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来利:根雕书画趣味多

10-28 16:10  

中国利川网 通讯员 李仁宴

一楼房间里摆放着栩栩如生的根雕,墙壁上悬挂着颇见功底的书画,二楼房间里收藏着为数不少的古书籍、古钱币、紫砂壶等,后院里有奇形怪状的树木、石头……日前,笔者走进利川市南坪乡长乐村9组村民牟来利的家,感受最直接、最强烈的是:他酷爱收藏,过着趣味十足的乡村生活。

40岁出头的牟来利,和妻子常年在外打工,现在在广东一家鞋厂里承包着一条生产线,年收入10多万元。他们每年都要回家两次,每次都会在老家住上个把月。每次回家,牟来利总是带着各种“宝贝”,在家里晒书,到山上挖树蔸。

牟来利来到二楼的收藏室,打开一个小木柜,小心翼翼地拿出一摞摞切口泛黄、发黑的书籍。绝大部分书籍为线装本,纸质为毛边纸,有雕版印刷的,也有毛笔书写、手工装订的。一看就知道,书籍很有些历史了。

“这是6卷《左传》,这20多册是《撮言》,这本《增补诗经备旨真本》是乾隆乙酉年出版的,这本《五经义论》是曾祖牟奇江手抄的……”牟来利说,这些书是他曾祖传下来的,随便一本都有百多年的历史。这几十本《历书》,不是买来的,而是他爷爷牟一伦亲自推算和写成的。

据牟来利介绍,他爷爷是阴阳学大师,活了98岁,用的历书从来不花钱买,自己推算,自己做。那些历书,大小不一,纸张各异,其中一本是用《社员口粮分配手册》做成的;文字全为毛笔蝇头小楷,十分美观;最早的一本是1954年的,最近的一本是2003年的,时间跨度达50年。

这些书,牟来利很看重,极少给别人看,生怕别人翻坏了。为避免书籍受潮、发霉,每年六月,他都要从打工所在地回家一趟,把书摊在簸箕里,端到地坝里晒,寸步不离地守着。

除了书籍外,牟来利收藏的还有古钱币、雕花木窗、铜鼎罐、砚台、镶花檀木箱、青花瓷碗、紫砂壶等,其中一部分是祖上传下来的,一部分是自己买的。“我喜欢搞点收藏,看起了的,不管好贵,不管好远,都要弄到手。”他说,他的一把不及拳头大的紫砂壶花了800元钱,放在后院那块稀奇古怪的石头是从深圳带回来的。

那间收藏室,也是牟来利的书画室。当中摆着一张又大又长的桌子,桌子上摆放着毛笔架、砚台、根雕笔枕、镇纸、颜料、图章,靠墙处的纸箱里竖放着卷成筒的书画作品,旁边方桌上放着一叠宣纸。

打工回来小住那段时间,牟来利常常呆在书画室里练习书法、绘画。“我没种庄稼,回来也没得什么事,就写写毛笔字、画点画,快乐而充实。”牟来利取出一幅2米×1米的书法作品,展开来,笔者大为赞赏,“好字!卖得成钱了。”他却谦虚地说:“虽然比以前进步了许多,但是还不满意,比起曾祖和爷爷的字来,实在差得太远了。”

牟来利的曾祖和爷爷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尤其是小楷。他爷爷曾教他写过字,他说:“那时贪玩,生活又困难,没得心思学,等到想学了,爷爷却过世了,没得人教了。”在外打工,下班后比较空虚,他就练习书法,也练习画画,没得师傅教,他就自己揣摩,还在网上学习书画理论。“下班了,我就在出租房里写字画画,有时一搞一晚上,不把一幅作品搞完就不睡觉。”牟来利说,他妻子支持他的爱好,从来不会吵他。

“书画艺术不仅给了我快乐,充实了生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的形象。”牟来利说,他以前脾气不怎么好,爱发火,心气浮躁,现在呢,很少发过火,懂的文化、艺术多了不少,心情平静,遇事淡定。他认为,是书画艺术改变了他这个只读过初中的“农二哥”形象。

十多年前,牟来利到荆州打工。一个偶然机会,他看见有人在用树蔸做根雕,觉得很有趣,便萌生了做根雕的想法。

从荆州打工回来,牟来利就到附近的山上去挖树蔸,置办工具,开始学做根雕。他心灵手巧,做出的第一件根雕就比较满意,从此找到了做根雕的乐趣。出于生计,他还是不得不放下爱好,出门务工,但不管是在哪里打工,每年都要回家两次,少不了要上山挖树蔸,在家做根雕。

十多年来,牟来利断断续续创作的根雕作品有30多件,小件重不足一斤,大件重两三百斤。“独占鳌头”“大鹏展翅”“蛇岛”“金蛇拐杖”等根雕作品,无不因势象形,活灵活现。

他曾经多次将“金蛇拐杖”藏在背后,对来访的客人说:“我给你给个东西看哈。”对方一接过去,马上惊叫一声:“妈呀,蛇!”立即甩开。牟来利哈哈大笑,心里很高兴,因为对方的言行肯定了他的根雕创作水平。

有人想买牟来利的根雕,但他从不出个“卖”字。他说:“我做根雕,图的是个乐趣,又不是想赚钱。每件根雕都凝聚了我的心血,都是我的宝贝,舍不得卖呢,要留着装饰自己的家,随时欣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