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产业:一朵盛开的扶贫花

10-08 20:25  


中国利川网 全媒体记者 牟联文 通讯员 熊伟

日前,湖北盛稀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盛稀源“)与利川市文斗乡政府签订香菇产业扶贫协议,乡政府统筹资金支持辖区内香菇产业发展,盛稀源作为市场运营主体,负责种植技术、大棚管理维护、生产经营。这是该市第10个与企业签订战略协议发展香菇产业的乡镇。

今年以来,利川香菇产业发展势如破竹,全市已有74个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已建166个香菇大棚,放菌棒137万株。香菇产业已成为当地百姓尤其是贫困户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

香菇崛起清江源

连日来,盛稀源企业负责人余长高筹备签证及出国事宜,为赴韩国落实年内出口1500万美金香菇的订单做准备。

盛稀源位于清江源头第一镇利川汪营农业科技园,是一家专业从事食用菌种植、生产、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农业科技综合利用企业,是广汇再生资源公司循环经济第三个基地。2014年,企业投入上亿元资金打造农业绿色发展基地,2016年3月正式投产,当年产值就突破1亿元。

产业取得令人瞩目成绩的同时,企业发展也遭遇了严重困难,流动资金成为企业进一步拓展最大障碍,银行有限的贷款额度无法满足企业发展之需。如何破解香菇产业发展资金瓶颈?

汪营常住人口达10万,是当地人口最多的乡镇,全镇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0829万人。如何发展产业带动这么多人脱贫?镇委镇政府一班人很费了点脑筋。

去年,刚刚履新的镇党委书记朱定攀在大路坪村调研,发现盛稀源在村里做了480亩的大棚香菇示范基地,让他眼前一亮:“菌棒进棚后一周就出菇,市场均价达7元/公斤,棚均毛收入一年有5万多,这是多么短平快的扶贫产业呀!”

但是,建造一个香菇大棚需要7000~20000元资金,每个棚需要8000株优质的菌棒,按每个菌棒4.5元计算,加起来最低也需投入4万多元,对贫困户而言,这是一笔天文数字。

香菇贷诞生

在镇政府支持下,由汪营镇供销社牵头,聚合镇内多家专业合作社和能人大户,成立汪营镇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其中,汪营供销社出资500万元,吸纳全镇易迁产业资金和产业发展资金1480万元,盛稀源公司出资1500万元,同时吸引60个专业合作社和能人大户入股资金,互助资金达到6000万元。

与此同时,互助社、盛稀源公司与金融机构达成三方协议,以互助社6000万元作为抵押,按照1:8的比例放大贷款额度,恩施幸福村镇银行利川支行和农商行利川支行分别承诺授信贷款,用于贫困户、能人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等发展香菇产业。

银行将贷款资金交付给盛稀源公司,专项用于村民或合作社购买菌棒。村民或合作社生产的香菇由盛稀源公司回收,香菇销售所得70-80%资金用于偿还贷款,剩余20-30%资金用于继续发展,直至贷款还清。贷款资金使用情况由汪营供销社负责全程监管。

通过组织易迁户成立合作社,汪营镇香菇产业健康发展:“盛稀源公司派技术员统一指导合作社建棚和生产,确保鲜菇合格率达到99%以上;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在基地务工并按日计酬,卖香菇的钱由合作社集中优先偿还贷款。”

产业顺利发展,为汪营镇党委政府增添了信心。今年6月,该镇出台《推进香菇产业发展实施方案》,通过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大力推进全镇香菇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经营产业化、销售品牌化、服务社会化,力争今年生产菌袋1亿袋,产值8亿元,实现利税2000万元的目标。

该镇成立香菇产业领导小组,指导产业有序健康发展。镇政府还从政策、资金、宣传和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予以支持。全镇整合易地搬迁产业发展资金、产业扶贫以奖代补资金、财政贴息贷款、农业、土管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等各类金融资源捆绑扶持香菇产业发展。同时设立香菇产业发展基金,将易地搬迁的25%的产业发展资金和重点贫困村推进产业发展资金进行整合,支持产业发展。

壮大产业助发展

汪营发展香菇小有成效后,利川市委政府考虑在全市推广香菇实施产业扶贫。市里聘请来华中农业大学应用真菌研究所所长边银丙,为利川发展香菇产业“把脉”:“其它产区夏季无法出菇,此时利川海拔800米以上的乡镇却适宜种菇出菇,很有发展前景。”

7月5日,利川市出台香菇产业扶贫实施意见,明确要求逐步在全市异地搬迁扶贫安置点逐步推广以“企业(市场主体)+农户(易地搬迁扶贫户)+基地”的方式发展香菇。

截至目前,全市10乡镇的74个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已建166个香菇大棚,已放菌棒137万株。到年底,这样的大棚将达到2708个。与之对应的是,全市“香菇贷”规模已达1700万元。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湖北裕国菇业股份有限公司来此签下“有多少要多少”的收购合同,韩国神圣株氏会社带回香菇样品检测后,发函邀请余长高前去签约。

恩施州委常委、利川市委书记沙玉山说:“‘金融+’是产业扶贫的发动机,今后还将探索出更多新模式,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