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年味

02-28 19:18  

□ 欧阳长远

作为七零后的我们这一代,曾经历过缺衣少粮的那段岁月,吃粮食凭供应,穿衣服靠“捡烂”。大人望种田,小孩盼过年,每年只有到过年的那几天,才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因为可以尽情地吃,可以忘形地耍,还可以穿新衣服。

在我的印象里,孩提时代的过年那才叫一个隆重。一到冬天,过年的氛围就开始在村子里蔓延,许多家里着手杀年猪、炕腊肉、做豆食、蒸粑粑、晒阴米。火屋里烧起树疙蔸火,熏得油亮的腊肉满屋飘香,逗得我们直流囗水。

进入腊月二十,过年的气氛就越来越浓了。男人们开始打扫扬尘、清洁卫生、祭拜灶神、准备柴火、挑满水缸;女人们开始杀鸡子、洗腊肉、推豆腐、打糍粑、做衣服,那份满满的憧憬和幸福,都在全村男女老少的紧张忙碌之中。

大年三十这天,全村老少都闹腾起来。一大早,女人们就开始准备团年饭,蒸饭、洗菜、切菜、炒菜;男人们则忙着贴春联、安桌子、炒瓜子、放碗筷;小孩子则跳进跳出,勤快地帮着大人们做点家务。

中午时分,鞭炮声陆续在村子里响起,家家户户开始吃团年饭了,一直要延续到下午四五点钟。爷爷是位非常讲究的人,每年吃团年饭之前,农村的那些规矩都要兴,比如烧香蜡纸烛,比如摆筷子喊过世的老人,比如让长辈们坐上席等等。

民间有句谚语,叫三十的火,十五的灯。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烧起了熊熊的树疙蔸火,全家老少围坐在一起,喝茶的、打牌的、剥瓜子的、听收音机的、摆龙门阵的、做针线活的、开家庭会的,许多家里把收音机调得老响老响,鞭炮声也是一浪高过一浪。

夜已深,玩兴尽。大人们把为我们准备的新衣服新鞋袜放到床头,好让我们第二天早上起来就能够穿上。

睡到凌晨四五点钟,迷迷糊糊中被爷爷叫醒,在他的指导下首先用猪脑壳烧香敬神,接着燃放十二枚大火炮叫“出天行”,哪一枚响声大就证明哪一月火气好,最后燃放一大挂鞭炮,如果响声大就预示全年运程好。

正月初一清晨,全家老少都高高兴兴起床,大人小孩都是一身新,喜悦和笑容全洋溢在脸上。吃完汤圆后,大人们张罗着我们去拜年。按规矩,嘎公舅爷姨娘家里是必须得去。

在接下来的十多天里,从正月初一到十五,就是团转周围十几家亲戚轮流吃转转饭。每个家里负责一天,每天都是摆开桌椅坐席,家家都变着花样办席,看哪家菜的样数多,比哪家菜的味道好,生怕招别人说闲话。

一直要到正月十五过了,这个年才算真正地过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