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送钱”村书记田云奇:十年倾心扶贫事迹引起强烈反响!

01-21 19:31  

2018-01-19 指间利川

1月18日《恩施日报》头版头条报道,利川市毛坝镇楠木村党支部书记田云奇历经万难打通楠木村对外交通,耗时十年致力村里产业发展,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的感人事迹。

连日来,各大媒体竞相转载刊发。利川市广大干部群众纷纷通过朋友圈转载或点赞,大家表示要向身边典型学习,扎实做好本职工作,为建设小康利川、美丽利川添砖加瓦。

田云奇,1966年出生于利川毛坝镇楠木村,现任该村党支部书记。

他先后被评为“感动利川”十大新闻人物、恩施州“讲好恩施故事·践行三严三实百名基层党组织书记”,2016年,他被湖北省委组织部表彰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

谋道镇党委书记陈建平说,田云奇一心为民的情怀,务实重行的作风、甘于奉献的精神,值得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学习和借鉴。下一步,谋道将在全镇范围开展向田云奇同志学习的活动,围绕“双强”书记的要求,着力加强村党支部书记的培养、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

利川市扶贫办主任杨镇全看完报道后深受感动。他说,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攻坚的根本,是实现整体脱贫摘帽的有效途径。田云奇的事迹表明,产业扶贫要“一贯”坚持,久久为攻。作为全州精准扶贫主战场,当前利川脱贫攻坚已进入攻坚阶段,田云奇带领楠木村群众脱贫致富的经验,值得各地借鉴,值得基层干部学习。

”“

作为毛坝茶产业的龙头企业,飞强茶业近几年快速发展,离不开“冷后浑”红茶在竞争激烈的茶叶市场一路披荆斩棘。多年来,田云奇始终致力于推广发展地方优良品种,“冷后浑”红茶的母本园就建在楠木村。企业负责人卓万凯说:“山青水秀的利川,诞生了两个‘浑’男人,其中一个就是田云奇。”他所说的“浑”指的就是“冷后浑”红茶。

”“

今日头条网友卓见君说,田云奇挑重担、献爱心、建产业、抓脱贫的传奇人生,令人敬佩!主流媒体以厚重的笔墨和篇幅聚集基层一线干部,彰显了党报坚持“三贴近”的为民情怀和勇于担当的务实精神!

”“

一位姓向的老师在朋友圈里说:“悬崖公路,让山人走出了贫穷、落后与野蛮;产业门路,使村民享受了富裕、进步与文明;文章思路,牵引了读者回忆、思索与向往!云彩奇,路遥远;文章全,化三千。师生共欣赏,精神撼群山。

田云奇在茶园

2013年,田云奇承包了3200亩荒山荒地,办起了全州第一家正式注册的家庭农场。过去满目荒山,如今变成绿色青山,该家庭农场每年为留守村民提供劳务收入15万元左右。田云奇作为一名党员,带领和帮助乡亲们经历千辛,百折不挠挖穷根、战贫困。

路人甲

为什么说他喜欢”送钱“?送给谁?听我慢慢道来。

指间君

上图为现在的楠木村,漂亮吧!但是十年前这个地方,村民下山只能靠几条十分陡峭的羊肠小道,一不留神就可能滚下几百米高的悬崖。山外的生产生活资料难以运进去,山里的农副产品也难以送出来,形成了一个深度贫困的自然村落。在最困难的时候,一些村民不得不靠偷窃为生。

田云奇没偷过,饿死也不能偷,这是爹娘的教诲。但是贫穷对人的折磨滋味都一样,没饭吃,没衣穿,没书读。

血性汉子下决心 4年让村里通了公路

他要挣钱,挣大钱,挣了钱好修通楠木村出山的路!

1992年,在利川城里打工的田云奇开始学习摩托车修理技术,并很快办起了自己的修理店,凭着他的诚实守信、热情厚道和头脑灵活,修理店的生意迅速红火起来。

2000年,经过一番打拼的田云奇有了人生的第一笔积蓄。怀着对穷山恶水仇恨般的心情,田云奇回到楠木村,承包下3200亩荒山荒地。此时,在这块曾经森林茂盛的土地上,已经被盗砍得连一根锄头把料也找不到了。田云奇心里说不出的痛,他下决心要让这里恢复儿时所见的容颜,要带领已经穷得不像样子的同伴们找到致富的路子。

