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芳华农业人 不负郁江一片情

01-08 22:54  

黄云书在果园指导果农

中国利川网讯(全媒体记者 周洵)一双白手套,脚套黑筒靴,郁江边上,观农事,察民情,他总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放弃进城机会,扎根土地30年,太平山下,走田头,传农技,他却不亦乐乎;日复一日,刻苦钻研,他攻克柑橘高产栽培技术,提升茶叶品质,助推了忠路镇产业提档升级。

2017年12月29日,他被表彰为全国农业先进工作者,受邀列席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他叫黄云书,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忠路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农艺师。

和国家领导人的合影(前排左一)

习近平总书记接见

创造奇迹 柑橘增产7倍多

“黄主任,来我这里吃柚子撒,再晚可就没得了。”2018年1月3日,忠路镇主坝村逸鲜果茶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覃吉海,一大早就开始给黄云书打电话。

“今天天色不好,晴天的时候每天至少有两百人在这里摘果子。”走进果园,只见一树树柚子挂满枝头,覃吉海见到黄云书又“得瑟”了起来。近年来,覃吉海通过流转土地45亩,发展起了果园,在黄云书一班人的技术指导下,一年纯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

30年前,果农唉声叹气,黄云书心急如焚;30年后,果农致富,尝着甜柚子,幸福的喜悦流露在他憨厚的脸上……

黄云书与覃吉海

忠路镇位于利川市西南,是郁江的上游,镇内雨量充沛,土地肥沃。

根据当地自然地理条件,80年代,柑橘作为当地一个扶贫重要产业培植,准备大力发展3800亩。但是,由于当时缺管理技术,群众种下果树,却收不到果子,所有人都心急如焚。

为了研究栽培管理技术,忠路镇特产站自己建立60亩柑橘高产示范栽培园,打算在3年时间内攻克这一技术难题。

1987年7月,21岁的黄云书从湖北民族学院(原鄂西大学)特产系毕业,被分配到忠路镇特产站,专门负责这块试验田的技术指导。

“农业是我的专业更是我的兴趣。”带着满腔热血和喜悦,报到后的第二天他就随同事下了地。

“一棵树不知道摸了多少遍,要查看它的生长情况、有无病虫害,并做记录。”为了解决幼树迅速挂果难题,一有空他就把自己“埋”在土里,试验田里1万多颗树苗他都要一颗颗施有机肥、修剪和环割。

1990年,一心想干事业的黄云书却遭遇“滑铁卢”,当年气候异常干旱,果树生长面临最大危机。

“树叶都干得卷起来了。”这一年,黄云书和同事们为了挽救果树,旱季每天都要用抽水机来抽水,再浇灌到每一棵树下。

“3年丰产计划显然要推迟了。”面对外界的质疑,黄云书一班人没有气馁。痛定思痛,他们反而更加投入,每天观察和研究柑橘的生长规律,不断探索和总结柑橘的修剪技术、施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丰收的果园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5年的“卧薪尝胆”,1992年秋季,柑橘园获得丰收,60亩柑橘园平均单产达到6180斤,达到全省领先水平。而当时利川市柑橘平均单产是850斤,产量提高了7倍多,创造了增产奇迹。

黄云书为利川市柑橘高产栽培做出了样板和示范,并将成功的管理经验推广到柑橘种植户中。与此同时,“产量高、品质好”的忠路牌柑橘远销到重庆、武汉等周边城市,每年为果农们增加100多万的收入。

打响品牌 茶叶获欧美认证

利川忠路自古以来就是产好茶、名茶的地方,早在明清时期,忠路茶即是地方向朝廷必备的贡品之一。为打响忠路茶叶品牌效应,1989年,利川市特产局组织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在忠路特产站开展“雾洞”品牌创建工作,黄云书作为技术骨干参与这项工作。

“创品牌就是要提升质量。”虽是产好茶的地方,但黄云书却发现忠路老百姓种植茶叶积极性不高、茶叶品种参差不齐。如何提升老百姓种植热情,提高茶叶品质和加工制作水平成了摆在黄云书面前最大的课题。

