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艰辛扶贫路——记利川市毛坝镇楠木村党支部书记田云奇

01-19 10:07  

记者 赵北平 杨顺丕 牟联文

闯市场 挣大钱

血性汉子要修路

在利川市毛坝镇的东北部,响雪溪和龙宝河两条小溪经过千万年的冲刷,造就了两个刀砍斧劈般的峡谷,最后在三湾汇合,峡谷之间就是周边被悬崖峭壁包围的楠木村。

这里的村民下山只能靠几条十分陡峭的羊肠小道,一不留神就可能滚下几百米高的悬崖。山外的生产生活资料难以运进去,山里的农副产品也难以送出来,形成了一个深度贫困的自然村落。在最困难的时候,一些村民不得不靠偷窃为生。

田云奇没偷过,饿死也不能偷,这是爹娘的教诲。但是贫穷对人的折磨滋味都一样,没饭吃,没衣穿,没书读。

他要挣钱,挣大钱,挣了钱好修通楠木村出山的路!1992年,在利川城里打工的田云奇开始学习摩托车修理技术,并很快办起了自己的修理店,凭着他的诚实守信、热情厚道和头脑灵活,修理店的生意迅速红火起来。

时间很快到了2000年,经过一番打拼的田云奇有了人生的第一笔积蓄。他要回去,怀着对穷山恶水仇恨般的心情,田云奇回到楠木村,承包下3200亩荒山荒地。此时,在这块曾经森林茂盛的土地上,已经被盗砍得连一根锄头把料也找不到了。田云奇心里说不出的痛,他下决心要让这里恢复儿时所见的容颜,要带领已经穷得不像样子的同伴们找到致富的路子。

要想富,先修路。

田云奇一边探索着发展产业,一边谋划着修通出山的公路。2003年,田云奇召集同组的村民商量修路的办法,决定家家投劳,先修通大家所在一组到三湾的乡村公路的毛路。披荆斩棘,开山除土,经过一个冬的奋战,却只挖出一条线路的样子,走路都出不去。第二年、第三年两个冬天,施工难度越来越大,大家越修越没信心。到2005年底,这条3.6公里的公路还只能是人勉强通过。

不行,再这样干下去,猴年马月也不能通车。2006年秋天,田云奇找到几位修路的积极分子出主意,大家一致认为,眼下唯一的办法是找钱请大型施工机械帮忙才有希望。于是田云奇召集全组村民和邻组相关村民开会,征求大家意见。那时,大家穷得叮当响,谁家也拿不出钱。田云奇说,如果30户人家每户出资500元,可集资1.5万元,没钱的,可以用在他家基地做工的工钱抵,大家同意的话,还有6.8万元的缺口则由他一人负责。大家感动了,纷纷表示支持。

2006年的冬天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季节。一台大型挖掘机开进了楠木村,悬崖上寒气逼人,人们却干得热火朝天。炸药、雷管、导火线,锄头、钢钎、风钻机,田云奇样样负责,事事亲力亲为。他是领头人,大家只认他。

田云奇则哪里危险去哪里,哪里艰苦去哪里。回想起当年,田云奇笑着说,那时真是命都不要了,没有安全绳,我们用一根拴牛绳一头系在树上,一头绑在腰间,就敢手持风钻机下到悬崖下打炮眼,掉下去是要摔得粉身碎骨的呀。

2006年12月31日,乡亲们习惯农历纪年,那是冬月十二,楠木村一、二组家家办喜事,户户迎贵客。这里鞭炮齐鸣,这里音乐阵阵,喜气洋洋,人们掉进了欢乐的海洋。

楠木村通车了!

那些在外买车的村民纷纷把车开回村来,从这家开到那家,又从那家开到这家。此时,人们似乎还不敢相信,这古老的山寨里真的开来了汽车!

