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看利川】利川旅游文化的定位与传播

04-12 14:41  

初到利川,想不到在佛宝山上与一场漫天铺地大雪相遇,平添了些许神秘韵味。与北方的雪不同,利川的雪天不冷,没有凛冽扑面的北风,空气中是种清冷的调皮。

 

    利川有着一种独特的含蓄钟灵之美,这种美,美在自然的厚爱,美在土家人热情好客的真诚。行走在北纬30度的利川山水间,云贵高原延伸而来的气势赋予了这片 高海拔之地独有的壮美,清江、郁江的穿行又增添了利川的灵秀。巴蜀交汇之地的文化碰撞和土家族扑面而来的民族特色构成了利川独有的美学内涵。利川的美,美 得不张扬,含蓄无华又沉静大气,仿佛是深藏山林中的璞玉,等待发掘与打磨。无论是神秘的腾龙洞,还是历经沧桑的大水井,乃至中西合璧的苏马荡,郁郁葱葱的 佛宝山,乃至百年不倒的水杉林,都不免勾起追忆似水流年的童年心境,这是一个能让心慢下来寻找灵魂的地方。

 

美,尚需定位

 

    利川的美还没有来得及打磨,如山谷里绽放的百合,幽香阵阵却需要寻觅。利川的旅游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虽慢了一步,但也为城市旅游综合体的新定位赢得了深 思熟虑的时间。一个城市的定位要与众不同,这就如同著名的汉学家费孝通所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个美就要美得独具风骚,独有 个性,反映在地域风光上则就具有了某种奇观效应。这种奇观,不仅指自然的钟爱与赐予,独特的自然环境,更指向人文环境的构建,包括土家族风情、巴蜀文化特 色等。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影响力,而旅游文化则是要将这种大象无形的文化打造成可见可感可以传播、可体验的文化。这绝对不是一台简单的民族歌舞能诠释的,而 是对当地文化深度思考后的内容开发与整合。

 

    去年亚洲电视剧论坛期间,我在日本访问,瓢泼大雨中观看了《市川本古事记解说》演出。这台演出没有目前国内流行的光怪陆离的强电波的嘈杂与刺激,只有一位 舞者和一位解说非常安静地演绎了日本诞生的神话与故事。故事从人类还是一个单细胞生物讲起,一对男神与女神被呼唤到天界面前,两人结合,世界出现了土地、 天空等林罗万象,而两人不得不面对分离,于是衍生出另外两个姐弟互称的天照大神和素盏鸣尊的故事。宗像大社本来就是祭祀天照大神的三女神,这三女神被尊为 守护神,她们就是上面提到的天照大神的女儿。这样的传说故事,由日本年过古稀的著名女演员柴田美保子亲自担任解说,背景绘画则请了国际著名的绘画家马克斯 夸尔恰菲基,以京都水墨画的风格融合了现代光效技术,赏心悦目。这样的文化奇观看起来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它每一个瞬间都在传播文化。相比较我们 很多旅游地区的文化产品,有形式没内容,甚至内容哗众取宠,将奇观演变成一场猎奇的盛宴。

 

美,尚需塑造

 

    利川的美是天生的,独特的地理位置给了他中部凉城的美誉。可以想象,夏天来此度假的人络绎不绝,乃至人山人海。与以往旅游观念的不同,旅游成为一种现代的 生活方式,这种游不仅是为了“玩”,甚至是为了“养”,养心、养情。当灵魂跟不上快速发展的脚步,就会出现旅游一窝蜂的盲动开发,越偏爱经济效益的上阵, 越会使得一个区域的旅游资源遭到灭顶之灾。比如三亚,海棠湾上一条十多公里的路上,建了十家国际五星级酒店,这些酒店刚好将海棠湾的海岸线包围起来,资本 垄断了稀缺资源。酒店周边并没有形成完善的配套设施、文化设置,内部也大同小异,唯独香格里拉推出了亲子度假概念,从内部设施包括泳池设计、草坪项目等偏 向低龄儿童家庭的选择,算是有所差异。