农民都习惯了靠天吃饭,大多种植每年可收获的玉米、蔬菜等,要推广成长周期长的茶叶谈何容易。黄云书深知,想让农民接受新事物,必须要让他们得到实惠、尝到甜头。

黄云书在茶园

因坡地多、土质差,90年代的忠路镇凤凰村一穷二白,村民主要收入就是卖木柴。因闲置耕地多,在黄云书眼里凤凰村成了推广茶叶种植示范的好地方。

每到村民农忙结束,已是傍晚,黄云书就到凤凰村开院子会,召集群众讲茶叶发展的前途 、优势和收益。部分村民信服黄云书,率先种植起了茶叶。一到冬季,正是推广茶叶种植的好季节,不顾天寒地冻,黄云书都会到凤凰村一边进行技术指导一边进行“推销”优质茶苗。看着邻居都种上了茶叶,长势还不错,未种植茶叶的村民看着也都“心痒痒”,都观望着黄云书推广的茶叶到底值不值钱。

“茶叶值不值钱就是要看茶叶有没有品牌效应。”1989年至1992年的每个春天,当村民把茶叶采摘起来后,黄云书都要和同事一道将新鲜茶叶连夜加工制作。因为当时设备简陋,经过杀青、揉炼、参青、烘干、筛选、包装等程序,一锅茶叶忙活下来要四五个小时 。经常是连续一个月的通宵达旦,本就单薄的黄云书经过“折腾”后都会瘦掉十多斤。

经过4年不断尝试,1992年“雾洞绿峰”获得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北省优良产品”称号,他个人主持制作的雾洞绿峰茶样被湖北省农牧厅评为“湖北名茶”。通过茶叶品牌的创建,提高了忠路茶叶的知名度,为忠路茶叶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力地促进了茶农的增产增收。

2000年,受利川市农业局的安排,黄云书担任忠路特产服务中心主任。那一年,忠路茶叶也进入一个分水岭。

此前,忠路镇茶叶栽培一直沿用70年代的技术,采用茶籽直播,由于茶籽是有性繁殖,容易发生变异,无法达到整齐一致,难以加工生产出优良的产品。经过反复论证,从2000年起,黄云书带领团队开始推广无性系良种茶苗移栽技术,无性系良种茶园,品种纯正,生长整齐一致,便于茶农采摘,也有利于茶叶加工厂加工高品质茶叶。同时,为了提高茶苗的成活率,他还组织推广茶园单行双株、黑地膜覆盖栽培模式,控制农户使用除草剂,从而控制了农残,把茶苗的成活率从80%提搞到95%以上。

茶叶栽培新技术的推广,为茶农和茶叶加工带来了经济效益。他写报告提建议,主推龙井43、龙井长叶、中茶108等新品种。通过茶叶新品种推广应用,茶农、茶叶加工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茶农春茶采摘一斤一芽一叶龙井43的鲜叶比以前福云六号同等质量的鲜叶价格要高20倍,加工后成品茶叶销售价格也高近的20倍。

为严控农残,他大力推广有机肥。依托忠路杨家坡有机茶基地,湖北嘉润公司在此打造千亩有机茶基地,先后经瑞士IMO和德国GERES进行了欧盟及美国的有机论证并取得了有机证书,产品畅销欧美,有机茶叶让山高路远的村民从一穷二白到收入翻番。

忠路杨家坡有机茶园

截至目前,忠路镇茶叶留成面积由2000年的0.5万亩发展到5.5万亩,增长了10倍。茶叶创造的产值由原来的150余万元增加到1.1亿元,增长了700多倍,让3000余群众摆脱贫困。

“沿郁江流域31个村,建设6万亩优质绿茶基地,实现产值5亿元,带动4万多群众脱贫致富。”忠路镇党委书记龚友明向记者介绍,而今忠路镇党委政府根据该镇的地理资源优势,通过科学规划,确定将茶叶产业作为忠路镇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

巍巍太平山,见证着他的传奇;悠悠郁江河,讲述着他的故事。黄云书,一位行走在忠路大地的“农业科技人”,30年来,他爬山涉水,走村访寨,把脚印刻在田埂上,刻在老百姓的心中。用青春和热血,为忠路的农业产业建设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