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老板湖北深山养蟹 四年养成“山泉蟹”叫板阳澄湖大闸蟹

10-12 16:41  

不远千里前后投入六七百万元,在只有山泉作水源的深山中,苦苦坚守历经四年终于养成肉质肥美的富硒“山泉蟹”!眼下正值一年中最佳品蟹季,今年40岁的无锡老板高欣在朋友圈中晒出了他在湖北利川深山养殖的“山泉蟹”,叫板阳澄湖大闸蟹。

“工业零污染又富含硒”从此一见钟情

说起和湖北利川的结缘,高欣说完全是九年前的一次偶遇。2010年,他经朋友介绍到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投资金融业,谈完合作后在当地朋友的带领下去了恩施地区下辖的利川市。当他来到位于利川市南坪镇黄田村时,被眼前的碧水蓝天“惊艳”到了。高欣告诉记者,“一见钟情”这个词最能代表他当时的心境。

或许是因为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田园梦,或是因为喜欢吃大闸蟹的缘故,高欣突然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要在这片未经开发的深山里养殖大闸蟹。“这里山清水秀,工业零污染,水源都是山泉水,土壤又富含人体所需微量元素硒!”高欣想象着,如果用这样的好山好水好土来养大闸蟹,该会是多完美。

心中有梦,说干就干!四年前,看好利川农业发展前景的高欣果断决定在利川山里养大闸蟹。2015年,高欣组建了利川乐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到南坪乡黄田村流转300多亩土地,养殖生态含硒山泉蟹。然而,由于利川处于海拔1000多米的山区,多是高低不平的梯田,要想改造成蟹塘,先期就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土地平整。对于在无锡成功经营多年实业的高欣来说,钱还不是最大的问题,先期投入400多万元平地挖塘,最终将这块土地改造成了别具一格的“梯塘”。

受山区气候影响头两年几乎全军覆没

让大闸蟹从平原不远千里搬到深山中,养殖难度可想而知。如何让大闸蟹适应山区气候,在养殖技术上进行攻克,这才是让高欣最头疼的事。

隔行如隔山,加之没有在深山中养大闸蟹的成熟经验可借鉴,第一年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高欣说,利川当时刚通高铁不久,农业以及相关配套还较传统,原本就没多少收成的蟹塘被大水一冲当年可谓颗粒无收。看着当年投入的一百多万元打了水漂,高欣心里不是滋味。有了第一年的惨痛教训,高欣得知安徽人任师傅曾在安徽老家养过几年螃蟹,连忙把任师傅“请”到了位于利川南坪的大闸蟹基地。

任师傅是安徽马鞍山人,上世纪90年代初曾在老家养过四五年大闸蟹。任师傅在养殖中发现,最难的是利川的气候。利川有中国凉城之称,夏无酷暑,和江苏、安徽等平原地区相比,入秋要提前一个月左右,白天秋高气爽,夜里得盖棉被,有时还未入冬山上就冰雪覆盖,这对大闸蟹脱最后一壳相当考验。“最后一壳脱得好与否,直接关系着大闸蟹的个头!”任师傅告诉记者,按照生长周期,大闸蟹脱最后一壳通常在8月底9月初,而此时正好是利川由夏入秋之时,气温骤降,对大闸蟹脱壳十分不利,最后甚至出现了“并壳”现象。所谓“并壳”,就是脱壳未成第四、第五壳合并到一起。这样的螃蟹个头小,没法成为商品蟹上市销售。历经一年的摸索,任师傅意识到,这或许正是当地人宁可舍弃如此好山水也不敢轻易尝试养蟹的原因。

原以为有了前两年总结出来的经验,去年养殖的100多亩生态蟹总算可以有个好收成了。谁料山里的天气变幻莫测,去年利川的夏季草草收尾,9月份就已经要穿外套了,100多亩的蟹塘收成寥寥。尽管产量、质量都不尽如人意,但多少给了高欣一些希望。

计划成立合作社带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当时很多朋友都劝我收手别做了!”高欣告诉记者,当时他确实也犹豫过,但当他看到去年开始有收成了,感觉心里的那个梦越来越清晰。高欣找任师傅长谈了一次,二人都不舍得放弃,决定再拼一把。

高欣说,为此,他先后请了江苏、安徽等地一批又一批的多年养蟹的蟹农和专家前往利川“技术指导”。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提升,一些难题正逐个攻克,加之今年当地光照充足、脱壳期间几乎没有下雨,大闸蟹最后一壳脱得相当成功。一位养蟹大佬一口气吃掉9只山泉蟹,直呼已经多年未吃过如此美味的大闸蟹了。“我们的大闸蟹不输阳澄湖大闸蟹!”高欣对记者说,对于用零污染的山泉水养出的大闸蟹他信心满满。近来,已有好几波江苏、安徽的螃蟹养殖大户前往利川考察,纷纷考虑将养殖基地迁移至此。如今,无锡人养的生态富硒山泉蟹已爬上成都、重庆等高星级大酒店餐桌上。“今年亩产可达150斤左右!”他告诉记者,尽管离理想亩产200斤还有差距。不过,有了今年的收成,任师傅和高欣心里都有了底气。明年决定在今年的基础上扩大养殖面积。

眼看乐农公司的大闸蟹越养越好,当地农民多次主动找到任师傅,向其讨教养蟹经验,表示也想加入大闸蟹养殖产业。高欣说,这几年他隔三岔五往利川跑,利川早已成为他的第二故乡。接下来,他打算在利川成立一家养蟹合作社,带着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未来,希望养蟹能成为当地农业的新兴产业,让山泉蟹成为凉城利川的第二名片。(记者 袁晓岚)

责任编辑:卢华 审核:谭莉 审签:古学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