要想富,先修路。

2003年

田云奇召集同组的村民商量修路的办法,决定家家投劳,先修通大家所在一组到三湾的乡村公路的毛路。披荆斩棘,开山除土,经过一个冬的奋战,却只挖出一条线路的样子,走路都出不去。第二年、第三年两个冬天,施工难度越来越大,大家越修越没信心。

2005年底

这条3.6公里的公路还只能是人勉强通过。

不行,再这样干下去,猴年马月也不能通车。

2006年秋天

田云奇找到几位修路的积极分子出主意,大家一致认为,眼下唯一的办法是找钱请大型施工机械帮忙才有希望。于是田云奇召集全组村民和邻组相关村民开会,征求大家意见。那时,大家穷得叮当响,谁家也拿不出钱。田云奇说,如果30户人家每户出资500元,可集资1.5万元,没钱的,可以用在他家基地做工的工钱抵,大家同意的话,还有6.8万元的缺口则由他一人负责。大家感动了,纷纷表示支持。

2006年冬天

一台大型挖掘机开进了楠木村,悬崖上寒气逼人,人们却干得热火朝天。炸药、雷管、导火线,锄头、钢钎、风钻机,田云奇样样负责,事事亲力亲为。他是领头人,大家只认他。

哪里危险去哪里,哪里艰苦去哪里。回想起当年,田云奇笑着说,那时真是命都不要了,没有安全绳,我们用一根拴牛绳一头系在树上,一头绑在腰间,就敢手持风钻机下到悬崖下打炮眼,掉下去是要摔得粉身碎骨的呀。

2006年12月31日

楠木村通车了!

那些在外买车的村民纷纷把车开回村来,从这家开到那家,又从那家开到这家。此时,人们似乎还不敢相信,这古老的山寨里真的开来了汽车!

铁骨汉子再上阵 带领村民打通5个下山口

路通了,钱没了。

田云奇为修路用完了最后的积蓄,加上基地发展不顺,市场行情不好,他欠下了大量外债。2007年一开春,田云奇不得不再次离开家乡,来到利川城里重新创业。

2008年9月15日

田云奇,被推选为村主任候选人,选举结果,田云奇高票当选。而此时的田云奇由于常年在外,村里人他认识的还不足30%。当选背后的原因十分明了,就是前些年他带领同组村民修路的事迹广为传扬,让穷怕了的村民看到了希望。

上午当选,田云奇下午就挨家挨户走访。村民无一例外地向新当选的村主任表达了同样的心愿:希望田云奇带领大家修通自己居住地下山的公路。

修路!田云奇义无反顾地全身心投入到村里这项前无古人的事业中。

经过3个月的调查研究,田云奇发现,六组的出口则施工难度最大,石家垭和仰天岩陡峭险峻,仰天岩的坡度几乎垂直于山脚地面。

2009年元旦刚过

田云奇决定采用由易到难的“倒逼”方式修通这段路。

刘家河坪炸响开山修路的第一炮。由于这里基础较好,仅用两个月时间便打通了四组、五组下山的出口。

初战告捷,给了田云奇莫大的安慰和信心。

2010年冬天

公路修到六组石家垭时,难度骤然增大。有人说:“田云奇,你把这里的路修通了,我把脑壳砍下来放在垭口上。”一向少言寡语的田云奇没做声,心里却暗暗较上劲。他请来专业施工队,引进大型工程机械,几乎天天蹲守在工地。关键时刻,他带着人从山背后爬上悬崖,放出几十米的绳子到半山腰打炮眼,排险情。两公里的路修了两个冬天,有的地方就是在悬崖上硬生生地凿出一条空档出来。

2011年初冬

终于打通石家垭口,冬末攻克仰天岩到达新店子。

三个冬天,田云奇办到了人们想都不敢想的事,一条7.7公里长的村级公路贯通楠木村南北两端。而今,这里成了一个人类与自然最终和谐统一的景点,许多人来这里,就是要看看那个有人砍头都不相信能修通公路的地方。

千年悬崖低下头,万年险关俯下身。石家垭、仰天岩都攻克了,还有什么修不通的地方呢!