顺民心 挑重担

铁骨汉子再上阵

路通了,钱没了。

田云奇为修路用完了最后的积蓄,加上基地发展不顺,市场行情不好,他欠下了大量外债。2007年一开春,田云奇不得不再次离开家乡,来到利川城里重新创业。

2008年9月15日上午,正在打理摩托车生意的田云奇突然接到村里打来的电话,要他迅速赶回,村里正召开换届选举大会,他被推选为村主任候选人。万分意外的田云奇赶到会场时,选举已经开始。

选举结果,田云奇高票当选。而此时的田云奇由于常年在外,村里人他认识的还不足30%。当选背后的原因十分明了,就是前些年他带领同组村民修路的事迹广为传扬,让穷怕了的村民看到了希望。

上午当选,田云奇下午就挨家挨户走访。村民无一例外地向新当选的村主任表达了同样的心愿:希望田云奇带领大家修通自己居住地下山的公路。

修路!田云奇义无反顾地全身心投入到村里这项前无古人的事业中。

经过3个月的调查研究,田云奇发现,包括已经打通的三湾出口,全村必须打通6个下山口,才能基本满足全村的出行需求。通往四组、五组的刘家河坪出口施工难度最小,村民积极性最高,且经过前几年村民自发修建,虽不通车,但两公里多毛路基本成型。另一端六组的出口则施工难度最大,石家垭和仰天岩陡峭险峻,仰天岩的坡度几乎垂直于山脚地面。

田云奇决定采用由易到难的“倒逼”方式修通这段路。2009年元旦刚过,刘家河坪炸响开山修路的第一炮。由于这里基础较好,仅用两个月时间便打通了四组、五组下山的出口。

初战告捷,给了田云奇莫大的安慰和信心。然而,2010年冬天,公路修到六组石家垭时,难度骤然增大。有人说:“田云奇,你把这里的路修通了,我把脑壳砍下来放在垭口上。”一向少言寡语的田云奇没做声,心里却暗暗较上劲。他请来专业施工队,引进大型工程机械,几乎天天蹲守在工地。关键时刻,他带着人从山背后爬上悬崖,放出几十米的绳子到半山腰打炮眼,排险情。两公里的路修了两个冬天,有的地方就是在悬崖上硬生生地凿出一条空档出来。2011年初冬终于打通石家垭口,冬末攻克仰天岩到达新店子。

三个冬天,田云奇办到了人们想都不敢想的事,一条7.7公里长的村级公路贯通楠木村南北两端。而今,这里成了一个人类与自然最终和谐统一的景点,许多人来这里,就是要看看那个有人砍头都不相信能修通公路的地方。

千年悬崖低下头,万年险关俯下身。石家垭、仰天岩都攻克了,还有什么修不通的地方呢!2011年冬,永利桥出口通车。2012年冬,凤岩出口建成。2013年冬,最后一个出口在高岩收工。

此后几年间,全村的公路网络逐步建成,34.5公里循环公路覆盖全村,22公里已经硬化,后续硬化工程目前正在实施中。

修路10年,田云奇召开小组会、联组会、村级会近500场。

修路10年,田云奇出资10万多元。加上前期修三湾出口路时捐款6.8万元,田云奇累计为楠木村修路出资17.5万元。

修路10年,田云奇号召村民募集资金123万元。要知道,这是一个温饱问题都未解决的深度贫困村。

修路10年,田云奇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奉献在了楠木村的山水之间,皱纹过早地爬上了他眼角,白发过早地染白了他的双鬓。

献爱心 见真情

柔情汉子爱送钱

田云奇喜欢送钱。

修路贫困户出不起份子钱,他出;修路“钉子户”要钱,他出;村民患病治疗没钱,他出;学生上学没钱,他出。只要荷包里还有,他就出,出,出。

田云奇说,别人投我一票,我就要对得起这一票,选你就是希望在困难无助的时候,你能帮他一把。楠木村留守老人和儿童及病人多、问题多,作为党的基层干部,要赢得民心,我就必须在老百姓需要我的时候,有多大力使多大力。

