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从各市直机关选派一批热爱农村工作、有工作经历的年轻干部参加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近两年,利川市委组织部一纸文件从市直各部门挑选出了60名年轻骨干参加全市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不同于其他中青班,利川市的中青班采取“党校+高校+农校”的培训模式,培养出了一批“三好青年”:好干部、好学生、好苗子。
党校培训突出党性教育理论教育和政策法规学习,学出一批知党史、感党恩、跟党走的“好干部”。
开班仪式上的一场“做大事就要当大官”为题的辩论赛,将学员们引入了深深的思考中,思考参加中青班的出发点、思考自己应该摆正的位置、思考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内涵;蒙蒙细雨中,学员们跋山涉水来到大山深入的利川第一个党支部成立之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是为了寻找那一份共产党人的初心,发扬“红船精神”;提起寒冬中十天的魔鬼式封闭军训,学员们现在记忆犹新:寒风中的轻薄迷彩服、那双冻得通红的手、站军姿时飘落前排学员肩头的雪花、凌晨两点的紧急集合、35公里的野外山坡拉练、一遍又一遍的标准队列训练、因一人迟到而全班被罚的俯卧撑、每餐饭前的一支歌、集体就座前的一声口令“坐”。通过军训,塑造的是铁一般信仰、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年轻干部,正如学员陈红明日志中写到:“尽管新年的风雪肆虐着我的衣衫,但我毅然俯下身子,在雪地里做俯卧撑,任冰冷麻木我的双手,勇敢站起那一刻,我的双手重获温度,仿佛做了一回英雄,犹如生命力的弹簧从压紧到瞬间弹开,因为我看到党校操场上那一面鲜艳的红旗”。
高校的“回炉重造”突出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造出一批思维突破、能力提升、主动修炼的“好学生”。
对于学员们来说,一个月的中南民大高校生活节奏紧凑而充实,时间是以秒来计算:名师专家的精彩授课、课后日志总结、新闻通稿、扶贫知识自学与课前小测试、读书计划都是每天要完成的任务,每分每秒都很珍贵。甚至一个月学完,有的学员就连宿舍的电视开关都不知道在哪里。学员们纷纷表示,一个月的高校学习最重要的一点不是让他们接收到了多少新知识内容,而是开阔了思路,学会了从新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进入禅宗的“山水理论”第二层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并主动追寻着社会发展脉络。
“农校”借指贫困村,重在实践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把中青班课堂办到脱贫攻坚一线,墩出一批经得住磨练、顶得住压力、显得出情怀的“好苗子”。
60名中青班学员全被派到利川最偏远最落后的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或村主任助理,这些学员平均年龄31岁,大多为大学毕业即进入国家机关工作,缺乏最基层工作经验,通过驻村磨练,不仅增长了才干,还磨了性格,收获了很多。中青班学员、市水利局年轻干部田靖文,由于胆小,从前在单位不善与人交流,近一年的驻村经历,小姑娘变得开朗起来,在结业仪式无领导小组讨论时的发言条理清晰、思维敏捷,让人刮目相看;通过驻村与双周五的返党校交流,学员们你一言我一语,相互分享着经验与不足、吐露心声,大家拧成了一股绳,如石榴子一样紧紧抱在了一起。
2018年的脱贫攻坚工作任务艰巨,学员们硬是以党性为引领,顶住压力、卯足干劲、撸起袖子加油干。不仅助推着脱贫,还干出了情怀。
学员黄玲、杨璐、邓云峰、谭晓伟、张旭阳成了村里小学生书法课、电子课、绘画课的启蒙老师,同时关心着他们的成长;晏黎、牟电帮老奶奶在网上卖鸡蛋,把电商干到了贫困户家中,让老百姓的脸上挂上发自内心的笑容是全体村民的梦,也是牟电的梦;在网上帮助贫困户销售刷把的周永红被同学们戏称为“刷把哥”;姚艺村里老张主动放弃提出放弃贫困户时脸上那乐观的笑容是姚艺认为最甜的笑;入户走访过程中,爬着由木棒架着的简易木梯到屋顶给贫困户查看卫星天锅那一瞬间张蕊竟没有感觉到自己有恐高症;蒋宏谟在驻村中,将最初想着孩子、想着家庭的小爱升华成了最后记挂村民的大爱;张毅主动走近曾被党委政府重点监控的上访对象,将他转变成了一个产业发展示范户;邹方琴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望着帮谁谁上交银行卡复印件、给谁谁开交通补助证明、谁谁反应的断头路要修建等小事,为老百姓做实事,这是邹方琴对自己的告白;谭伟将高校所学现代农业发展好点子运用到了村里。
州委常委、利川市委书记沙玉山曾用“台上的风度、工作的力度、感情的温度、思想的深度、信仰的厚度”对这一批“三好青年”的突出表现给予肯定,他感到由衷的喜悦,这种喜悦是对利川脱贫攻坚的喜悦,也是对利川未来的喜悦。他希望全体学员把自己的理想信念、青春热血抒写在祖国大地上,抒写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