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利川市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登版)

12-16 09:16  
万众一心 决战贫困 为全面建成小康利川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利川市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登版)

沙玉山

(2016年12月15日)

    一、回顾总结成绩,坚定发展信心

    市第七次党代会以来,市委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落实省委、州委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顺利完成了既定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和“十三五”良好开局。

    ——五年来,我们致力加快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市域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接近十亿元。市域经济呈现出提质提速、升级增效的良好局面。生态旅游产业迅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取得重大突破。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信息物流产业开启新局。市城建成面积拓展到22.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2011年的32.1%提高到41.5%。

    ——五年来,我们致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逐步增强。稳步实施了200多个改革项目,“1+3”改革督办机制在全州推广。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省首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任务全面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财税制度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改革不断深化。成功创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国家级示范县。苏马荡被评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渝利铁路、利万高速利川段建成通车,打通了内联外引的开放大通道;九州通、碧桂园等国内500强企业入驻利川;金利茶业开辟了北非新兴市场。被评为“全省最佳金融县市”。

    ——五年来,我们致力民生民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精准扶贫成效显著。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乡面貌大为改观,城区“三违”顽疾得到有效治理。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生态建设成效明显。文体事业蓬勃发展。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食品药品监管等工作全面进步。

    ——五年来,我们致力民主法治建设,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大工作呈现新局面。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质量明显提高。工商联、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围绕中心履职尽责,发挥了凝心聚力的重要作用。对台、侨务等工作进一步加强。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市。在全国率先出台加强司法人员履职保护的意见,制定实施法治利川建设“十条意见”、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规定,市法院受到最高人民法院表彰。探索推广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大力开展“律师进村、法律便民”活动。“六五”普法、人民调解工作成效明显。平安建设不断深化,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为全市人民营造了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五年来,我们致力从严治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四个自信”更加坚定、“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强化思想教育引领,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工程,涌现了施星灿、杨爱华、田云奇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加强干部选拔、教育、管理,有效激发了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活力。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各项任务,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村社共建”被评为第三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扎实开展“三万”活动,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正风反腐力度不断加大,党风政风明显改善,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党管武装工作取得新成效。党校、档案、史志等工作和老龄事业迈上新台阶。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发挥。

    今年是利川撤县建市30周年。30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把握市情、克难奋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由弱渐强的历史性跨越,架起了通向全面小康的桥梁。

    建市30年特别是过去五年所取得的发展成就,离不开党中央对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的高度重视,离不开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倾情关怀,是历届市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砥砺奋进、接续奋斗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和衷共济、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团结拼搏、真抓实干的结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利川发展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立足新起点,我们既要看到压力和困难,更要看到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千载难逢的政策机遇。党中央作出了决战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的决策部署,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和设立湖北自贸试验区,将有更多的政策向贫困地区倾斜。省委、省政府出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实施“两圈两带”战略、推进武陵山试验区建设,必将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政策和项目支持。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616”工程、黄石对口支援等帮扶措施的落实,必将给我市提供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二是日益彰显的资源优势。我市生态良好、气候宜人,动植物、富硒、旅游、矿产、能源等资源丰富,民族文化绚丽多彩。过去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这些资源优势“养在深闺人未识”。“两高两铁”开通、城乡基础设施改善和“互联网+”的兴起,为我市加快产业升级、融入区域发展打开了更加便捷的通道,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这些资源优势正日益成为经济优势、竞争优势和品牌优势。三是政通人和的发展环境。当前,我们正处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大环境中,有“新发展理念”作指引,有政治清明、心齐气顺的良好氛围,迎来了加快发展的大好时机。同时,热爱利川、发展利川、维护利川的正能量空前凝聚,全市上下思改革、盼脱贫、谋发展的热情空前高涨,这是我们加快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的根本动力。

    二、明确奋斗目标,把握发展大势

    今后五年,是脱贫攻坚的冲刺期、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期。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围绕“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全省“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和“五州”战略部署,实施生态立市、产业兴市、开放活市、依法治市、富民强市战略,创建全省从严治党示范市、全省平安法治建设示范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利川,必须实现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市域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努力打造“繁荣利川”。

    ——全面建成小康利川,必须推动改革开放全面深化。不断深化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制度、文化等方面创新。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加强区域合作,努力打造“开放利川”。

    ——全面建成小康利川,必须促进民主法治更加完善。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最大限度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快依法治市进程,积极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努力打造“法治利川”。

    ——全面建成小康利川,必须确保人民群众幸福安康。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协调发展、共享发展,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不断强化民生保障,努力打造“幸福利川”。   

    ——全面建成小康利川,必须始终不渝加强党的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坚定地维护党中央权威,更加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扎实地把中央、省委、州委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

