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玉山翻山越岭最关心:贫困户靠什么产业鼓荷包

10-18 11:40  

中国利川网 特约记者刘洪浩

“您这是在种什么?”4月19日,走在建南镇双龙村的田坎上,州委常委、市委书记沙玉山与田里种地老人谭宗云聊起来。

“辣椒!”“产量怎样?划得来不?”“亩产7000元,还可以。”“怎么卖?”“有人来收,主要是卖到石柱做辣椒酱。”

看过易地扶贫搬迁点回到村办公室沙玉山开口就问,“村里扶贫靠些什么产业?”

自3月30日以来,沙玉山翻山越岭到访了艾地、堡上、桐油溪、新田榜、水田坝、双龙等边远村,一直最牵挂产业扶贫一批,村里都在发展些什么产业,是不是可靠,能不能让贫困户如期脱贫。

在文斗艾地村,村支部书记说村里准备发展生态优质大米产业,沙玉山心有疑虑,“这里种了几十年的水稻,现在仍然靠种田能脱贫?”

到了海拔只有300多米的文斗堡上村,开口又关心地里主要种什么。在村口的商店前与店主交流时问,“怎么店里就看不到利川的东西,你看粑粑是宣恩的,鸡爪是来凤的!”听村民说这一带过去一直种柚子、柑桔,他纳闷怎么就没发展成行。

在刚通一条公路的桐油溪村,知道贫困户占比达70%,沙玉山更是心急,“种些什么?”村支书安友明说,“已经栽了540亩茶,还准备发展300亩。”沙玉山问旁边村民张健康、安向阳,“你们家种了多少茶?”“一半的地种了茶。”“茶叶产出之前,靠什么过日子?”“打工!”临走沙玉山还十分不放心地问安友明,“村里怎么发展,产业上有些什么想法?”

最让沙玉山放心的是新田榜村。村里引入企业发展了890亩油茶,产出前除补贴,短期还可发展林下种植榨菜。建立专业合作社让无劳动力的贫困户也通过土地托管增收。地里有了谱,村里还成立专业合作社,引入土家牧业,帮助贫困户发展养殖业。

听建南镇水田村干部说,村里正种观赏荷,发展旅游业。沙玉山担忧地问,“城里到村里要多久,高速出口到村里要多久?去年来过多少客人?一定得认真论证。”

沙玉山走进建南乐福店长毛兔养殖基地认真听取了乐福畜产公司的扶贫账。企业负责人幸奠彬算了一笔账,一只兔一年可剪5斤毛,可卖500元,除去成本可赚200多元。沙玉山问,“你们和贫困户是怎么链接的?”“我们在水田坝村免费送兔苗3000只,并进村建拔毛基地,直接解决了14户贫困户就地上班的问题。”

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思路,沙玉山特别关心建南双龙村易地扶贫搬迁点的后续致富问题。“你们村扶贫靠些什么产业?”“种辣椒和核桃!”“市场可靠吗?”最终,沙玉山建议镇里和村里都要借助王母城的旅游顺势而为,统筹思考搬迁与旅游配套,为每年几万人的游客搞好食宿服务,找到6个村共150户易地扶贫搬迁户的长远出路。

期间,沙玉山特别强调,精准扶贫不同于过去,不能以整体水平来代替每户贫困户的脱贫,必须拿出每一户的脱贫措施,特别是产业路子。就像新田榜村一样摸清每一户的基本情况,制定每一户的年度脱贫计划,63户有470多亩油茶,还有种菜与养殖方案,账算好了心里有底。干部必须想法开拓门路,把资源、精力用在产业扶贫上,产业发展链接到贫困户头上,产业发展起来了,他们的荷包自然能鼓起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