2011年冬,永利桥出口通车。

2012年冬,凤岩出口建成。

2013年冬,最后一个出口在高岩收工。

▲楠木村蜿蜒盘桓的公路

此后几年间,全村的公路网络逐步建成,34.5公里循环公路覆盖全村,22公里已经硬化,后续硬化工程目前正在实施中。

修路10年,田云奇召开小组会、联组会、村级会近500场。

修路10年,田云奇出资10万多元。加上前期修三湾出口路时捐款6.8万元,田云奇累计为楠木村修路出资17.5万元。

修路10年,田云奇号召村民募集资金123万元。要知道,这是一个温饱问题都未解决的深度贫困村。

修路10年,田云奇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奉献在了楠木村的山水之间,皱纹过早地爬上了他眼角,白发过早地染白了他的双鬓。

柔情汉子爱送钱 扶贫济弱他争先

田云奇喜欢送钱。

修路贫困户出不起份子钱,他出;

修路“钉子户”要钱,他出;

村民患病治疗没钱,他出;

学生上学没钱,他出。

只要荷包里还有,他就出,出,出。

田云奇说,别人投我一票,我就要对得起这一票,选你就是希望在困难无助的时候,你能帮他一把。楠木村留守老人和儿童及病人多、问题多,作为党的基层干部,要赢得民心,我就必须在老百姓需要我的时候,有多大力使多大力。

40多户留守老人是田云奇最操心的人

他把自己的电话存在那些老人手机电话本的最前边,不会用手机电话本的,他就记在纸质电话本最显眼处,或者干脆记在他们家墙壁上,并反复叮嘱,有什么事就尽快打电话。逢年过节,田云奇都会给那些条件差一些的老人送上食油、大米等物品。再就是,递上两三百元。

2016年大年三十,60多岁的陈兴元一人在家,患感冒卧床不起。田云奇炖上一罐猪肉,买来感冒药,送到陈兴元床前,老人除了流泪,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临走,田云奇拿出300元,嘱咐陈兴元过了年一定要去卫生院看看。

同样在这个冬天,听说丁才能病了,没钱买药,连续多日饭都弄不了。田云奇急忙放下手中的事,赶到丁才能家,又是300元,丁才能忍不住嚎啕大哭。后来逢人便说,哪个家里的人也没田书记好啊!

田云奇到处送钱,闲话来了,有人说田云奇当村干部靠的就是送钱!

这话传到田云奇妻子陈全章耳朵里,这位生性率直、感情淳朴的农家妇女气不打一处来。回到家,陈全章大声喊道:“田云奇,你这个村干部我也当得好,拿起钱到处送就行了。” 田云奇看着一直默默支持自己的妻子,他知道是怎么回事。他对陈全章说:“莫理那些闲言碎语,别人病了,睡在床上叫天不应、叫地不灵,我不去关心哪个去关心。你要那些说闲话的人来试试,看他来不来?”

▲和群众交谈。

瞒着妻子做好事

2015年冬天,陈全章生病去龙宝卫生室输液,遇见一位70多岁的老人也在输液。老人问陈全章在哪住,叫什么名字。当陈全章告诉老人自己名字时,老人激动地说:“啊呀!你就是田书记屋里的呀,这些年要不是田书记帮助,我们一家人怎么过得出日子呀!”

原来,这位名叫杨宗儒的老人在2012年儿子患病去世后,家里人财两空,为儿子办丧事的物品都没有。田云奇买来100公斤大米、两桶食用油送到杨家,号召周边邻居有肉的出肉,有菜的出菜,没物的出力,大家齐心协力把亡人送上了山。

这还没完。杨宗儒的儿媳是聋哑人,生活能力很差。儿子去世后,杨宗儒上小学四年级的孙子杨甜面临失学。办完丧事,田云奇当着乡亲们的面宣布:“杨甜以后读书的事就归我负责了,只要他愿意,读到什么时候我都供!”就这样,杨甜每年几千元的费用全由田云奇负担着。田云奇又为杨宗儒买了一部新手机,存上自己的电话号码,要老人有事就打电话。以后,还定时给杨宗儒送来粮油。

这一切,陈全章竟然不知道。当田云奇到卫生室来接陈全章的时候,陈全章愠怒地说道:“你以后做了好事也给我说声呀,我好表扬下你呀!” 田云奇看见旁边的杨宗儒,一下子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没理睬妻子的话,而是习惯性地掏出200元递给杨宗儒。老汉也似乎明白了什么,瞬间放声大哭起来。

杨顺涛交通事故受重伤,田云奇送了6600元。

欧冬玲患脊柱炎,田云奇组织捐款7万多元,自己掏钱为她买了去北京治疗的机票,并先后捐款1000多元。

▲看望重病患者欧冬玲。

杨序阳患眼疾,田云奇送上2000元。

……

田云奇到底送出了多少钱?

没记录。

田云奇家里到底有多少钱?

