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感悟

©原创   07-15 15:11   田茂山

回乡感悟

利川市商务局机关党支部——田茂山

 一、一次座谈走访

本着体验生活、回味儿时记忆,根据市委组织部和局党组的统一安排,我于2016523日乘公汽回到了阔别三十四年、生我养我的老家——文斗乡堰塘村。当我赶到村办公室,村支书彭兴科早已将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和部分村民代表召集在一起等候我的荣归。刚一落座,还未等我缓过神来,给我装烟的装烟,倒茶的倒茶,叫我感到好不亲切、好不高兴、好不感动。彭书记当着我的面给大家介绍说:茂山哥是恢复高考后我村考出山里的第一个吃皇粮的大学生,目前虽然官不大,但就我们村来讲,也是一个有头有面的人。去年,为支持我们村搞建设,他除带动捐款3500元外,还在市发改局为我村争取了5万元的公路维修资金,在他的鼓励、参与、支持下,我们终于将涉及九个村民小组全长9.1公里的组级公路进行了维修扩建,现在道路既宽敞又平坦,不仅方便了老百姓出入,还为今后硬化奠定了基础。为打通枫木至沙坝的红军断头路(简称贺龙路),在去年两会期间,他以政协委员身份专门写了一份提案,这条断头路现已纳入“十三五”规划。这次他是响应组织号召,专程赶回来,看望大家,与大家一起共商发展大计。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就把话闸子打开了,村委会委员杨顺科说,茂山哥非常关注我们村的发展,去年国庆还把北京的客商带到我村考察新西兰奶牛和国际守猎场建设项目,目前这两个项目正在考察之中。十三组组长王组长王学说,木坪水库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修建的,目前损毁严重,如果能争取上级支持加固扩容后,不仅能灌溉水田,还能解决沿途几个小组人员饮水问题,建议田茂山同志帮忙关注和向上争取。十八组组长田建军说,凉水井这口井库容水,不能满足十七、十八两个组,建议维修扩容。

经过座谈了解到,我老家堰塘村,共有十八个村民小组2548人,目前纳入建档立卡的精准认识户有219787人。全村外出务工的占全村人口的70%以上,在家居住的多为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村民的收入来源首先是外出务工,其次是种植业和养殖业。座谈会议结束后,我对居住在三组、全村年岁最长的杨碧莲老人进行了看望,当我将400元慰问金递给杨碧莲老人时,好叫老人高兴得不得了,老人对我说,山娃呀,你怎么给我这么多钱呀,田杰娃子几时结婚哟?杨碧莲老人虽然年逾93岁了,但她除眼睛因白内障看不清人以外,耳不聋,语言表达相当清晰,叫我好不羡慕、好不高兴。随后,在部分小组长的引路、陪同下,我又分别对十一组的养羊大户王可成(喂养黑山羊251只)、十八组的养鸡大户田建军(喂养土鸡2500只)、十七组养牛大户杨秀兵(喂养黄牛57头)进行了走访慰问。这一天就在这样的边走边看、走走停停、走走看看结束了。当我回到老家十八组凉水井么叔田平安家时,已是晚上八点半钟了。

二、二件丧事

五月二十四日清晨六点四十分左右,我还在酣酣的睡梦中,忽然手机铃声响了。文斗乡福利院院长郭德超打来电话说,田茂山你二叔田维书(五保户、无儿无女、系集体供养对象)因患脑溢血疾病已于当天清晨六点半钟左右不幸病世,问我丧事怎么办?我接到电话后,一边急忙往福利院赶,一边电话通知在利川居住的弟兄姊妹赶回老家帮忙精理二叔丧事。当天上午九点四十分,当我们把二叔的遗体运回老家的途中,忽然又接到与我老家相邻居住的十七组原村支部老书记许明望也因身患疾病不幸逝世的噩耗,叫我好不伤心,好不迷茫,真有屋漏又遭连夜雨、行船又遇打头风之感。73岁的许明望因大儿子在巴东检察院工作,二儿子和两个姑娘均在浙江打工,一时半会赶不回来,十七、十八两个组的劳动力只有五个人在家,我身感任务重、责任大,一边扶着二叔的灵柩赶回老家,一边通知在利川居住或务工的亲朋好友,这样我就有意无意地当起了这两起丧事的大总管了,在乡亲们和左邻右舍的帮衬下,这两位老人的丧事总算圆满结束了。