40多户留守老人是田云奇最操心的人。他把自己的电话存在那些老人手机电话本的最前边,不会用手机电话本的,他就记在纸质电话本最显眼处,或者干脆记在他们家墙壁上,并反复叮嘱,有什么事就尽快打电话。逢年过节,田云奇都会给那些条件差一些的老人送上食油、大米等物品。再就是,递上两三百元。

2016年大年三十,60多岁的陈兴元一人在家,患感冒卧床不起。田云奇炖上一罐猪肉,买来感冒药,送到陈兴元床前,老人除了流泪,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临走,田云奇拿出300元,嘱咐陈兴元过了年一定要去卫生院看看。

同样在这个冬天,听说丁才能病了,没钱买药,连续多日饭都弄不了。田云奇急忙放下手中的事,赶到丁才能家,又是300元,丁才能忍不住嚎啕大哭。后来逢人便说,哪个家里的人也没田书记好啊!

田云奇到处送钱,闲话来了,有人说田云奇当村干部靠的就是送钱!

这话传到田云奇妻子陈全章耳朵里,这位生性率直、感情淳朴的农家妇女气不打一处来。回到家,陈全章大声喊道:“田云奇,你这个村干部我也当得好,拿起钱到处送就行了。” 田云奇看着一直默默支持自己的妻子,他知道是怎么回事。他对陈全章说:“莫理那些闲言碎语,别人病了,睡在床上叫天不应、叫地不灵,我不去关心哪个去关心。你要那些说闲话的人来试试,看他来不来?”

2015年冬天,陈全章生病去龙宝卫生室输液,遇见一位70多岁的老人也在输液。老人问陈全章在哪住,叫什么名字。当陈全章告诉老人自己名字时,老人激动地说:“啊呀!你就是田书记屋里的呀,这些年要不是田书记帮助,我们一家人怎么过得出日子呀!”

原来,这位名叫杨宗儒的老人在2012年儿子患病去世后,家里人财两空,为儿子办丧事的物品都没有。田云奇买来100公斤大米、两桶食用油送到杨家,号召周边邻居有肉的出肉,有菜的出菜,没物的出力,大家齐心协力把亡人送上了山。

这还没完。杨宗儒的儿媳是聋哑人,生活能力很差。儿子去世后,杨宗儒上小学四年级的孙子杨甜面临失学。办完丧事,田云奇当着乡亲们的面宣布:“杨甜以后读书的事就归我负责了,只要他愿意,读到什么时候我都供!”就这样,杨甜每年几千元的费用全由田云奇负担着。田云奇又为杨宗儒买了一部新手机,存上自己的电话号码,要老人有事就打电话。以后,还定时给杨宗儒送来粮油。

这一切,陈全章竟然不知道。当田云奇到卫生室来接陈全章的时候,陈全章愠怒地说道:“你以后做了好事也给我说声呀,我好表扬下你呀!” 田云奇看见旁边的杨宗儒,一下子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没理睬妻子的话,而是习惯性地掏出200元递给杨宗儒。老汉也似乎明白了什么,瞬间放声大哭起来。

杨顺涛交通事故受重伤,田云奇送了6600元。

欧冬玲患脊柱炎,田云奇组织捐款7万多元,自己掏钱为她买了去北京治疗的机票,并先后捐款1000多元。

杨序阳患眼疾,田云奇送上2000元。

……

田云奇到底送出了多少钱?

没记录。

田云奇家里到底有多少钱?

没存款,有借款。

陈全章打趣道:“我们家那么多树,怎么就没有一根摇钱树呢?”