    三、加快产业发展,提升综合实力

    突出重点发展。以生态旅游为引擎,形成大健康、清洁能源、生物医药、绿色富硒食品、信息物流梯次发展格局。围绕全域旅游,着力创新理念和机制,科学谋划旅游产业发展;高起点、大手笔开发旅游资源,推出溶洞、古寨、灵山、民俗文化精品旅游线路,大力实施“十村百企万户”民宿旅游工程,积极发展山地旅游;统筹抓好旅游营销,提高旅游产业综合效益。坚持“医养一体化”,重点发展康体运动、养生休闲、健康养老产业,打造休闲养生基地和大健康产业示范带。优化能源结构,加大清洁能源开发与综合利用力度。推进绿色富硒食品产业种养标准化、加工规模化、销售品牌化。推进道地药材精深加工和养生保健产品开发,打造全国中成药和生物医药知名品牌。加快信息物流基础平台建设,积极培育浪潮云计算中心等大数据产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

    坚持绿色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构建生态农业、绿色低碳工业、现代服务业三位一体的绿色产业体系。加强绿色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功能农业,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加快绿色资源开发,推进资源型工业发展,形成具有利川特色的现代新型工业集群。顺应绿色消费需求,大力发展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文化创意、健康养生等新兴服务业,推动零售批发、物流、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行业提档升级。着力培育生态旅游、绿色富硒、康养宜居等绿色品牌。

    加快融合发展。围绕“硒+”,将硒资源利用融入产业建设,大力开发绿色富硒产品。围绕“旅游+”,加快推进旅游与农业、工业、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旅游与城镇化、精准扶贫联动发展。围绕“互联网+”,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传统产业相结合,提高产业发展信息化水平。围绕“区域+”,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力求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强化产业链建设,做好“建链”、补链”、“强链”文章。

    四、建设特色城镇,做强发展平台

    规划引领,彰显城镇品位。推进城市总规修编和“多规合一”,统筹实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完善城镇体系。统筹城区生产、生活、生态布局,打造生态之城、康养之城、创业之城,建成州域副中心城市和三峡城市群节点城市。支持各乡镇探索建设特色小镇。建成一批农村新型社区。

    加快建设,提升城镇品质。坚持“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八字方针,提高城镇建设质量。实施一批重点工程,拓展新城区,改造老城区,延伸主轴线,打造景观带,构建大外环。完善城市功能和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美丽乡村。打造“智慧利川”。

    强化管理,打造城镇品牌。坚持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法治化实施、系统化推进,提升城镇管理水平。强化规划管控,始终保持“三违”整治高压态势,切实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深化“六城”同创。加快完善配套设施,建立城市管理综合信息平台,提高便民服务水平。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素质。

    五、突出精准施策,奋力脱贫攻坚

    加快脱贫攻坚步伐。按照3年集中攻坚、1年巩固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的总体思路,挂图作战,强力推进,确保2019年“市摘帽、乡出列、村脱贫、户销号”。对141个重点贫困村,精准对接脱贫需求,精准实施项目规划,按期完成脱贫任务。对非重点贫困村,同步规划、同步帮扶、同步脱贫。加强脱贫返贫动态管理,守住贫困发生率红线。统筹兼顾限时脱贫与长远致富,巩固提高脱贫攻坚成效。

    创新脱贫攻坚方式。统筹实施生产脱贫,稳定贫困群众收入来源;持续强化旅游扶贫,努力建成旅游扶贫示范区;稳步实施光伏扶贫,完成项目建设任务;推进电商扶贫,精心实施“村淘”项目。统筹实施易地搬迁脱贫,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全面落实生态补偿脱贫、教育脱贫、社会保障兜底政策,筑牢民生底线。充分发挥金融扶贫杠杆作用。鼓励市场主体与贫困户建立利益链接机制。

    夯实脱贫攻坚基础。推进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完成输电线路升级改造。推进“宽带乡村”工程提档升级。推进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支持村级集体经济拓宽增收渠道。完善市乡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

    凝聚脱贫攻坚合力。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以硬措施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各级精准扶贫指挥部要切实做好力量调配、项目管理、督办检查等工作,推动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压实派驻工作队和“第一书记”责任,对所帮扶村给予最大力度扶持。充分利用各种帮扶机遇,为脱贫攻坚寻求更多支持。鼓励各类企业、社会团体、公益组织和社会爱心人士参与扶贫开发。帮助贫困群众树牢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观念。

    六、加强生态保护,打造美丽利川

    着力让山更青。强化“保护山体就是保护美丽家园”的意识,依法严厉打击破坏山体行为。重点加强对铁路、高路、国省道、河道沿线、城区山体和齐岳山、佛宝山、星斗山、寒池山等山体的保护,坚守绿色底线。扎实开展“绿满荆楚”行动,创新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现应绿尽绿。加大非煤矿山整治力度,全面落实矿山生态环境恢复补偿制度。加强对水杉母树等植物天然群落、原始森林的保护,实施好生态景观林带、森林碳汇、地灾隐患治理等工程,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着力让水更绿。统筹治水,实行源头治理、全域保护、综合整治。严格落实河长负责制、属地管理制,严格规范沿河建房,加强沿江沿河沿库环境综合治理,促进江河功能永续利用。贯彻落实《清江保护条例》,突出抓好清江利川段及其支流污水治理。加快城区污水管网收集系统和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节水型社会。

