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1 15:11:39 来源:【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页 分享
农村新报讯 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方桐 通讯员 李载永 蒋姮
香菇棚里稳增收
政企联手把易地扶贫搬迁户“绑”在香菇产业链上,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5月7日,农村新报全媒记者来到利川市汪营镇井坝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香菇产业扶贫基地一探究竟。
基地里,53个香菇大棚分列道路两旁,每个大棚上都挂着一个“精准扶贫示范户明细卡”。大棚里,一排排铁架上,摆满了菌棒,蔚为壮观。“多亏了党的扶贫好政策,帮我家渡过了难关。”易迁户牟春桃满怀感激地说,前些年,公公和大儿子相继患病,家里背了不少债。去年开始,她在基地务工,每月能赚近2000元。她家还认领了一个香菇大棚,委托给村里的合作社代管经营,一年下来,分了4800元红利。
易迁户周光毫自己经营大棚。虽然辛苦了些,但收益更丰厚,“去年光一个单季就产鲜菇4万斤,公司按保护价每斤3.5元回收,净赚了6万块钱。”
井坝村的香菇基地,由汪营镇与位于本镇的湖北盛稀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建。53户易迁户每户链接一个香菇大棚,由盛稀源公司统一提供菌棒、技术规程并保护价回收,易迁户实现了“旱涝保收”。
政企携手克难关
汪营镇脱贫任务繁重,尤其是易地扶贫搬迁户,脱贫致富没门路。该镇决定,引导盛稀源公司在易迁点建香菇基地,带动易迁户增收。
然而,企业可以提供技术、开拓市场,但建设基地需要大笔投入,钱谁出?
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该镇大胆探索,整合易迁建房后剩余资金和重点贫困村产业发展资金,部分用于建设香菇大棚等基础设施;部分注入担保公司,建立香菇产业发展基金,撬动银行以1∶5至1∶8的比率放大贷款,发展香菇产业。
去年5月,井坝村香菇基地建成。盛稀源公司董事长何方说,政府出手解决了资金难题,企业就该把香菇种好、卖好,带动易迁户早点脱贫奔小康。
如何带动?汪营镇与盛稀源公司探索出“5333”香菇产业扶贫模式。“5”指香菇产业发展中,市场主导、企业带动、基金支持、合作经营、按期分红等5个关键环节;第一个“3”指基地、贫困户、村集体三方,分别按净收入的60%、30%、10%分红;第二个“3”指按有无劳动力和经营能力,实施3种帮扶方式;第三个“3”指贫困户零距离就业、零风险经营、零投入分红。
汪营模式在发酵
“‘5333’模式,把易迁户“绑”在香菇产业上,能有效保障他们的利益。”汪营镇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该镇计划在大路坪村建1200个香菇大棚,现已建成300个。
汪营模式正在利川发酵。该市出台产业扶贫实施方案,明确易迁剩余资金可用于后续产业发展,保证易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明确在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逐步推广以“企业(市场主体)+农户(易地搬迁贫困户)+基地”的方式发展香菇。“有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公司扶贫步伐迈得更快更稳。”何方说,公司已与8个乡镇签订了香菇产业扶贫协议,涉及易迁点31个。
为了确保香菇销路畅通,该公司在重庆、成都、长沙等地建立了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还开拓了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外市场。“下一步,将加快香菇酱、香菇脆片等深加工产品的研制速度。”
(责任副总编:傅小棠 责任编辑:丁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