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从源头上治理农民工欠薪“顽疾”,我州出台的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准备金制度、委托银行代发工资制度,可以解决施工企业“有钱发”、“怎么发”的难题,但针对建设领域层层转包、人员流动频繁的现状,农民工工资“发给谁”?
在建设领域,承建企业逐层相认,总承包企业对工程中使用的农民工数量、农民工的基本情况毫不知情,“实名制”管理难度大。目前,我州在建设领域全面运行劳动保障监察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锁定人头,固定考勤,实现用工“实名制”,有效掌握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
1.农民工刷卡上班,维权有保障
11月15日中午,在利川市“珑澄水岸”项目工地大门,工人张胜利熟练地拿出自己的“恩施州劳动权益保障卡”,在门口机器处一刷,“嘀”的一声,道闸打开。此时,陆续有工人打卡下班。记者注意到,这张卡和普通的IC卡没有区别,打卡之后显示屏就会自动生成实时截图。
原来,张胜利所在的建筑工地,安装了劳动保障监察信息化管理系统。老张这个简单的动作,他当天上班、下班的工作记录就会上传到恩施州劳动监察信息化管理系统中。他所持的这张卡,不仅是一张门禁卡,还记录有本人的身份信息、务工经历、考勤记录、工资发放情况等。有了信息化管理系统,劳动监察部门可实时监管建筑工地劳动用工、工资支付等信息,并详细记录每一个劳动者的工作情况,当工人在州内换工地时系统也会自动载入他的信息。一旦发生纠纷,工人的劳动权益保障卡可作为维权证据,有效地解决农民工维权证据不全或无证据的问题。
“以前在别的工地上班都是班组长画钩点卯,现在我每天进出工地都是刷卡,政府部门那儿都有记录,再也不怕包工头赖账。”问起刷卡的好处,钢筋工钟艳林告诉记者。
受益的不仅是农民工。“有了这个人行道闸考勤设备,工人一进大门就直接刷卡,可以更好地保障农民工的权益,也便于我们管理。”据“珑澄水岸”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唐克品介绍,该工地每天有200多人施工,启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之后,现场考勤和安全施工不再是难题,避免了无关人员进场,保障了现场施工安全。通过系统,每天每个人进进出出都有视频和实时截图,用工情况、员工考勤一目了然。以前在别的项目部做安全管理员,遇到施工班组更换时,因为用工信息不全,施工企业根本不清楚哪些人做了事,也不知道给工人发了多少钱,完全是一笔“糊涂账”,有了信息化管理系统之后,工人管理难度大大降低。
“珑澄水岸”项目是我州第一个安装劳动保障监察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项目,可有效解决建设领域农民工“实名制”难题。目前,我州正在建设领域全面推广劳动保障监察信息化管理系统,这在全省走在前列。
2.信息化监管,用工“实名制”不再难
据不完全统计,全州每年新开工的建设项目有数百个,这其中,不乏一些工程分包、层层转包、恶意低价承揽工程、工资和工程款交织纠结的现象。虽然劳动监察部门不断增加对建设工程项目劳动用工方面日常巡查的频次,但这些现象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引发农民工权益受侵犯或工资遭拖欠的现象发生。
2014年,长信建设有限公司在承建州城金子寨小区过程中,将其中的木工工程违法转包给自然人刘某,由其负责施工管理、支付工人工资等。当年9月,赵祥诗等40名农民工向刘某讨要工资无果,又向长信建设有限公司项目部讨要工资仍无结果,遂向州劳动监察支队投诉,涉及被拖欠工资58.32万元。州劳动监察支队在调查处理过程中,发现长信建设有限公司除了有付款给“包工头”刘某的银行账户往来明细外,没有用工花名册,也没有支付工人工资的台账。经查明,“包工头”刘某从总承包公司项目部领取的款项涉及25.88万元工资,不仅未发放给工人,其本人也失去联系。因拖欠工资涉及人数众多、金额较大,又因长信建设有限公司违法分包,未对工地使用工人及发放工资情况进行监督,酿成拖欠工资的恶果,州劳动监察支队在依法将刘某涉嫌欠薪逃逸移送公安机关的同时,要求长信公司先行垫付所欠农民工工资。