没存款,有借款。

陈全章打趣道:“我们家那么多树,怎么就没有一根摇钱树呢?”

女儿田甜说:“妈妈采茶3天,不够爸爸送一回。”

痴心汉子不回头 带领村民奔致富

2008年当选村主任,2011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位置在变,宗旨不变,责任更重,田云奇的最终目标是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他说:

一个合格的村干部决不能停留在慈善式的捐助上,那只能救一时之急,不能满足长久之需。

▲田云奇拴着保险绳除塌方。

发展产业,带动全村整体脱贫

2000年,田云奇租下3200亩荒山荒地发展产业,却几经挫折,但他没有退缩。2004年,他调整思路,投资5万元开始种茶,当年造园20多亩,其中有4亩为后来声名大噪的“冷后浑”。随后,他又建成400亩拥有罗汉松、山茶、桂花、红豆杉、七叶树、珙桐等10多种珍稀植物和观赏植物的园林。

到2013年,田云奇植树造林1000多亩,苗木园里留存造林苗木12万株,各类园林观赏苗木5万多株,茶园80亩,茶树苗圃20亩。

经过4年奋战,全村下山的公路基本通车,大干一场的时机终于成熟。2013年4月1日,田云奇来到利川市工商局,注册成立了全州第一家家庭农场——利川市奇景家庭农场。

他要把农场变成带动全村发展的巨大引擎。在长远规划上,立足植树造林,办好林场,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应,建成生态家园。近期规划上,发展以茶叶为主的种植业。同时,鼓励村民来基地创业,发展养殖业,从而形成种养结合的格局。

奇景家庭农场变成了返乡农民工和毕业大学生的创业基地

早在2012年,田云奇就划出40亩林地,建好厂房,让村民涂显刚养殖山鸡。2015年,他又提供1万元启动资金,让返乡创业的大学生赵爱勇在农场办起了黑猪自然散养场。2016年,村民夏忠双在农场办起了常年存栏2000只的土鸡放养场。

农场为附近农民农闲时提供了务工机会,只要天气合适,几乎每天都有10位左右的村民在这里做事,最多时100多人。2015年以后,农场每年为村民支付的工资总数超过了10万元。

农场先后无偿为村民提供茶苗10万多株,村民到农场的苗圃里挖茶苗甚至都不需要给田云奇打招呼。现有的120亩茶园在管理模式上又带动了农民规范化生产,为产业发展起了示范推动作用。目前,楠木村在奇景家庭农场的直接带动下,已发展茶园2963亩,每年可为村民带来超过500万元的收入。

2016年,楠木村人均收入9600元,成功实现整体脱贫。

目前,“一村一品”已经在楠木村形成,田云奇又提出办生态茶园,把产区变景区。他号召村民在茶园里种上各种花卉草木,既可以提高茶叶品质,又增强茶园的观赏性,从而建成园艺式茶园。

田云奇把全村最具特色的吊脚楼拍到手机里,他要借发展民宿的东风,把本村具有土家特色的建筑强力推出,发展旅游业,使村里的产业成功转型升级。

修建公路、精准扶贫、发展产业、留守老人、孤贫儿童,张家灯不亮了、李家水不通了……田云奇成了村民的主心骨,却不再是家里的顶梁柱。他几乎没时间没精力顾及家里和农场的事,全凭陈全章一个人操持,近7万棵景观树快要长成大树了,也没办法去找销路,而每天那么多人干活月底工资照发,农场运转越来越困难。

▲为群众的危房拍照。

早已身心俱疲的陈全章幽幽地说:“田云奇呀,你再使上一把力,全村人就富了,我俩就有时间出去讨米了。”田云奇沉默了,他知道,他亏欠这个家太多了……

田云奇找到关系最好的一位朋友解决了资金周转的难题。临别,朋友和他斗嘴:“田云奇呀田云奇,叫你跟我们一起做生意,我们分点汤给你都胀得死你,你要去当村干部……”朋友话还没说完,田云奇来了十二分精神:“你不要对我们共产党的干部这么说话,我一年带千多村民人均挣万把块,是多少钱?你一年才挣多少?没有共产党,你哪里来的项目?哪里挣得到钱?不信你到非洲去试试,还没出门炮弹就把你炸飞了。”兄弟俩哈哈一笑,对方由衷地伸出大拇指。

……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部分文图来源:恩施晚报

编辑|周 洵 审核|吴向海 审签|傅小棠

业务合作:吴 13886785886 1359364663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