作战,确定每周四为“扶贫日”,实行“一周一会商、双周一调度、两月一汇报、季度一督查”;及时调整领导分工,建立健全市级领导扶贫联系点制度;在全省率先建立省直“616”部门对口帮扶我市重点贫困村工作机制,密切配合州直帮有关部门开展帮扶工作,确保了精准扶贫工作高效有序推进。

资金统筹机制全力跟进。成立精准扶贫资金整合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建立财政扶贫资金统筹整合平台,出台管理办法,分年度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资金来源,实行跨部门、跨年度、跨层级统筹。其中:2016年统筹使用的资金涉及20多个部门,56个项目资金来源,共计14.7亿元;为今年启动的35个整村推进村统筹财政资金1.99亿元,共涉及546个脱贫项目。

督办问责机制紧随其后。出台《精准扶贫工作问责暂行办法》,确保问责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暗访,督促各乡镇、街道对辖区内贫困程度、致贫原因、脱贫措施等做到“一口清”。市纪委、市委市政府督查室、指挥部不定期对各乡镇、街道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督办检查,对工作落实不力的5个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推动脱贫项目精准实施。

“五个一批”合力攻坚

在精准脱贫战略中,利川坚持分类施策,按照“五个一批”的要求,针对不同贫困群体,合力攻坚,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因户施策,产业扶贫深入推进。全市紧紧围绕“六大产业链”,建立“121+X”利益链接机制(一个企业连接两个合作组织发展一个主导产业带动一批贫困户),强力推动特色产业发展。2016年,全市统筹整合年度发展生产资金1.6亿余元,建成特色农业产业基地146万亩、“一村一品”特色专业村136个;建成生态茶园22.8万亩、其中采摘茶园12.5万亩,实现茶叶产值6亿余元;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4家。发展“田渔共生”生态种养基地7260亩,其中莼渔生态种养2400亩、稻鱼种养3260亩,其他田渔生态种养基地1600亩,为实现“百斤鱼、八百斤稻、万元收入”目标探索了经验。

统筹实施,易地搬迁有序推进。全市层层签订“军令状”,坚持市乡党政主要领导挂帅建专班、市“四大家”领导带队强机制、专班督办检查常态化,坚决打赢易地扶贫搬迁硬仗。全市连续两次组织专班进村入户,开展精准识别和调查摸底,严格执行集体评议程序,共核定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10327户32985人,设立集中安置点55个,集中安置3679户12413人,分散安置6648户20572人,其中2016年计划实施3400户12000人。截至9月中旬,共召开4次现场拉练会,印发20余份会议纪要,压紧压实了项目建设进度。目前,全市2016年度33个集中安置点已全部启动;住房建设共启动2907户,占任务数2739户的106%,主体完工1726户,其中集中安置启动936户,分散安置启动1971户,已入住80户。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采取建创业门店、建特色民居、建产业基地等做法,确保搬得进、稳得住、能致富。

精准发力,教育扶贫应扶尽扶。全市紧紧围绕“重点建设不落一校、困难资助不落一生”的总体要求,认真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项目,着力构建学前幼儿资助、义务教育综合奖补和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高中中职助学金、中职免学费等全程资助体系。全面落实资助政策, 共资助22999人,发放资金1671万元。全面实施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下拨2016年“全面改薄”第一批中央专项资金3865万元,规划项目14个;下拨校舍维修、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学前教育园舍建设、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等方面资金2888万元,共规划项目11个,目前所有项目正在实施。扎实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添置了价值2604万元的教育教学设备。

着眼长远,生态扶贫扎实有效。全市共落实生态公益林补偿面积20.2万亩,实施退耕还林1.6万亩、退耕还草574亩,共兑现生态政策补助3753.48万元,12973户39828名贫困人员受益。聘请163 名贫困人员承包本村(组)公益林管护工作,增加其生态建设管护收入。完成5.2万亩退耕还林造林任务,选聘1215名贫困群众担任生态护林员,促进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坚持标准,保障兜底不落一人。全面启动农村低保按标施保工作,实施规范救助。提高救助标准。从4月1日起,农村低保从2300元提高到3200元,农村五保分散对象从2500元提高到5100元,集中供养对象从3300元提高到5100元,医疗救助农村五保按自付合规费用实行100%兜底,农村低保按自付合规费用70%救助且不设封顶线。精准确定救助对象。今年以来,先后开展了农村低保按标施保工作和农村五保复核工作,全市农村低保、农村五保现有保障对象分别为21709人、3953人。及时发放保障资金。元至8月发放农村低保资金3758.35万元、农村五保资金1255.07万元、医疗救助资金2090.92万、残疾人两项补贴935.85万元、临时救助394.5万元,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40.79万元。

