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班故事】48天的驻村心得

04-16 17:41  

中青班学员 邹方琴

  2018年2月27日,是我2018年卷着铺盖、带着锅碗瓢盆“正式”进驻村里的日子,那时的内心是迷茫的,一切从了解开始,我将“多看、多思、多学”作为工作的座右铭;2018年4月8日,翻开日历,细细数来,短短48天,我却早已将自己深深的扎根在这里,心脏与这块土地同步震颤,内心是踏实的,我将“立志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作为工作座右铭。

  白天,我揣着一个小本子,走遍了村里的田间地头,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村民的“心头事”:张益方反应的断头路,希望我们帮助承头修建;李方碧的高龄补贴,帮助上交银行卡复印件;给李清洪、李普开交通补助证明;去文斗派出所帮敖天会、李昔领取身份证原件快递去浙江;去邮政柜台帮杨绍权的一本通上存其孙子的保险费……他们的每一件事,我都不敢忘记。

  夜晚,我通过碑梁子流动人口微信群,苦口婆心为他们讲政策、解误区,将工作信息公示、公开,为百姓办事公平、公正,赢得大家纷纷点赞。3月28日上午,五保户李顺平大清早给我送鸡蛋,3月28日下午,杨定贵的老母亲大老远给我送来盐菜、大蒜和白菜……他们送我的每一份感动,我都记在心里。

  “待入尘寰,与众悲欢,始信丛中另有天。”48天来,是《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指引着我,是领导们、老师们、同学们及家人们的关怀激励着我,更是群众们接纳、信任支撑着我每一天都会是疲劳不堪的身体爬上床的身体。

  “你觉得比起以前在机关办公室上班哪个更累?”时常,领导们问我,同事们也问我。

  “来驻村更累,现在是几乎每天工作16个小时,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但是,我觉得现在的工作对我来说更有意义,我需要基层的历练促使我迅速成长,我需要扑下身子才能有更深的感触,我真心实意想用“真心”走进老百姓的心里,为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力量。”

   “再过十年、二十年,到2050年,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再回想起现在在扶贫一线的工作经历,真会是一件宝贵的财富。”单位局党组书记牟方安经常这样对我们说。我更加坚信,深入群众,永远跟群众站在一起,他们就会给你智慧,给你胆略和勇气。

  48天,我想给自己一个反省、总结;48天,我想给对自己一个告白。强烈的使命感、辩证思维方式、遇事有定力成为我处事考虑的“三要素”。什么叫遇事有定力?《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里讲到,那就是愈是军情棘手,众说纷纭,愈要心明力定,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群众工作如此,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亦是如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