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奎:退伍不褪色,以民为亲的驻村干部

09-25 08:59  

中国利川网讯(通讯员 覃宇锋 张良前)“王同志,你好,我又住院来了。”“好好配合医生治疗,我这两天忙完了就过来看你。”

9月15日早上六点多,建南镇吉林村驻村干部王兴奎的微信上收到一条信息,拿出手机一看,是六组秦从坤发来的消息,告知其去向,他立忙回复问了情况,并嘱咐他好好配合医生治疗。

秦从坤是王兴奎的帮扶对象,患有矽肺病,无劳动力,10多年来由老伴在家照顾,儿子在外打工。今年3月,他病情加重住院治疗,大额的治疗费用,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贫困。在尖刀班的努力争取下,最终为其申报了低保。王兴奎还时常去医院看望他,让他好好养病,还到他家帮忙做家务。

王兴奎,今年33岁,2003年高中毕业后入伍当兵,在陕西汉中武警机动部队服役,2015年退伍回来在家务农。今年3月,他被招聘到市农商行建南支行的尖刀班队伍里,到吉林村驻村。半年来,他走村入户问民需、解民忧,活跃在农家小院,俯身在田间地头,拉家常、问冷暖,帮忙打谷搬砖,视群众为家人,以军人的担当赤诚为民。

退伍不褪色,敢于担当

4月初,“尖刀班”进行了明确分工,王兴奎负责吉林村的危改、厕改、人居环境整治和高温季节动物防疫工作以及结对帮扶。每天入户走访,他很快就和村民建立起了信任。

“他很爱学习,进入角色很快,也有爱心,村里哪家有困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扶贫工作做得细致入微,热情、耐心又不失原则。”村里老书记杨荣提起王兴奎不由竖起大拇指。

“王兴奎为人豪爽,有担当,对安排的工作,积极去完成,从未说过不字。他肯下功夫,坚持把事做好做实!”驻吉林村尖刀班班长覃辉坤这样评价他。

9月16日早上6点,他起床看见天快下雨了,想到村里还有李中生、向承珍两户危改未完工,心里十分着急,因为屋顶漏雨还未解决。他吃过早饭,就急匆匆的下乡,联系劳动力一起为其施工,一忙就是一上午。午饭后,顾不得休息又出发,正值收割季节,农户环境卫生没时间打理,他就利用中午大家都在家的空闲,和农户一起搞好环境卫生,一天就这样忙碌过去了。晚上拖着疲惫身体的他,还得坐在电脑前,整理这一天的工作,看是否还有未完成的,抓紧时间落实到位,经常忙到凌晨才能洗漱入睡。

以村为家,以民为亲

“他经常来我家走访,房子危改自建,测地基,检查质量和进度,帮忙安装水管,比自己家的事还上心,还帮我搬洗衣台的石块。”吉林村一组的向诗文提到王兴奎总是感激不尽。

他还经常到二组、六组特困供养人员秦新林、樊名安家嘘寒问暖,打扫卫生,安装调试电视,并送去棉被、衣物等。让老百姓感受到党的关爱。他说,老百姓要求不是很多,只是有些政策我们没有去给他们讲清楚,解释明白而已。

今年8月5日,吉林村六组村民谢六贵在家不小心摔倒致死,儿女在外务工,接到电话后王兴奎和尖刀班成员立即赶到现场,与谢六贵的子女进行联系,并在向其征求意见后,组织邻居及村民一起料理谢六贵的后事。忙完回到村委会已是凌晨一点多,只能自己下面条填填肚子。刚上床躺下,四组70多岁的江梅芳来到村委会,说家里水龙头坏掉,屋内已进水,王兴奎不顾疲劳,迅速到她家将水管修好。

在村里,王兴奎是一个脚勤手快,任劳任怨,敢想敢干的好队员,是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可他对家人,却亏欠了许多……

家里两个小孩却很少有时间陪伴,一个读幼儿园,一个读小学三年级,只能由患病正在康复治疗的母亲在家照顾,父亲在黎明村当主任,妻子谈蕾在上海打工,家里负担重,他却无法分担更多,只有放假抽空回家看望一下。驻村工作很多时候,只能舍小家顾大家。

“当前,正值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年轻能干、讲政治、有能力的人来挑起重担。退役军人政治觉悟高、作风过硬、执行力强、能吃苦,是助力精准脱贫的重要力量。”吉林村书记陈万明说。

当过兵的人,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和韧性,以军人的忠诚果敢,吃苦耐劳,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优秀品质,全身心的投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去,以自己的辛苦换取贫困群众的幸福。

王兴奎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也是这样去做的。

编辑:卢华  责任编辑:谭莉  审签:古学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