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女也防老”

©原创   04-07 08:40   吴诗成

笔者近日清明节回凉务乡继昌村老家,颇感农村流传千百年的“养儿防老”观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老人反映,虽然有儿有女,但在生活照料和精神安慰上,更多地依赖于女儿。“养女也防老”的观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目前在农村,多数老年人家庭仍属多子女家庭,老人们对女儿的依赖更为强烈。这些年老体弱的老人普遍反映,虽然有儿有女,但在生活照料和精神安慰上,则更多地依赖于女儿,有女儿的老人对生活满意度也更高。日常对老人的探望次数或是生病期间对老人的服侍和陪伴,来自女儿的孝敬更多些。与儿子相比,女儿也更容易与父母沟通。

谈起“养女防老”的事,利川市凉务乡继昌村(笔者老家)78岁的方正文老人就笑得合不拢嘴。他有七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现在全都成家立业。因为自己两辈单传,年轻时一直想着儿子,不生儿子决不罢休,最后终于生了七女一男(第8个才是儿子),人称“女儿家”。女儿出生时他气得几天都没让孩子她妈吃上鸡鱼蛋。可女儿长大成人后,今天给他和老伴买衣裤,明天送糖和奶粉,隔三差五把些零用钱,他发现女儿们的关心实在。不但如此,家里的大事小情都是女儿、女婿们张罗着。儿子娶媳妇、二女儿出嫁、小女儿上高中等,都是大女儿、大女婿跑前忙后。二女儿和小女儿也都是细心人,总能在他和老伴情绪低落时打来电话,及时安慰和劝解。他和老伴对此十分感慨:“还是女儿贴心啊!”女儿是贴心小棉袄。

女儿对自己的孝敬,让现年76岁的幺娘(笔者亲属)老人生活得十分踏实和顺心。她说:“家里共有3个儿女(二女一男),丈夫去世时最小的孩子刚满2岁,我守寡30多年未改嫁,直到把儿女拉扯大,人到五十岁身体就垮了架,开始儿女们都轮流照顾我。以前我总喜欢住在儿子家,十分相信‘养儿防老’的道理。可现在我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儿子生意忙,有时饭都顾不上吃,儿媳还要料理家务照顾孩子。大女儿一看这种情况,就把我接到她家。在生活上,女儿和自己的习惯一样,更重要的是和女儿之间没有隔阂,母女不隔心。时间长了,觉得还是在女儿家住得踏实。”

 现年78岁的吴伯母(笔者亲属),对女儿的善解人意和关心体恤深有感触。她说:27年前老伴患支气管炎哮喘病去世。3个儿子有两个到女方落户(上门),负责生养死葬的儿子爷仨都外出打工,自己一人留守在家,生活在孤独寂寞之中。常来探望她的女儿看到这种情景,说服了弟妹,给她介绍了现在的老伴。现在每天下地劳动回来家务事共同做。寂寞时有人陪着聊天,自己又有了生活的乐趣。懂事的女儿们在每年的重阳节还给她和老伴送钱送物。她知道女儿们为了让她开心,承受了很大的精神压力,但她很知足。

在现代社会,“养女防老”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社会上还出现了“养女儿吃苹果、养儿子喝乐果<一种剧毒农药>”的说法。对此,老人们各有各的看法——

 到养老院去养老。陈老汉是退休职工,半边户,退休后与老伴一起住在农村。老两口有一个儿子在武汉工作,去年农历腊月专程回老家接两老到武汉过春节。夫妇俩商量后,决定不跟儿子走,他们觉得还是自己熟悉的地方好,而且语言又通,老人们聚在一起热闹。万一过不走了,他们决定申请到乡养老院去。陈老汉认为:“老两口互相帮助,互相搀扶,这样不错,‘老来伴’嘛!是‘养女防老’还是‘养儿防老’,社会上都在争论这个问题。依我看,都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哪有不喜欢的,何况我们就这么一个儿子,不想给他添什么麻烦。他养不养我们都没关系,只要他有这份心,我们就满足了。再说,老人和儿子应该互相理解,社会竞争本来就很激烈,年轻人在工作以外,还要承担家庭责任,实在太累了,我们做老人的能忍心吗?”

自己给自己“养老”。说到养老,现在77岁的陈大妈一脸的无奈:“现在老年人靠谁啊!还不是靠自己。老伴去世得早,好的是我身体还行能劳动。三儿子看我还能动弹,就把我接到家中帮他们洗衣做饭,我自己也觉得还可以。后来我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儿子媳妇看到我再也榨不出油水来,对我冷冰冰的,甚至认为吃了他们的闲饭。‘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这句老话一点没错。现在一天到晚没人陪我说话。仔细想想,养儿到底是为了啥呀!”说到这儿,陈大妈泪流满面。

方正文老人的大女儿方青青说:“‘养儿防老’、重男轻女等都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旧观念。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生养女儿是一种福气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