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堂

09-27 09:29  

□谭宗派

三元堂

三元堂位于利川市忠路镇木坝河村,木坝河由北绕东而过,利(川)—文(斗)公路由北绕西南穿行,该建筑建于寨坡山麓,距离利(川)——忠(路)公路约50米,木坝河大桥如长虹横跨于前江这上,一静一动,与古观相映成趣。

三元堂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以前(准确年代待考),木质结构,自前至后分两级两进,中间阁楼高耸,屋面错落有致,建筑面积800余平方米。建筑内柱础多为双层镂空,图案丰富,工艺精湛。张良皋教授在三元堂考察后指出:“镂空柱础,全国仅见此孤例。历史上唯见南汉(五代十国这一)宫殿有此。”该观为建国前夕川东鄂西道教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

古道教称天、地、水为三元。三元堂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前善士罗忠题创建。因堂内信善弟子长期无偿经营木坝河义渡,广行善事,故老百姓多称三元堂为“善堂”。观前石坎上嵌《义渡碑》一通,字迹大多清晰,现抄录下:

“木坝河渡口碑记

利川县知事杜立案批示:

甚矣,我□世道人心,愈趋愈坏,故有不讲公德,不重公益者尚多,而能顾全公德公益者盖寡,如木坝河缮渡一端亦可见矣。自昔有覃吉占、瞿益璋二君,提倡公德公益,慷慨捐资,共置中坝田户一契,永作世之义渡经费,初意经理得人,满可敷用。不料行之未久,竞被不讲公德、不顾公益之经理瞿禹迁私自侵占,擅将世产出售向国荣,废渡数年。幸复有罗善堂后学之者,善士牟厅武,聂万高等,本其修道成善宗旨,尤其注重公德公益,慨然有见于包,恢复善渡公户,并捐造船只,又大树数株培渡口风水,出立施约,商同胡区长世笃,于民国十一年杜知事任内案批准中坝全叶大树田地渡口屋宇,永作善渡,公户每年只能出息以供善渡经费,不准抵押相卖。芶有抵押当卖,不能有效。如经善堂后学查觉,有权追究,且可以未施论事纯批,旨著令刊碑,是既有世田产以为舟子口食,又经覃大队长凌云与胡区长世笃捐资建屋,以供舟子住店,则世善事完备,可告经久无□矣。再世善渡田屋公产,依法为公有物,私人绝无处分权,如有当卖抵押行为,当然无效。此乃法律,当然解释合并叙之,倬绝私人觊覦念,而重公德公益之意夫复何契,切切,此厚。

胡区长世笃,覃大队长凌云

民国十一年五月望日   吉旦”

民国十年,罗作三、罗天康、瞿昌言等将其霸占。恰逢利川县忠路县佐黄公来堂查视,见此结果,亲书布告将善堂、义渡所有公产全部追回。现堂内存有当年木刻堂谕布告一块,字迹清楚,保存完整。新中国成立后,木坝河渡口修建公路大桥,三元堂收作政府公产。

三元堂为道观建筑,依地成阶梯式修建于忠路镇北“公母寨”下的木坝河旁。木质结构,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四周有围墙围护,圈地10000余平方米。建筑共两进两厢一阁。第一进为山门,穿斗式木排架,悬山瓦顶,中间楼阁突兀,两边配房整齐对称。大门上“三元堂”描金黑漆大木匾高悬正中,门前有石梯10级。正门台阶有一条石,长9.25米,宽0.55米,厚0.25米,是目前利川市境内最长的一条台阶石。一对石狮分立左右,紧护大门。进入观门,过10米厅堂,有12级石梯上正殿。石梯上一高阁耸立,曰“玉皇阁”。重檐歇山,檐角高翘。阁楼两边各有一天井,天井两边的厢房上亦分别各起一阁,形制与玉皇阁相仿,略低,左右呼应,相映增辉。

正殿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中间是一四列三间的大厅堂,开22米,进11米,两边各配两间厢房。厅堂中间后壁下原设有神龛,神龛下有长3.55米、宽1.75米、高1.2米的须弥座,须弥座上有罗真人塑像。神龛的前檐有雕刻精美的挂落。殿堂内的柱础全系青砂石雕,且多为双层镂空,鹿鸣鹤舞,人物花鸟,图案丰富,工艺精湛,特色独具。殿堂地面高出前面山门和两边厢房地面2.2米,前沿雕花木栏杆与两边厢房彩楼栏杆相联,使前厅、后殿、阁楼相互贯通,联成一体。左边厢房主体为吊脚楼式建筑,外面靠河边一面建有两层彩楼,凭栏远眺,远山“寨公”、“寨母”若善男信女虔诚参拜,三元堂中轴线正对“寨公”、“寨母”之间。木坝河似玉带缠腰,绕房而过,景色美丽,风光独特。原三元堂前有公德碑一通,“文革”中被当作“四旧”推倒异地弃置,三元堂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基层文化工作者克服经费困难,在该碑糙面刻标志,借机重新竖立;原三元堂侧有道首罗善人碑墓,规模宏大,可惜在文管所尚未建立前修木坝河大桥时被拆毁。

三元堂是恩施州境内保存最好,规模最大,为数不多的道教建筑。建筑形式独特,从建筑选址、环境布局和功能作用上看,它融儒、道、佛三教于一炉;从建筑法式和装饰手法上看,它集土家族、侗族、汉族建筑特点于一体。是建筑学、民族学研究的珍贵实物资料。

编辑:卢华  责任编辑:谭莉  审签:古学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