六大战术精准制胜

在实施“五个一批”的战略中,利川施行六大战术,确保各大脱贫战场上,精准制胜。

旅游扶贫成效初显。利川充分利用气候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创新形成了“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型”、“养生度假型”、“创业就业型”、“产业融合型”等旅游扶贫模式,柏杨坝镇水井村、毛坝镇夹壁村、汪营镇白泥塘村被列为全国第一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实施“十村百企万户”民宿旅游工程,建成民宿993户,自今年“五一”开业以来,共接待游客6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9亿元。目前,全市民宿旅游创造直接就业岗位3000多个,间接带动10000多农民就业,有力促进了种植、养殖、服务业发展。“兴民宿、卖凉爽”受到各方热捧,微博《世界那么热,我要去利川》点击量超过1000万人次,全省旅游工作研讨会在利川成功召开,利川以民宿旅游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做法受到州委书记王海涛、州长刘芳震批示肯定。

电商扶贫有序推进。全市认真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按照州委书记王海涛“把扩大开放与精准扶贫紧紧扭在一起抓”的要求,积极探索“电子商务+精准扶贫”路子,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能人参与格局。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实施农村淘宝项目,建成35个站点,招募39名淘宝合伙人,推进农产品上行,引导农民购物。引进深圳淘实惠进驻利川,已建立乡村级站点150个,平台流水金额达1300余万元。截至目前,全市从事电子商务的市场主体1417个,服务平台8个,电子商务运营中心3个,镇(乡)村级站点548个,销售额近1.4亿元。

金融扶贫创新实施。创新金融扶贫方式,积极申报创建“金融扶贫示范县”。在141个重点贫困村设立工作站,促进金融资源与贫困对象精准对接。在已实施整村推进的31个贫困村发展扶贫互助社,发放村级互助金融贷款,为更多的低收入农户解决生产发展资金。按照“企业+基地+贫困户”模式,创新启动“毛坝镇利川红扶贫互助合作社”,探索金融支持产业发展、民宿旅游、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路子。截至目前,全市共发放扶贫小额贷款3220笔2.56亿元,涉及贫困户2818户1.57亿元,新型经营主体402户9935万元,累计受益户达6838户。

集体经济稳步发展。深入调研,摸清底数,探索形成了“村社共建发展型”、“资产资源利用型”、“项目协调服务型”、“管理服务创收型”和“异地置业投资型”等五种发展模式。建立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财政投入机制,保障村平财政专项投入不低于50万元。截至8月底,全市82个整村推进村中,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已达到5万元以上的村有5个,已完成项目建设、正常经营可实现5万元以上的村有27个,已经确定项目正在按计划实施的村有50个。

光伏扶贫试点成功。市领导带队到随州市、麻城市考察学习光伏扶贫经验,力求达到借石攻玉之效。结合实际,出台操作规范,明确项目备案、实施、报装、验收、并网等操作流程。制定今年第一批光伏扶贫实施方案,启动26个试点示范项目,目前已有6个村完成项目建设,其中4个村实现了并网发电;14个村已申请项目备案,正在建设之中;6个村正在申请项目备案。

社会扶贫彰显合力。强力推进“百企帮百村、脱贫奔小康”行动,组织154家民营企业与141个重点贫困村开展结对共建,累计投入帮扶资金及物资 8751.7万元,开展技术培训1100人次,创造就业岗位2754个。积极协调做好国家定点扶贫、省直“616”部门对口支援、州直部门对口帮扶工作,共投入帮扶资金1700余万元。动员群团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团市委、市妇联、市关工委共投入帮扶资金190多万元。采取财政资金奖补、扶贫贷款支持和税收优惠等方式,引导民营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大户等市场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飞强茶业推出“12854”模式(1个龙头企业带动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8个村精准扶贫工作,帮扶50户贫困户,落实4项帮扶措施)、金利茶业推出的“144583”模式(1个龙头企业带领4个专业合作社,扶持40个村,采取5种方式,发展茶叶8万亩,确保3万户年增收过万元)已初步发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