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闻 利川 (2019.06.14)

©原创   06-14 09:51  


今日: 多云,17-29度。

明日: 多云,17-29度。


〓〓上级部署〓〓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建设工作的通知》。

●昨日,教育部“落实全教会 奋进迎华诞”暨“1+1”系列活动启动。

●日前,《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发布。


〓〓本地要闻〓〓

昨日,我市安全生产委员会于龙船调主题公园开展了全国第18个“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

●昨日,市领导到凉雾乡调研督导基层党建和“三大攻坚战”落地落实。

●昨日,国家煤监局到文斗乡石家湾煤矿检查安全生产。

●6月11-13日,市人大到谋道镇调研督办脱贫攻坚、苏马荡“四化两建”项目建设、“人大代表在行动”、信访包案工作。

●6月12-13日,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党委书记聂耀华一行到我市考察“校地共建”。

●6月11-13日,湖北大学离退休党员骨干培训班一行到利川以座谈交流、实地考察等方式开展为期三天的第188期培训。

●日前,我市获全省先进县(市、区),市司法局、凉雾乡人民政府、团堡镇学堂坪村获全省先进集体,吴兴灿、谭远长获全省先进个人。

●日前,省人社厅、省教育厅、团省委明确2019年第一批大学生创业扶持项目。

●我市提前完成税费收入“双过半”目标。

●6月12日,我市2019年东西部协作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开班。


〓〓州内动态〓〓


●日前,恩施州印发州城空气质量达标攻坚行动任务清单。

●6月12日,恩施州与湖北省宏泰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6月12日,我州召开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工作会议,部署2019年招收100名定向医学生有关工作。


〓〓学习实践〓〓


【垃圾分类,离我们并不遥远】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垃圾虽小,却牵着民生、连着文明,尤其是对恩施这座旅游城市,科学处理垃圾、保持天蓝地净的重要性更不言而喻。

住建部提出,从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这意味着,垃圾分类离我们并不遥远,是一件迫在眉睫、必须办而且要办好的事。

垃圾分类,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完善。近年来,我州为垃圾分类工作做出了许多努力:出台城区垃圾相关管理办法,在州城设立智能垃圾分类试点,在州城主干道和部分乡镇、农村设置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桶等。下一步,恩施市还将新建垃圾焚烧发电厂、完善建立专用厨余垃圾处理厂等。技术改进、制度支持、基础设施改善,是我州实现垃圾分类的基础。此外,应大力推广垃圾分类垃圾箱进小区、进学校、进企业等,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引入垃圾回收再利用企业,实现垃圾价值转化。

垃圾分类,需要市民参与。脱离市民在源头分类投放,或者市民参与率低,垃圾分类则难以为继。要市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一方面要加强日常宣传引导,尤其是政府部门、街道、社区在做好设计、保障和沟通的基础上,讲究方式方法,引导、支持、鼓励垃圾分类,让大家清楚垃圾如何分类,并自觉分类放置垃圾。另一方面,有必要增强垃圾分类的约束力。我国部分城市将垃圾分类确定为个人义务,“违约”将面临处罚。除个人、家庭外,我州在实施垃圾分类的过程中,可探索将广大企业尤其是餐饮企业纳入垃圾分类的对象,建立垃圾分类企业责任制,加快全民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

垃圾分类,重在建立长效机制。垃圾分类,说起来易做起来难,一次分类易,长期坚持难,加上垃圾的分类、减量、再利用本身就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日本、新加坡、德国等在垃圾分类方面走在前列的国家,无一例外是经历过数十年的持续培育。这既需要我们每个人主动适应垃圾分类,又要求决策者和相关部门在垃圾分类的推进过程中,保持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不图一时之名,不贪一时之功,以务实的态度、绝对的耐心、科学的思路推进垃圾分类。只有这样,垃圾分类行动才不会无疾而终。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多措并举,久久为功,垃圾分类一定会像“光盘行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拒绝过度包装”一样成为社会共识,这不仅仅是为你我,更为大家、为地球、为子孙后代。(摘自恩施日报)

【深入纠“四风” 离不开精准思维】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实践中非常重视“精准”二字,多次强调要培养精准思维、精准开展工作。当前,把纠治“四风”工作往深里抓、实里抓,同样需要强化精准思维,做到精准发现、精准监督、精准处置。

从总体形势看,当前各地区各部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效显著,面上的“四风”问题基本刹住,但作风顽疾易发难治,一不留神就容易反弹回潮。越是见到成效,越要再接再厉,在“精准”上花大气力、下细功夫。如果不顾形势、不因时而变,简单机械地以原则应对具体、“以不变应万变”,新问题就容易被忽视,小漏洞就可能变成大祸患。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应加强信访举报分析研判,聚焦要害、找准靶子,继续紧盯不同地区、领域、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新动向新表现,不断提高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的能力水平。

强化精准思维,应体现在有效运用科学手段上。高压之下,明目张胆搞“四风”的现象越来越少了,但隐形变异现象却在悄然滋生——不送红包,用微信转账;不登门送礼,用快递投送;不公款吃喝,让老板埋单,等等。花样不断翻新、手段更加隐蔽,致使发现“四风”的难度增大,如果还依靠老办法来查找问题,没有与时俱进的措施和手段,就会打虚、打偏。

在“互联网+”时代,深入纠“四风”应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对海量数据进行高效查询、分析研判、批量对比,不断提高问题“探测器”的灵敏度。比如,通过出行数据分析,掌握领导干部频繁出入的地点,精确绘制出行轨迹,从中发现问题线索等。

强化精准思维,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案例表明,“四风”问题出在下面,根子实际在上面。如果均衡用力、泛泛监督,搞“撒胡椒面”式监督、眉毛胡子一把抓,必然导致监督乏力、效果不佳。这就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紧盯住“关键少数”,在严查“四风”问题的同时,坚持教育提醒、强化监督和追责问责多管齐下,促使“关键少数”从自身做起,强化示范引领,切实发挥风向标作用。

强化精准思维,还应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四种形态”针对党员干部违纪犯错的不同情形对症下药,坚持做到无病常防、初病早治、有病快治、重病严治,立起了监督执纪的四道坚实防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在分类处置上见真章,强化分析研究,综合考虑性质情节、后果影响、认错悔错态度等情况,精准妥当做出处置,防止主观片面、随意放大缩小,防止适用不当、尺度不准、畸轻畸重等问题。

精准思维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思维方式和务实管用的工作方法。深入纠“四风”,强化精准思维是关键,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整体思维,而是要实现二者的互补,坚持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真正管出习惯、抓出成效、化风成俗。(摘自求是漫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