女儿田甜说:“妈妈采茶3天,不够爸爸送一回。”

建产业 抓脱贫

痴心汉子不回头

2008年当选村主任,2011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位置在变,宗旨不变,责任更重,田云奇的最终目标是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他说:“一个合格的村干部决不能停留在慈善式的捐助上,那只能救一时之急,不能满足长久之需。”他要发展产业,带动全村整体脱贫。

2000年,田云奇租下3200亩荒山荒地发展产业,却几经挫折,但他没有退缩。2004年,他调整思路,投资5万元开始种茶,当年造园20多亩,其中有4亩为后来声名大噪的“冷后浑”。随后,他又建成400亩拥有罗汉松、山茶、桂花、红豆杉、七叶树、珙桐等10多种珍稀植物和观赏植物的园林。

到2013年,田云奇植树造林1000多亩,苗木园里留存造林苗木12万株,各类园林观赏苗木5万多株,茶园80亩,茶树苗圃20亩。

经过4年奋战,全村下山的公路基本通车,大干一场的时机终于成熟。2013年4月1日,田云奇来到利川市工商局,注册成立了全州第一家家庭农场——利川市奇景家庭农场。

他要把农场变成带动全村发展的巨大引擎。在长远规划上,立足植树造林,办好林场,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应,建成生态家园。近期规划上,发展以茶叶为主的种植业。同时,鼓励村民来基地创业,发展养殖业,从而形成种养结合的格局。

奇景家庭农场变成了返乡农民工和毕业大学生的创业基地。早在2012年,田云奇就划出40亩林地,建好厂房,让村民涂显刚养殖山鸡。2015年,他又提供1万元启动资金,让返乡创业的大学生赵爱勇在农场办起了黑猪自然散养场。2016年,村民夏忠双在农场办起了常年存栏2000只的土鸡放养场。

农场为附近农民农闲时提供了务工机会,只要天气合适,几乎每天都有10位左右的村民在这里做事,最多时100多人。2015年以后,农场每年为村民支付的工资总数超过了10万元。

农场先后无偿为村民提供茶苗10万多株,村民到农场的苗圃里挖茶苗甚至都不需要给田云奇打招呼。现有的120亩茶园在管理模式上又带动了农民规范化生产,为产业发展起了示范推动作用。目前,楠木村在奇景家庭农场的直接带动下,已发展茶园2963亩,每年可为村民带来超过500万元的收入。

2016年,楠木村人均收入9600元,成功实现整体脱贫。

目前,“一村一品”已经在楠木村形成,田云奇又提出办生态茶园,把产区变景区。他号召村民在茶园里种上各种花卉草木,既可以提高茶叶品质,又增强茶园的观赏性,从而建成园艺式茶园。

田云奇把全村最具特色的吊脚楼拍到手机里,他要借发展民宿的东风,把本村具有土家特色的建筑强力推出,发展旅游业,使村里的产业成功转型升级。

修建公路、精准扶贫、发展产业、留守老人、孤贫儿童,张家灯不亮了、李家水不通了……田云奇成了村民的主心骨,却不再是家里的顶梁柱。他几乎没时间没精力顾及家里和农场的事,全凭陈全章一个人操持,近7万棵景观树快要长成大树了,也没办法去找销路,而每天那么多人干活月底工资照发,农场运转越来越困难。

早已身心俱疲的陈全章幽幽地说:“田云奇呀,你再使上一把力,全村人就富了,我俩就有时间出去讨米了。”田云奇沉默了,他知道,他亏欠这个家太多了……

田云奇找到关系最好的一位朋友解决了资金周转的难题。临别,朋友和他斗嘴:“田云奇呀田云奇,叫你跟我们一起做生意,我们分点汤给你都胀得死你,你要去当村干部……”朋友话还没说完,田云奇来了十二分精神:“你不要对我们共产党的干部这么说话,我一年带千多村民人均挣万把块,是多少钱?你一年才挣多少?没有共产党,你哪里来的项目?哪里挣得到钱?不信你到非洲去试试,还没出门炮弹就把你炸飞了。”兄弟俩哈哈一笑,对方由衷地伸出大拇指。

……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