三、五点感悟

我于1982年从文斗高中考上恩施地区财经干部学校利川分校算起,在外工作至今已有三十四年了。通过这次与村支两委、部分村代表座谈,与养殖大户和儿时玩伴交谈,与乡里乡邻承办两起丧事,本人觉得这次州委、市委倡导的“不忘初心、永跟党走”活动,安排得及时、安排得英明,意义重大、意义深远。我是地地道道的土生土长的农民的儿子,因父母子女都在本人身边,平常很少回到老家,很少与乡亲们座谈交流,很少给乡亲们办事、很少为乡亲们帮忙,这次活动虽然时间短暂,但对本人来讲,心灵受到了洗礼,收获颇多,感悟颇深。

感悟之一,老家的乡亲们还是那么亲那么切。在短短几天的交流与共事中,大家都是无话不谈,无话不讲,相互之间没有一点隔阂。尽管我已离开老家三十多年了,平常很少回到老家,但从筹办两位老人的丧事来看,大家都是自觉或是不自觉地服从我的安排,听从我的调遣。在他们的帮衬下,使两位老人的丧事办得既风光又体面,使我深受启发和感动。众人拾柴火焰高、打虎不过父子兵、远亲不如近邻这些浅显道理,我认为永远不会过时,永远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无论官有多大,地位有多高,只要是我们的党员、我们的国家公职人员,都要做到永远不要忘了本、永远不要忘了根。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能为百姓办点事的,都要做到尽力而为,不要让老百姓失望。

感悟之二,老家的变化真大。在我离开老家之前,全村的老百姓百分之百的在家务农,尽管他们一年四季脸朝黄土背朝天,一直不息的劳作,但常常还会出现食不裹腹、衣不弊体。走的是羊肠小道,住的是老式木屋,喝的是肩挑背托的自然水,没有缝纫机、电视机、洗衣机,更没有手机、手提电脑。如今,百分之七十的劳动力都在外面打工挣钱,人均收入过万,三分之一的村民都在集镇或在市城区修建、购买了小洋房,多数村民喝上自来水,看上了彩色电视,用上了心爱的手机,走的是水泥路或沙石路,少数村民还开上了小轿车,在外工作的人数增多了,跨入高等学府深造的学生一年比一年多,养殖大户有了,种植大户有了,专业合作社产生了。老百姓的年景一年比一年好,幸福指数一年比一年高。

感悟之三,党在农村的政策真英明、真伟大。现在种地的农民不仅免交了农牧两税,而且种地国家还倒给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还有补贴。孤寡老人、五保户有福利院,生病住院有医保、有大病救助,60岁后有社保,80岁后有高龄津贴,精准贫困户还要包脱贫,无房居住户国家还要易地搬迁建新房,那里挣钱就往那里走,一张身份证走遍天下无人问无人管,这样的政策,除了新中国、共产党能做到外,其他任何政党、任何朝代都是做不到的,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怎么不叫老百姓不拥护、不支持呢!

感悟之四,三留问题不容忽视。目前在农村居住的多为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老人们的子女们大多都在外地打工挣钱,这些老人既要照顾自己的生活,又要照顾孙子们的生活和读书。他们虽然不愁吃不缺穿,但由于他们年纪大、文化低,但平时他们只能照顾自己孩子们的生活,却不能管理好孩子们的学习,且对孩子们骄生惯养,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加之留守在农村的老人们大多身体不太好,生活在身边的都是些不懂事的孩子们,这些老人们一但发生了疾病都无法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往往会错过救治的最佳时机而失去生命,给子女们造成终身遗憾(老支书许明望的不幸死亡就是一个典型事例)。在家生活、读书学习的孩子们长期与祖父祖母、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长期与父母分别,使孩子们缺少母爱,既给孩子们造成心理阴影,又不利于孩子们健康成长。三留人员问题突出,应特别引起我们各级政府、各级组织的高度重视。

感悟之五,精准扶贫要整体发力。因受地方财力和国家相关政策的限制,就全市575个行政村来讲,纳入精准扶贫和整村推进的村只有一百多个村,这就意味着全市还有将近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既不是精准扶贫村,又不是整村推进村,这些村就象无娘无老子的小孩一样。要保证在2020年前实现全面脱贫目标,没有纳入整村推进和精准扶贫的村,建议市委、市政府全盘考虑,整体推进,综合发力才行。例如我老家堰塘村,既不是精准扶贫村,又不是整村推进村,村组干部虽然有干事创业激情,但他们缺少依靠,缺少平台,与相邻的太阳坪村和板桥村相比,他们的发展条件就远远差多了。

 

 

 

 

2016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