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搬出贫困迁入幸福 利川市探索易地搬迁扶贫之路

12-13 16:49  

中国利川网 记者 牟新 通讯员 黄杰 向慧

绿水映白墙,红花遮青瓦;条石铺幽径,一步一乡愁。

日前,走进利川市凉雾乡马前村,独具特色的田园村舍勾勒出一幅如诗如画的江南美景。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这里已成为该市11个民宿旅游基地之一。

马前村是该市推行“易地搬迁+民宿”扶贫新模式的一个成功案例。近年来,该市坚持“规划引领、基础配套、产业支撑”思路,实行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科学配套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积极探索“易地搬迁+产业”扶贫模式,带领贫困群众搬出贫困迁入幸福。

“易地搬迁+产业”搬出希望

“周末两天有近300元的收入,我相信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的!”利川市凉雾乡马前村民宿经营户蒋红说。去年底,她家里改造了4个房间,如今每到周末8个床位天天满客,看到红火的生意,蒋红心里美滋滋的,憧憬着脱贫致富的美好生活。

蒋红,利川市凉雾乡马前村21组村民,是该市建档立卡的贫困户。2001年,丈夫陈有喜修路遭遇事故,被山体垮落的岩石砸成重伤,入院抢救、护理康复花光了家庭积蓄。出院后的丈夫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一双儿女又正处于高中求学的关键阶段,家庭入不敷出、举步维艰。

2015年,该市开始发展民宿产业,马前被纳入11个民宿旅游示范村,这让蒋红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可前期投入,又着实让蒋红犯了难。房屋外观和内部改造、床位床单被褥采购,蒋红初略算下来至少也要7万多元。

“这是一个好机遇,资金的事我们共同来想办法。”村支书康同生一再动员。在村支两委的帮扶下,蒋红申请到5万元的贴息贷款。此时,市里又传来好消息,民宿房屋的外观改造每户补贴1万元,蒋红立马动工,成为村里首批发展民宿的村民。

马前的华丽转身得益于该市西南片区开发。2014年,该市西南片区扶贫开发战略上升为州级战略,并成为全省扶贫开发创新试点。随后,省、州、市级项目向该片区倾斜。当年,该乡抢抓利彭公路改造升级契机,整合易地搬迁扶贫项目,在马前规划建设了一个新农村建设新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

去年以来,该市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完善马前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吃住行游购娱要素,推进易地搬迁扶贫与旅游开发扶贫的深度融合,引导困难群众脱贫致富。今春,该村又新建文化活动广场,开通公共无线网络,打造旅游观光景点,统一接待标准规范,提档升级接待能力,让游客“住得起、留得住、愿消费”。今夏,该村共接待游客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0万元,民宿旅游已成为该村特色支柱产业。

马前村是该市依托特色产业、创新扶贫模式的一个成功案例。去年以来,该市推出“民宿+扶贫”新模式,把易地搬迁扶贫与旅游资源开发深度结合,试点打造11个民宿旅游示范村。一年来,该市东城白鹊山村、团堡野猫水村等地民宿开发初具规模,一大批贫困户借力民宿吃上旅游饭。今夏,该市民宿接待游客6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亿元。

“绿色通道+配套”搬出速度

“住进新房后,孩子到学校只要几分钟。”9月初,向东在柏杨坝集镇新区看了即将建成的安置房,笑得合不拢嘴,“新学期两个孩子就能住在街上读初中和小学了。”

向东是柏杨坝镇见天村五组人,老房子在海拨1700多米的高山上已摇摇欲坠。他老家离集镇近60里,到最近的学校要走2个多小时的山路。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和家境贫寒,向东只上过三年学。

吃够了没文化的苦,向东的梦想就是能在集镇上有一套房子,做点小生意,让孩子在集镇上学多读一点书,不像自己一样很早就辍学。今年,向东一家被纳入今年易地扶贫搬迁对象,10月就将住进建在柏杨坝集镇新区的集中安置房。

集镇新区是该镇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条重要街道,学校、医院、市场、广场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能从交通不便、没有经济作物的地方搬到条件好的集镇居住,向东迫不及待地看看新家的样子:黄金地段,一栋栋两楼一底的房子已完成主体,一楼两间商业门面,二三楼均为套房。

“选址上注重功能配套,方便读书、看病和就业,群众愿意搬。推进中注重简化程序,开辟绿色通道,项目落地快。”柏杨坝镇负责人说。今年以来,该市按照根据依法推进、特事特办原则,对投资在200万元以下的搬迁项目采取政府采购、竞争性谈判等方式确定施工单位,对200万以上的项目简化审批流程,实行“容缺预审”,加快项目工程进度。

该市还建立市级领导联系集中安置点制度,出台《利川市“四大家”领导联系集中安置点实施方案》,实行一周一调度、一督办、一通报,高位推进易地搬迁扶贫工作。截至目前,已启动集中安置点33个,启动分散安置1867户,主体完工1726户。今年底,该市至少有2739户、910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将搬进新居。

“就近就业+创业”搬出热情

“做梦都没想过这辈子还会住上新房。”建南镇水田坝村村民田德刚说。他是今年首批入住新房的异地搬迁户,搬新家那天,爱心人士送来了沙发,镇政府送来了500元生活救助资金,姐姐田德花又拉来了冰箱,小卖部也正式开业。

乔迁之喜,开业大吉,田德刚看着帮忙的一行人,眼里泛着幸福的泪光。此前,他一直饱受贫困之苦。1994年,田德刚在湖南郴州煤矿挖煤,不幸遇上塌方事故,一块煤重重低砸在背部,脊柱被砸断裂,好在抢救顺利,这才捡回一条性命。但从此落下残疾,无法正常行走。

不堪生活之苦,妻子离家出走,留下田德刚和6岁的儿子相依为命。“每月有低保,自己种点儿菜,生活勉强能应付过去。”田德刚说。可破旧的老屋,是田德刚的心头病,每逢下雨,屋顶四处漏水,被褥全被淋湿,父子俩倍受煎熬。

“危房改造有补贴,但要自己先出钱,家里穷,动不起工。”田德刚曾被纳入危房改造对象,但苦于没有资金,修新房的愿望一再落空。直到2016年,田德刚成为易地搬迁扶贫户之一。

“考虑到后期的帮扶效果,我们把地基选址在人员相对集中的公路边,这样方便他开个小卖部。”村支书周世伟说。目前,田德刚家的小卖部平均每天都有三四十元的收入。

如何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该市柏杨坝镇在选址上注重城镇化与产业化的结合,在集镇新区集中安置点,搬迁户可直接参与到豆干产业中,豆干协会负责创业培训,搬迁户以手工作坊生产柏杨豆干,豆干企业负责销售,搬迁户每人每年可实现纯收入4000元以上。

借助产业安居乐业,水井安置点则是充分利用旅游。近年来,大水井旅游产业迅速发展,为当地村民增加了更多就业、创业机会。建在景区内的安置点,由大水井旅游开发公司负责指导搬迁户利用一楼门面发展餐饮、综合商店等旅游服务业,并提供客源,同时吸纳部分搬迁群众在公司务工,增加贫困户收入。

易地搬迁扶贫,搬出了群众热情,搬出了脱贫速度,搬出了致富希望。

(责任副总编:傅小棠  责任编辑:牟黎黎)

相关阅读