    着力让天更蓝。完善政府、企业、公众共治体系,推进空气净化工程。持续做好城区禁鞭工作,提倡集镇禁鞭。全面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和垃圾。加大扬尘治理力度。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餐饮业油烟污染治理。实施全民节能减排计划。

    着力让土更净。大力治理农村面源污染、土壤白色污染与酸化问题,推进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创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有害生物监测和绿色防控体系,积极推广生物防治病虫害等农药替代技术。推广垃圾综合利用新技术,加强对废水、废气、废渣等处理情况的监督检查,规范危险废物处理。

    七、繁荣社会事业,增进人民福祉

    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建成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建立优秀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完善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办好2018年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产业。

    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支持民办教育发展;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加快推进教育新区建设;实施好“全面改薄”、利川一中迁建等工程,不断改善城乡办学条件。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支持民营医院健康发展,力争村级卫生室全部达标。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建成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实现城镇和农村居民就近就地就业,妥善解决农村被征地拆迁农民再就业问题,做好劳务输出工作。落实全民参保计划,推进社会保险全覆盖。完善救助政策和救助体系,实现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加大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确保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扎实做好气象、人防、防灾减灾等工作。

    八、深化改革开放,促进转型跨越

    增强改革推动力。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全面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城乡统筹发展体制改革、国资管理体制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改革。严格督察落实,提高改革精准化、精细化水平。积极培育改革文化,营造全社会崇尚改革、包容失误的良好氛围。

    提升开放带动力。牢固树立“以大开放促大发展”的意识,努力把利川建成武陵山区对外开放新高地。抓住国家设立湖北、重庆自贸试验区的机遇,积极融入武汉城市圈、成渝经济圈。依托各种会展平台,做好特色产品推介和营销文章。吸引一批绿色环保、拉动效应强的企业和项目落户。用足国家关于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服务脱贫攻坚的政策,支持企业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实施县域金融试点工程,争取股份制银行在我市设立更多分支机构。支持企业出口创汇或者到境外投资兴业。

    激发创新驱动力。搞活机制、创优环境、加强管理,整合投融资平台,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工业经济的主战场、招商引资的主平台、产业聚集的主阵地、创新发展的主力军。建设一批“双创”基地,发展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家。培养、引进、选拔一批外向型专业人才。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和回归创业工程。

    九、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市

    坚守法治主责。进一步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各方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法治建设机制,认真贯彻法治利川建设“十条意见”。着力提高市委常委会依法决策能力,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强化监督职能,更好地体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权益;支持市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认真落实领导干部述法制度。深化“五务公开”。

    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完善政府依法决策机制,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终身责任追究制。严格落实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规定。用好“市长热线”等沟通渠道,着力打造“阳光政府”。

    保障公正司法。巩固司法体制改革成果,支持政法机关依法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严格落实司法人员履职保护意见。政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和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强化司法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深化依法治理。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完善“三位一体”基层治理体系,健全村民自治、民主协商、协同共治、依法治理、村务监督五大机制,全面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扎实推进“七五”普法。完善法律援助、司法救助体系。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努力争创全省平安法治建设示范市。

    十、强化政治担当,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思想政治领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定“四个自信”,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严格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开展“思想政治领先、务实担当为先、工作业绩争先”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担负起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讲好利川故事,塑形铸魂,凝心聚力。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工程,增强“六进”活动实效。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持之以恒抓好“两准则三条例”学习贯彻,争创高线、守住底线。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认真落实地方党委、党组工作条例,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支部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切实加强组织建设。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着力打造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廉洁过硬的领导班子,培养造就一支“四铁”干部队伍。落实基层党建责任制,抓好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领域党建工作,实施“双强书记”培育、基层党组织“双指数”管理、党内助力、结对共建等工程。做好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工作,激励广大党员争做时代先锋。

    坚定不移正风反腐。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工作、推动实践。坚持密切联系群众,遵循问题导向、一线工作、成效检验的方法论,经常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充分发挥“三问三评”效力,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弘扬工匠精神,让“严谨、精细、专注、敬业”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价值追求和行为自觉。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牢牢扛起“两个责任”。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知责明责、尽责负责、考责问责。大力支持纪委履行职责,自觉接受纪委监督。各级纪检机构要认真履行监督责任,坚决维护党规党纪的严肃性。强化党内监督,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

 

    全面提升执政能力。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充分调动各级领导班子的积极性。完善市委决策机制,严格执行市委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努力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认真落实统战工作条例,积极为工商联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做好侨务、对台等工作。牢牢把握民族工作“两个共同”主题,巩固拓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果,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水平。强化党管武装工作,抓好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创成省级双拥模范城。党校要推动理论教育、党性教育、理论研究出特色上水平。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要主动改革,聚焦基层、服务群众。认真做好老干部、史志、档案、调查研究等工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