因为建设领域人员流动性强,加之“实名制”管理不到位,劳动者干活了权益无法保障,施工企业对用工情况、工资发放情况一无所知,只能由“包工头”说了算,当发生欠薪时,还要承担清偿拖欠工资连带责任。
“由于建设领域层层转包,用工复杂,遇到欠薪案件,劳动监察人员需一层层‘剥笋子’,剥到最后一层油水也被‘榨’干。”采访中,州劳动监察支队队长金海直言“讨薪”的难度。如何解决“实名制”难题?州人社部门一直在思考、探索更好的办法。《中国劳动保障报》刊登的一篇关于云南省昆明市建立劳动监察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文章,吸引了州劳动监察支队队长金海的目光,认为可以学习借鉴。通过实地考察、多方考证后,我州决定引进云南省劳动监察信息化管理系统,并制订了具有恩施特点的实施方案,州政府先后出台系列文件进行部署。
文件规定,全州建设领域2016年9月1日以后开工的工程项目,均应安装使用管理系统。施工总承包企业、农民工工资准备金专户银行、建设工程主管部门、人社部门、公安部门以及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部门均应推广运用管理系统。2016年12月31日前,对符合条件的建设工程全部上线运行劳动监察信息化管理系统。
3.实时动态监管,带来多方共赢
“这是用人单位板块,所有加入系统的施工企业的详细信息都能查询到。”11月15日上午,利川市劳动监察大队队长刘艳明打开电脑,登录恩施州劳动监察信息管理系统向记者演示。记者看到,登录系统首页,即可看到辖区内项目概况,项目所在的区域、已开工数量、务工人数、考勤总数等内容一目了然。系统设有项目管理、用人单位管理、考勤管理、准备金管理、预警管理等多个板块。
记者点开各个板块,内容具体详实。比如在“项目管理”菜单里,可以看到项目的名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合同价款、准备金的缴交情况、企业劳动违法行为登记等内容;“考勤管理”里可看到工人实时打卡时的抓拍截图。在“预警管理”板块,设有工资拖欠、工资发放、准备金不足、项目考勤、最低工资标准等8类预警情况,当进入系统的施工项目出现工人不考勤、一卡多用,工资不按时发放、不发、少发、代领等异常情况预警,准备金金额不足、未缴存等情况,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未开设、额度不足等情况,系统即会自动发出预警信号。
据软件提供商云南会基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这个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由计算机、服务器、摄像头、读卡和制卡器、人行道闸考勤设备、实名制劳动权益保障卡以及联网设备组成,企业可根据工程规模大小自行选择安装;软件系统内包括用人单位管理、项目管理、务工人员管理、考勤管理和银行工资代发管理等各模块组成,企业免费使用。这一系统还可以根据需要,不断添加新管理模块与系统平台实现对接。
今后,所有加入该系统的施工项目的农民工,通过打卡上、下班,系统会自动生成考勤记录,月底发工资时,用工企业根据考勤记录造工资表,经农民工确认后上传到工资准备金开户银行发放工资,然后再将发放情况反馈到恩施州劳动监察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有效监管。
“这一系统找准了各方利益的均衡点,实现了农民工、施工企业、劳动监察多方共赢。”州人社局副局长周清介绍,通过这一系统,全州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可将用工企业及务工人员信息、员工考勤、工资支付、社会保险等内容,纳入实时动态监管范围,大大减轻了工作压力。
自11月8日起,州人社局组织工作专班在全州8县市陆续开展农民工工资准备金制度和运行劳动保障监察信息化管理系统工作的专项培训。截至目前,全州8县市已有利川、巴东、鹤峰、建始依托劳动监察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劳动用工“实名制”管理,有20多个建设项目开始安装、运行信息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