 

    据我们所知,利川也在建造自己的民宿村落,这个概念很好,让利川的老百姓也参与到建设中来,大家一起构建旅游城市。但核心问题也出现了,这11个民宿村的 定位尤为关键。如果定位不准确或趋同,就会出现先开发再往上贴文化标签的情况,那么文化旅游的意义也就打了折扣。韩国首尔有个南山韩屋村,既有传统的士大 夫的豪宅,又有普通民众的寒舍,甚至毗邻专门推送韩国民族音乐的首尔国乐堂。韩屋村内没有叫卖声,有的是陈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有者的作品,甚至还开设了 文化讲座,民俗体验活动等项目,让人仿佛回到古朝鲜时代。文化是需要养心的,对民俗地域文化的开发尤其如此,在保护的基础上有的放矢。这个保护既是对生态 环境的保护,也是对文化资源的保护。

 

美,需要传播

 

    美在深山人不知,大声息音的传统文化讲究含蓄低调之美,而现代文明则希望这些动人心魄的美能迅速传递出去,并产生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地域文化的传播说到底是内容产品的传播,就如同利川古老的龙船调一般,历几代而流传至今,甚至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经济学领域中有整合营销一说,就是用80%的财力物力人力打造20%的产品,这少数的产品就会成为品牌营销,产生轰动效应。利川尚需在文化定位上找准点, 重拳塑造并推出文化产品,这种文化产品不单纯是原汁原味的古老歌谣,还需与现代文明相结合,衍生出新的文化内容产品,影视剧、音乐剧、乃至纪录片、微电 影、神话传说等都可以提升其城市文化影响力,利川恰好是一个不缺故事与传说的城市。

 

    这种文化的定位就是创意的整合,如同散见的珍珠急需串成项链,除了核心文化定位之外,连动开发周边的文化项目衍生品,发挥互联网+的长尾效应。在一个开架 售货的旅游量贩选择机制下,提供更多的可供选择的多文化风格产品,进行分类人群的锁定。当我们有了这种可以传播的文化内容资本,文化的效应也会随之而来, 依托新媒体、微博、微信、国际国内赛事,乃至打造自己的民俗文化旅游媒介传播平台,将利川乃至中国好的民俗文化产品推介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利川。传播依 靠平台,但传播的内容永远都是第一位的。

 

    在旅游文化同质化的规模开发中,希望利川能够静心而论的考虑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定位,并在此基础上整体开发,既站在国内的高度,也站在国际的高度,真正成为养心怡情有文化品味的旅游城市。

 

相关链接:

 

    赵晖博士,系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韩国首尔大学舆论情报研究所客座研究员,韩剧研究专家。在《光明日报》、《文艺报》、《现代传播》等国家级核心刊物上发 表科研论文70篇,研究领域涉及电视剧理论与批评、电视文艺批评、电影批评、网络剧研究等,多次获得“金鹰奖”。参与省部级、校级电视文艺研究课题10余 项,并主持《网络自制剧产业发展趋势研究》、《“中国梦“与国产电视剧创作》理论课题,出版专著《史诗性电视剧画面叙事的艺术追求》、《中韩两国电视剧产 业战略与策略比较研究》,主编论著《新中国北京文艺60年(电视卷)》,参与写作《百花芬芳——五十年中国电视剧访谈录》、《中国电视剧策划艺术论》、 《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等专著。参与创作、策划影视剧10余部,担任电视剧《我和我的他们》、《反恐特战队》、《乾隆秘史》总策划,并策划剧本《晴朗 的天空》、《青梅那个竹马》等。编剧电视剧剧本《京汉大铁路》、《最美的爱恋》、《新城》、《向阳生长》等。参与创作的电视剧《交通警察》、《永远的田 野》获“五个一”工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